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五十个命题解读例文及评语(四)

 风雨山 2014-05-17

五十个命题解读例文及评语(四)

孙长江编著

[命题31]

仔细观察下面的一幅漫画,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作文。

[例文(1]

                                          上帝今天不上班

高三学生  刘婉荟

不是说父母端来的牛奶不够温存,只是那一页页的书终须我们自己翻过,翻到牛奶渐渐变凉,天渐渐变亮;不是说朋友的安慰不够贴心,只是那一道道沟沟坎坎终须我们自己越过,走到话语渐渐模糊,路渐渐变宽;不是说我们强大到不需要问一句“谁来帮帮我”只是真正的成长终须我们独自完成,那些痛苦要一刀刀刻在自己的心上,那些顿悟和释然更多是独自一人的蜕变。

这世界本来就是孤单的。

如果世上有那么多贵人,那么贵人一定很便宜。如果说世上有那么多奇迹,那么奇迹一定很寻常。有人说会派直升机把大家从绝望中拯救出来,我说你错了,上帝今天不上班。怎么掉下去的,就怎么爬上来,用你的手,你的脚,用你的信念。没有谁是诺亚方舟,得我们自己越过沟坎。

上帝今天不上班,所以没办法把周文王挂在他的鱼钩上,但他做到了,八十多岁的姜子牙钓到了他的理想,尽管他连鱼钩都没有;今天上帝不上班,所以没办法给她一点点亮读,但她做到了,她的笔下铺展着光明,尽管她拥有的只有想象;上帝今天不上班,所以没有能力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里阻止别人偷走了他心血,但他做到了。他历尽艰辛又写了一遍,尽管那一夜“眼枯即白骨,天地终无情”。

生命中伴我们走过的人,终将一个个地离去,我们只能和自己在一起。秋天年复一年到来,总会有那么一天,没有人帮我们披上衣服,但不证明我们没有理由活得温暖。学会找寻光明,我是我的观音。

不是教你冷漠和不信任,只是没有人可以给陶潜建一座桃源,没有人可以一辈子搀扶孙膑。所以陶渊明自己离开了,我们看到才不是官场中满腹牢骚或同流合污的小人。所以孙膑自己站起来了。我们看到的才不是对命运忿忿不平或自此不振的残疾。谁来帮我?他们没有问,因为他们手中只有一面镜子。自立而内心笃定的人才能活得温暖和坚强,别说我们做不到。

上帝今天不上班,

可是,我还在。

[点评]婉荟是很会写文章的,会写文章的她,现在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带着自己的梦与苦苦练就的一身本领,走进了北京大学的校园;但我还是觉得有点什么事没有完成,心里总是空落落的。细想想,就是因为她还有许多文章——属于她的高中时代的印记,封存在我的电脑里,如果,不将它们“贡献”出来,我对不住的仿佛不仅是她自己,更是许多喜欢婉荟也还想从她的文章中获得宝贵借鉴的学子们。于是,在这样的一个热天里,我又伏在了案头,再一次地感受那阅读好文章会给人的内心带来的阵阵清凉。

2006年的高考结束之时,就已经宣告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而一个新的时代——高考作文命题的多样性的时代开始了!

婉荟当时写这篇作文的时候,面对着的就不是“话题作文”,而是由我为他们选择的一幅漫画的看图作文;今天,这样讲也并非是想告诉我的读者们,我是多么多么地有先见之明,真的,无论到什么时候,我都不敢有当“事后诸葛亮”的勇气的,尽管确实有人因为这样做得到了许多为我所不屑的“好处”!我倒是想借此机会,重申一下我历来的“主张”,那就是必须要把“根”留住;根者,做人与作文之根本也。

 

画面上是一个书生摸样的人,几片叶子,在飘落,他的嘴里呼唤着的是“谁肯帮我一把”……这就是画面的全部内容。婉荟是聪明的,聪明的她,始终记住了老师的一句话:千万不要简单问题复杂化,应该力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曙光”化。

其实用不着细细“咂磨”——有人非常喜欢用这样一个挺“酸气”的词,我们就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画面上的“他”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的,这本没有错;但“精精神神”的“他”,为什么要苦苦的呼唤呢?看来准是什么地方出了点问题。《国际歌》中唱道:“世上没有救世主,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也许就是在在这样的基础上,婉荟就把立意确定为“求人不如奋起”、“自助者天助”上。时至今日,我都无法知道写这篇文章婉荟究竟用了多少时间,但我们能够知道却是,专注的她总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为文而造情”(刘勰的原文是“为情而造文”),然后甩开膀子,挥洒出自己在十二年里积攒起来的才华才气才能,于是完成了这样一篇好文章的!

