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4-05-16

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内容导读: 味辛,性温。功效:理气宽中,和胃化湿。 主治湿阻脾胃,胸脘闷胀,食欲不香,恶心,呕吐;

    本药又名白蔻。白豆蔻是带壳的白蔻仁。其果仁名白蔻仁,又名蔻仁;其果壳名白蔻壳,又名蔻壳。
  【性味与功效】
  味辛,性温。功效:理气宽中,和胃化湿。
  【传统应用】
  主治湿阻脾胃,胸脘闷胀,食欲不香,恶心,呕吐;夏季暑湿困倦,胸闷不舒,以及外感风寒,恶寒、胸闷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白豆蔻散(《赤水玄珠》):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治疗胃寒作吐作痛;②白豆蔻汤(《沈氏尊生》):白豆蔻、藿香、陈皮、生姜,治疗呕吐反胃;③太仓丸(《本草纲目》):白豆蔻仁、砂仁、丁香、陈米、枣肉,为丸,治疗气膈脾胃,全不进食。
    【主要成分】
    主要含按叶素和烯类等挥发油。
    1.按叶素:  白豆蔻的挥发油,以1,8一桉叶素含量最多,达66.87%。
    2.其他挥发油:含量较多的尚有β-蒎烯、α-蒎烯、丁香烯、α-松油醇、芳樟醇、d-龙脑等。
    【药理作用】
    (一)增强消化: 有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的作用,并能止呕。
    (二)驱气:有驱除胃肠积气和抑制异常发酵的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急慢性胃炎之轻症,胃不舒,胀气,泛泛欲吐。
    2.治疗感冒后食欲不振和化疗后恶心欲吐、不思进食。
    3.治疗妊娠反应,恶心欲吐。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3~6g。
    临床常用剂量:3~6g。
    大剂量:一般不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后下;研末入丸、散吞服;浸酒内服。
    【临床体会】
    (一)关于芳香化湿,治疗胃不舒
    本品芳香,含较多挥发油,有良好的通气功效,又有化湿功效,是急慢性胃炎的常用药,尤其对胃不舒、胃痛、闷胀、恶心、泛泛欲吐的症状更为适宜。单味或复方都有效。
    感冒后和夏天胃不舒,胀气,不思进食,舌苔白腻,中医辨证为脾胃湿滞或暑湿。
白豆蔻研末吞服,或开水泡服,可芳香化湿,开胃增食,化苔。因此,有些中药书上归在化湿药一类中。许多化湿类的中药,都有抑制唾液分泌的作用,但白豆蔻是否具有这种作用,没有见到资料。白豆蔻开胃增食较化去白腻舌苔的效果为好,化苔的效果不及苍术、厚朴、半夏。
    长服中草药的病人,在处方中加入本品可以保护胃气,以减轻中草药对胃的刺激作用。
    (二)关于治疗恶心
    化疗后恶心欲吐,用了胃复安等西药后,可再用中药来和冒增食,用白豆蔻与陈皮、半夏、佛手等,有助于减轻化疗的胃不舒,加速消化功能的恢复。
    对食欲不振和妊娠恶心,白豆蔻是很好的和胃药。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正常人长期泡茶饮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白豆蔻比较香燥,能伤津液,对阴虚内热,津液亏损,口干咽燥的病人,不宜作常规和胃药使用,除非治胃需要,有效即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