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如何取暖

 茶香飘万里 2014-05-16

随着科技的发展,面对寒冬,许多地区都开通了集中供暖,或利用空调取暖。那么,过去的冬天更为寒冷,古人又是如何取暖的呢?

先秦:火塘

火炉和火塘是最古老而最有效的取暖方式。考古学家从半坡、姜寨等遗址发现,在这些原始的房屋门口附近都有灶炕,这是一种炊事与取暖相结合的设施。其好处显而易见,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气以助燃烧,又能阻挡冬季自门口吹入的寒风。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种最为原始的方式帮助古人度过漫漫寒冬。

秦代:壁炉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短命的朝代之一,但其取暖设备相对于先秦却有了明显的进步,出现了“壁炉”和“火墙”,考古专家在咸阳宫殿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了壁炉,壁炉采暖可以克服火盆、火塘取暖的弊病。其中有两座壁炉还是供浴室采暖用的,炉膛为覆瓮形,可使热焰在膛内有充分回旋的余地,这应是在当时条件下比较先进的方式。炉口前有灰坑,炉的左侧有一个存放木炭的炭槽,由此可知该壁炉使用的燃料是木炭。由于木炭没有较大的火焰,燃烧的时间比较长,可以使室内温度长时间保持稳定,反映了我国在建筑采暖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汉代:温室

在汉宫贵族取暖过冬中,温室起了很大作用。汉代在长乐宫中就有个专门的温室殿,这在《三辅黄图》有明确记载:“温室殿,按《汉宫阙疏》:‘在长乐宫’。”温室殿,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冬天居住的暖殿,殿内有各种防寒保温的特殊设备。《西京杂记》记载说:温室殿以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披挂锦绣,以香桂为主,设火齐(云母)屏风,有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

在汉代,还有一种温室是用于种植蔬菜的,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大棚蔬菜。当时有一种韭菜叫温韭,是主要蔬菜之一,《盐铁论》称汉代富人食“冬葵温韭”——温韭,即以温室技术培育的韭菜。汉代长安专为宫廷中设有蔬菜温室,“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需要说明的是,从汉代起,花椒也是冬季取暖的主要用品,汉代有宫殿名为椒房殿。《三辅黄图》卷三:“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五引《汉宫仪》:“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由于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宫殿,故“椒房”就成为皇后的代称)。

唐代:瑞炭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大唐,科技相当发达,在取暖设备上也有了较大改进。“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这是《开元天宝遗事》记述的宫中取暖的场面。在宰相杨国忠家,则“以炭屑用蜜捏成双凤,至冬月,则燃于炉中,及先以白檀木铺于炉底,余灰不可参杂也。”如果这还不算奢侈的话,那唐玄宗的弟弟申王的表现就让人不齿了:“每至冬月,有风雪苦寒之苦,使宫妓密围于座侧,以御寒气,自呼为‘妓围’”。

宫里民间两重天,帝王可以潇洒过冬,就不知民间疾苦了。晚唐诗人张孜有一首《雪》,写尽了不同家庭取暖情景的大不一样:“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到处热红炉,周回下罗幕。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长安大雪,豪门贵族捣碎花椒和上泥来涂墙壁,烧起通红的小火炉,挂起了一重又一重的防寒帘幕,在这样温暖的环境中调琴饮酒,哪里知道那些忍饥受冻的穷人,手脚都裂开了大口子痛苦难熬?

清代:火道

古代的冬天相比现在应更为严寒和漫长。“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清代皇宫里是怎样取暖呢?

在紫禁城内一些宫殿的地面下都挖有火道,添火的门设在殿外廊子下,是两个一人多深的坑洞,即灶口,这就是有名的暖阁结构。康熙、同治和光绪帝结婚的洞房——坤宁宫东暖阁和绝大多数宫殿,现在都还保留着这种设施,殿前的灶口覆盖着木盖至今可见,既能保暖,也要通风,应该说技术含量是相当刘的。暖阁之外还有暖炕,结构已和现在的东北居民家中的炕床差不多。除以上这些设施外,室内还设有火炉,又叫火盆,或叫熏笼。熏笼的制作十分精美,分为盆和笼两部分。大的熏笼重达数百斤,通高一米多,或三足,或四足,有的是青铜鎏金的,有的是掐丝珐琅的,十分华贵。如今在太和殿、中和殿等处都陈列有熏笼。而小的火炉,随手可以提动,像西瓜那么大小,放在脚下暖脚的叫脚炉,用来暖手的叫手炉,制作更加精美讲究。

火炉中所用的燃料是木炭,上好的木炭叫“红罗炭”。优质的木炭,乌黑发亮,燃烧耐久,火力特旺,既不冒烟,又没有味,不至于污染室内的空气。清代乾隆年间,宫内按份例供应木炭,每日供应的标准是:皇太后,一百二十斤;皇后,一百一十斤;皇贵妃,九十斤;贵妃,七十五斤;公主,三十斤;皇子,二十斤;皇孙,十斤。

为了确保木炭的供应和便于管理,明、清两代设有专管供应皇宫内薪炭的机构惜薪司。清代在皇宫内还设有三个机构,一为爇火处,设八品首领太监二员、太监五十员,专管安装火炉,运送柴炭;二为柴炭处,有首领太监二员、太监二十五员,专管柴炭的存储和分发;三为烧炕处,有首领太监二员、太监二十五员,专管点火烧炕。此外,各宫殿还有若干名太监听差,专管宫内的火盆、打更和守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