且不说别的,就单就这题目说,就够我们揣摩的了。婉荟肯定不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但一个“上帝今天不上班”,就让人感到贴切中,又包含着只有从一个大大的胸襟中才能够爆发出来的嘲噱。(孙长江)

[例文(2)]

关键时刻,叫自己的名字

 高一学生  张俏

飞蛾破蛹,艰难地向外钻的过程,会使它湿润的翅膀慢慢变干,最终能够一扑楞飞起。如果它说:请救救我,帮我出去!然后你剪开它的蛹壳,会发现它濡湿的翅膀贴在身体上,根本飞不起来。

小鹰羽翼还未丰满时,会被母鹰从断崖扔下,它们只有拼命扑腾,挣扎着飞起,才能活下来。如果它说:谁能救救我?你就会看到一只可怜的小鹰抱着救世主最后一定会出现的幻想跌落崖底。

关键时刻,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你有没有这样的母亲——她曾在你跌倒时,眼里满是泪水却并没有过去把你扶起,并且好言安慰,而是对你说:“自己站起来!没有人会去扶你。”如果有,别忘了对她说声谢谢。因为正是这看似冷酷的“无动于衷”成就了你的未来。

你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曾在你困于一道难题求助于他时,没有给你看他的答案,而是对你说:“再好好想想,这道题你能做出来。”如果有,好好珍惜这样的朋友。因为他不会给你一时的无用的帮助,而是给你指明了方向,由你自己来打出一条路。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你陷入到了被你还没有接受过真正磨难的心夸大为海啸,夸大为雪崩,夸大为地震的小小挫折之中,周遭一片阒寂,最后,你咬了咬牙,终于独自走出了你人生中的第一次泥淖;你猛然发现天更蓝了,花更香了,自己真正长大了。

是的,关键时刻,不要指望别人会来给予帮助,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扛得起风霜雨雪的大树,才能撑起一片天;只有自己包容着辛酸苦涩的浪花,才能成就一片广博。不是伯乐没有发现你,是你自己没有显露锋芒;不是救世主放着你不管,是你自己根本没有干劲儿。你就是你的伯乐,你就是你的救世主。陷入困境时,自己的手离自己最近;想要寻求帮助时,也是自己的耳朵先听到自己的求助声。没人有能力在任何时候都能为你承释然你你所有的痛苦!你的未来,就扛在你自己那完全可以挺立为高山的肩膀上!

关键时刻,想要求助时,请叫自己的名字!

[点评]“老树着花无丑枝”,不知为什么,读张俏《关键时刻,叫自己的名字》一文,我的脑子里盘旋着的总是梅尧臣的这句诗。张俏,是一个小孩子啊,我怎么竟然会把她和她文章与一个“老”字联系在一起呢?荒唐!想来想去,我才知道,我,梅尧臣,还有张俏,我们都没有错。“老”,并非是指年纪大,也并非是说,人,一旦有了名气,信口一诌,说出来的话就能震惊世界,就足以惊世骇俗!

张俏“老”是在练笔,一篇,一篇,又是一篇,从未间断过;终于,“着花”了,终于成功了。张俏也“老”是在“走自己的路”,当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多多善益”般地把古诗词曲中名句“镶嵌”在自己的文章中,希望以此来摆脱单薄,来增加文采的“无奈”之中“挣扎”着的时候,她是那么的自信:世上有一种文章是以朴素以真诚以力争在“寻常”中写出点不“寻常”而见长的!

