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率先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认定工作
非文博系统国有单位古籍最有戏
本报讯(记者 李婷)昨天下午,苏州市文广新局宣布,我市目前已经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认定工作。经过专家组对126个非文博系统国有单位上报的7312件/套可移动文物进行认定,最终确认105个国有单位收藏文物5448件/套,其中的古籍善本最有戏:常熟理工学院收藏的古籍善本有126件,苏州市第五中学的明刻本古籍有5套。
据介绍,2013年7月至10月,我市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全市(含昆山市)共调查国有单位4713个,经反馈,有文物收藏和有文物遗存的单位共155个,其中文博系统国有单位29个,非文博系统国有单位126个,涉及教育、园林、卫生、旅游、宗教等部门。这些国有单位共上报可移动文物84527件/套,其中文博系统国有单位收藏77215件/套,非文博系统国有单位收藏7312件/套。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我市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认定工作。根据普查工作要求,专家组对126个非文博系统国有单位上报的7312件/套可移动文物进行认定,最终确认105个国有单位收藏文物5448件/套。根据新认定的文物类型划分,除了书画、瓷杂外,尤以古籍、明清家具及碑刻居多。 其中,常熟理工学院收藏古籍1720套/14236册,认定为古籍善本者为126件,苏州市第五中学收藏古籍296套/11289册,认定为明刻本的为5套。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狮子林管理处、网师园管理处、东园管理处、留园管理处等古典园林收藏有明清家具512件/套。 市文广新局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下一个阶段,他们将根据全国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要求以及我市的普查工作方案,进行文物数据的采集以及录入工作,确保在年内能够完成我市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从而实现较国家确定的普查时间提前2年完成的预期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