天府新区建设是省委兴川大计的一号工程,远期目标是建设一个集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新城。2011年12月5日,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二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天府新区分区规划和起步区详规。天府新区成都部分的分区规划为落实“产城融合、三位一体”方针,采用了“布局融合、功能复合、职住平衡、强化配套、绿色交通”规化方案。规划设想让人们看到了天府新区建设美好的前景。但是,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有大量的具体工作。 以系统观点,解决任何城市的交通问题,分为规划、建设、管理三部分。这三者是相辅相成、有机联系的。未来的天府新区交通系统在使用上能否做到“方便、快捷、安全、环保、低碳”,满足新区市民出行和物资运输“可达性”的需求,是检验现在新区交通规划与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准。因此,提高天府新区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水平,不走我市老城区道路建设的老路(道路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被动的道路改造不断;“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为单一中心服务的道路体系等),需要充分汲取老城区交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科学地预测新区未来交通需求增长,制定相应发展战略与对策措施。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天府新区交通发展战略 天府新区交通发展战略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从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来综合考虑。新区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是:保持交通的高效率,降低由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新城区的生态与景观,并对不同层次的交通利用主体提供公平的服务。 天府新区交通战略目标确定后,经过充分的调研,在已经完成的交通枢纽规划、轨道交通规划、快速路交通规划基础上,完善市郊道路建设规划、城区道路建设与改造规划等。制定完整的天府新区交通规划体系,指导新区交通供给的可持续增长。 二、科学预测新区交通量,确定全区的交通能力定位 任何城市的建设都依赖于所在地的自然资源(土地、水资源、气候等)。各个城市规模的扩大也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故天府新区的发展也应该有一个规模极限。在土地、水资源、环境容量等有限的条件下,目前天府新区规划了“一城六区”,以及35个“产城一体化”单元,每个单元20万左右人口。各单元进出车辆应该做好预测;区内自行车步行为主,那么,步行与自行车道路则必不可少。另外,各产业功能区的物流运输量也是一个不小的交通需求量。例如: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中,规划在五年内,达到年产80万辆汽车的生产规模,这样的产能条件下,汽车零部件的供给或产成品的运出一定会对公路交通提出更多的增量需求,需要我们早做准备。 因此,天府新区的内部道路规划和与外部道路的连接都要考虑这些因素,在科学预测新区交通量的基础上,确定道路交通能力。 三、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城区路网交通 目前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智能交通系统(ITS)是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发展大趋势。智能交通系统不仅能够获得实时的道路交通信息收集,而且实现了道路交通优化管理、车辆动态导航、安全驾驶辅导、路政管理、自动收费、综合智能图像系统、交通环境保护、紧急状态报警等系统管理的功能,还为交通规划与管理决策服务。同时,也是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拥堵,提高城区道路通行能力的有效手段。建议在天府新区建设初期就规划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像投资修路一样重视新区的交通管理。不能让新区交通管理还停留在经验管理水平上,应用信息技术做到精细化管理!我们期待新区的交通管理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典范。 四、做好公交设施和公共停车场规划,满足各种交通方式接驳的需要 由于天府新区与主城区或周边区县的交通连接采用轻轨、地铁、快线方式,必须考虑人群达到后的换乘或接驳的设施建设,它包括在轻轨、地铁、快线站点附近修建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以及公交车站等。这要求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的协调,在前期规划中落实。我认为,最好做到轻轨、地铁、快线建设与上述接驳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否则,轻轨、地铁、快线已经建成通车后再考虑这些问题就为期已晚了。 五、做好修建机动车停车场的地点选择和规模确定 拥有600万人口的新城有多少户居民,以一家三口计算也有200万户。如按50%的家庭拥有一辆汽车,也会有100万辆私家车(实际上还会更多),停车场的问题不可小视!停车场的场址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像成都老城区一样,私家车都停放在住宅楼下或小区内部;此法沿袭了老城区建设的模式,由住宅开发商建设地下(面)停车场满足业主停车的需要。在项目规划审批时,规划部门则必须提高车位占套房数的比例。同时,此法还会存在区内公路交通的需求。二是在各开发区边沿地区建公共停车场,将所有私家车都安排停放在这些公共停车场内。这是新区建设的创新,它将私家车统一停放在各功能区的边沿地区公共停车场内,大大减少区内公路交通的需求,保护了居住区域的生态环境。但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加大了财政支出,怎样从住宅开发商募集建设资金修建公共停车场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希望市政府新区公共停车场可由政府直接投入作为公益设施,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引进民间资本建设公共停车场。借鉴“公共基础设施特许权”的BOT模式,由政府与民间投资方签订相关协议,政府给予一定价格优惠的土地资源,政府商定停车价格,由投资人建设、经营并获得收益。 总之,天府新区的停车场建设要与各功能区和商住区建设同步,不能重蹈老城区在路面停车的覆辙。 六、谨慎在新区内修建高架路 天府新区内部的道路建设需要创新思维,道路采用平面交叉还是立体交叉?是否使用高架路?还是立交桥?这些简单问题都需要深入思考,不能出现老城区道路修了又拆、拆了又修的做法,既浪费资源又影响交通,民众抱怨大。城区内要镇重考虑修建高架路,因为高架路遮天盖日,影响美观,还有尾气与噪声污染。致使高架路两边商住楼环境变差,房地产价值剧减。美国波士顿市上世纪90年代修建一条地下通道取代了50年代建设的高架桥,获得社会各界一片赞许声。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在地铁网络建成以后,也在考虑拆除以前修建的高架路,以还城市的美貌。 |
|
来自: 水针智客 > 《参事报告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