“飞蛾破蛹”、“小鹰乍飞”,如果说实在“寻常”得不见其“长”,你也甭着急,往后读,当你读到“你有没有这样的母亲”、“你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三个提引语,领出的三个“寻常”中绝对有着“不寻常”意味的事例(这叫“概括性事实论据”)时,你的心是否与我一样被彻底征服了呢?一篇好文章能够像扣开了一扇又一扇紧闭的门一样打动了读者的心,是绝不以你用了多少又多么绚丽的词语为力量的象征的!相反,倒是莫泊桑说得好:“要将文字操纵自如,使它说着一切,甚至说着它所不曾表现过的事物,使它充满未尽之意,充满秘密的、不曾表明的企图,确实比发明一些新的词句,或是在无人认识的旧书里搜集一切我们已经失却习惯和意义的,在我们看来如同是死语一样的词句,更为困难。”当你读到“只有自己扛得起风霜雨雪的大树,才能撑起一片天;只有自己包容着辛酸苦涩的浪花,才能成就一片广博”这样的句子时,除了崇敬莫泊桑之外,也还会和我一样,真诚地说一句最不喜欢的名言就是“理论总是灰色的”,因为真正的不带任何说教意味的理论同“生命之树常青”一样,也的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孙长江)

【例文(3)】

打错了  

高三学生  杨柳

暴风骤雨,电闪雷鸣。初长成的垂柳摇曳在风雨中,不住的吹打已使她精疲力竭,她多希望谁能扶他一下,让他不致倒下。她颤抖的拨下号码。嘟——电话接通了。垂柳急迫的说道:“求助中心么?我这里是北山南坡,我需要帮助,风雨太大,我不知还能挺多久,请你尽快……”电话那边传来温柔的声音:“对不起,你打错了。这里是自助中心,只提供自助咨询。”柳树愕然了,片刻,她放下电话,抬眼看了看乌云密布的天。“好的!”她想,“我是一棵树,我有坚稳的干,我有绵延的根。”垂柳使她的每一个细胞坚强起来:根牢牢抓紧土地,叶艰难迎受洗礼。终于,到了云散雨收,天气复霁。一场挣扎之后的柳,骄傲得挺起脊梁,看北山洒满阳光。

密林深处,不时传来呜咽之声。原来是一只毫无经验的小狼被兽夹夹住了前爪。最初的钻心的疼痛已渐渐麻木,可随之而来的恐惧却使他寒心不已。他颤抖的拨下号码,嘟——电话接通了。小狼虚弱的说道:“求助中心么?我这里是南山北坡,我需要帮助,我不知道猎人什么时候会来,请你尽快……”电话那边传来温柔的声音:“对不起,你打错了,这里是自助中心,只提供自助咨询。”听到这儿,小狼缓缓地放下电话,绝望的看着自己血肉模糊的爪。还好,他是一只狼,一只冷傲决绝为天性的狼。他的眼开始深邃,钢牙一咬,发狠的向已受伤的前爪啮下。剧烈的疼痛让他抽搐,但他没有停。直到前爪露出森森白骨,小狼才安静下来,因为这时他已经可以抽出他的爪。一声低啸,小狼蹒跚离开。他有些狼狈但又有满足,他失去了完整的身体,却迎来了完整的生命。

人生路上,颠沛流离。谁瑟缩在寒风中,谁又迷失在丛林里。迷惘中的人们总会拿起电话,迫切地寻找求助中心,期待别人的一道目光,一双援手。可电话那边的温柔声音也总是提醒你;“对不起,你打错了。这里只有自助……”有人不甘心啊,所以即使他冻僵在秋风中,也只是不停祈祷天上能掉下一件棉袄;所以即使他被困苦压弯了腰,也只是反复的期待上帝能救他出牢。他们不知道,人只能靠自己。只有靠自己的争取和坚强,小树才能参天;只有靠自己的勇气和果敢,老鹰才会在脱羽后重新飞翔。只有靠自己韧性和倔强,人才能不断前行,不会迷茫。就这样,当我们与逆境交手时,不要再拨下那个注定是错误的号码。我们的呼唤只有融化于自己的心,才能斥退魑魅,震彻生灵。

【点评】写看图作文,首先要“读”懂画面。

一幅漫画,三笔五笔,寥寥的几根线条,就勾勒出了有着很深意味的内容;我们必须要“读”懂;尽管我们所读出来的不一定是漫画家主观上要表达的(因为作品就是这样:客观价值远远大于作者的主观意图)的意图。《打错了》,这篇写于审题练习课上优秀作文,小作者杨柳面对着就是下面的一幅漫画:

 

画面上是一个书生摸样的人,几片叶子,在飘落,他的嘴里在呼唤着“谁肯帮我一把”……这就是画面的全部内容。

“千万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这是我在审题伊始一直在强调着一句话。因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三原则”中的“可写性”决定了这一点——无论你是在什么地方读完高中的,哪怕是在大山深处,聆听着丁冬的山泉,伴随着怒放的山花完成高中学业的,面对着陌生的高考命题一定都会有“可写”的内容。

杨柳,她,就“听“懂了我话!将文章的立意确立在了“求人不如奋起”,“自助者天助”上,然后,就甩开膀子,挥洒开了她在十二年的读书生涯中来积攒起来的才华才气才能,于是写出了这样一篇简直可以用“撼人心魄”来形容的好作文。

构思,绝对精巧。两个似乎独立且又带有着寓言性质的小故事,先就把读者的心,攫取住了,然后,展开议论;那议论因为有了这样两个精彩的故事做铺垫,于是自然,于是“好看”,一句话:切中肯綮!

语言,相当的纯熟;纯熟的语言,来自平日里的默默锤炼!听杨柳在课堂上的发言,你就会感到,她,总在有意识地将“课堂语言”生活化,即,尽可能地让自己嘴里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变得亲切起来,都变得就像在家中的餐桌边与家人唠嗑似的。

其实,如果一定要给好作文定下个标准的话,那标准就是质朴、亲切,不做作!(孙长江)

【例文(4)】

扶助,在下一个路口

高一学生   沈芳宇

看到领奖台上,高高举起的奖杯的那张张阳光般的笑脸,却不曾想过他们的一路走来一路上也曾磕磕绊绊过;看到舞台上,优美的舞姿,仿佛精灵们在演绎着人间的最美,却不曾想过“掌声响起来”之前的她们也曾和着泪水走过严冬.……诚然,每一个成功都是欣喜,每一次失败都是痛苦。人们眼中艳羡着那欣喜的一刻,却鲜有人知那欣喜到来之前的他们,曾经怎样地把痛苦独自咀嚼!

不是每一次失败都会有搀扶的双手,不是每一滴汗水都会有对等的收获。没有人会永久地做站在你身后的永远的后盾!自己的路,崎岖,还是平坦,终需自己趟过。多次的失败,终于换来第一千次光的美丽,我不知道那九百九十九次的失败是否一直嘲笑着孤独无助的他;心血被盗,在那个欲哭无泪的夜晚,我不知道他的心是否迷茫动摇过;双耳失聪,我不知道对这样一个事业几乎被判了死刑的音乐家,那一刻的天空有没有过灰暗。对于天崩地裂的世界,我们没有听到“有谁能来帮帮我”这绝望的呼喊,我们只看见从痛苦中走出来的他们,依旧风度翩翩,依旧光彩照人。

是的,不要茫然地环顾四周,企图找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我们还有自己,坚强地站起,别被曾经的坎坷吓得不知所措,要知道,也许你要的光明,就在下一个路口将你等候,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终究会等到明媚的阳光洒进心房,爬起后的风景更加绚烂。扶助,在下一个路口,所以现在的路必须独自走过,所以在下一个路口前没有鼓励和笑脸,所以,你应该知道,生命中有些地方必须自己穿越。将"由谁能来帮帮我"的依赖从心头卸掉,换一份坚毅的微笑留在唇边。我自己,是的,我自己可以帮我,自己的翅膀需要自己锻炼,依附别人永远得不到飞翔的自由,去不了想去的方向。

抛弃那个可以依偎在别人臂弯里的梦境,别忘了,在下一个路口前,我们只有自己。

[点评]好文章就是好文章,它不会因为有人抱着某种极不端正(颇有点鲁迅先生讲的“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的小人,得志之后,最先想到的不是怎么能把自己的事业干好,多做些贡献于人类的事,而是要把那些异于已、远胜于己,其实并没有加害于他的人“干”掉)的心态,扬言要压一压谁,就能够抹杀得了好文章带给读者的那种启迪,那种美的愉悦的!想写出好文章,想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首先得做一个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的人的!

沈芳宇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整天默默地坐在桌子边上,研读着,揣摩着、刻苦着,磨砺着;看着她那有些瘦小的身子骨,先前,我总觉得,她太文弱,所以跟她讲话时,我都尽量压低嗓音,怕声音大了一点,就吓着她了;现在才知道,她是一个很坚强的孩子!坚强的孩子,心中才会有着磅礴的大气!

“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徽徽”者,文采之盛也;“泠泠者”,音韵之清也。诚然,“意在笔先”;又诚然,“凡为文章以意为主”,但好的语言永远都是攻城略地的有力武器,如果可以把文章的立意比做“城”与“地”的话。沈芳宇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开篇,就是一组排比句,表面上看起来挺寻常的,其实是很不简单的!不说别的,就说构成排比的每个句中几乎都有一句“看似寻常最奇崛”的句子:“一路走来一路上也曾磕磕绊绊过”、“演绎着人间的最美”、“也曾和着泪水走过严冬”……也正如王安石阐释的只有亲自动笔写文章,写过文章,并且成功了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得到的一样:“成如容易却艰辛。”开头中的最后一句应该是个结论:“曾经怎样地把痛苦独自咀嚼。”弄得我这个也写过文章,写过许多文章的人也不由得“咀嚼”了起来,颇有点先前还能喝点茶的我,那时在品享着碧螺春那微微的苦涩中沁出来的淡淡的缕缕芳香。

接下来,我们的眼睛就有点应接不暇了,每读到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有一句,乃至几句绝对富有警策性的话语在那里“迎接”我们。“不是每一次失败都会有搀扶的双手,不是每一滴汗水都会有对等的收获。没有人会永久地做站在你身后的永远的后盾!自己的路,崎岖,还是平坦,终需自己趟过”,多像在与培根,在与狄德罗这样的一些思想前驱者进行着恳切的交谈啊!“是的,不要茫然地环顾四周,企图找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我们还有自己,坚强地站起”,读到这,又多像坐在鲁迅的寓所里,或者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聆听着对面那就坐在藤椅上谈笑风生的鲁迅先生,或者是站在讲台上娓娓而谈的卢梭,讲述着人生时,发出来的那仿佛是来自天籁的叮咛啊!“抛弃那个可以依偎在别人臂弯里的梦境,别忘了,在下一个路口前,我们只有自己”,这就扣题了,“扶助,在下一个路口”,是的“扶助”,我们渴望的“扶助”,不会在我们只要有了需要时立刻就会来到我们的身边的;因为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陷入绝境之中时,我们没有“力量”将自己的痛苦通知给一切能够帮助我们的人的!

学学沈芳宇对语言进行推敲锤炼的功夫吧!(孙长江)

[命题32]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①一只信鸽,长期刻苦练飞,练得一身好本领。它常常凭着自己精湛的飞翔摆脱老鹰的追捕。后来它在一次飞翔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得到一枚金质奖章。从此它不再练飞,后来,在一次飞行中被老鹰捕食了。

②一只信鸽,长期刻苦练飞,练得一身好本领。它常常凭着自己精湛的飞翔摆脱老鹰的追捕。后来它在一次飞翔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得到一枚金质奖章。颁奖人亲自把金牌挂在了它的翅膀上,从此它就不再练飞了,后来,在一次飞行中被老鹰捕食了。

请以“荣誉的悲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文]

脚力尽时山更好

高三学生  李一

是什么在你成功后翩跹而至,使你头脑提升了温度?是什么在你失败后悄然而去,留下你踏着孤独上路?又是什么使赛场上0.01秒的差距转瞬即成两个世界的情绪?是荣誉。人人渴望荣誉,然而过犹不及,荣誉过后,有时却是一场悲剧。

不要这样吧!胜利的喜悦冲昏了你原本理智的头脑,成功的面纱遮住了你原本远眺的双眸,你陶醉于这朦胧的风景,于是你放慢了脚步,于是你停滞不前,于是一场悲剧开始了。不要这样吧!成功后你便背上了荣誉的光环,别人都对它顶礼膜拜,你被众人举过头顶,被他们用力吹捧,似乎这样他们也能沾些成功的灵光,然而悲剧正在悄然发生。在你享受着这幸福的同时,别人正在奔跑,你的光环也越来越小;终有一天,他们一哄而散,去追逐另一个大光环,或许这时你才了然。然而此境已非天时地利人和处,一切还须从头来。

头角峥嵘的你,在众人的夸奖与羡慕的目光中迷失了自我,你陶醉于此时的赞美,满足于目前的学识,坚定的步伐犹豫了,于是你斜了斜脚,从此,在别人迅猛前行的同时,你却画起了圆圈,最终也没能走出圈中的惘然。还有你,胜利的欢宴膨胀了你求胜的欲望,急功近利的你,要在莫斯科开拓一个胜利之春,然而,无情的寒冬粉碎了你的美愿,无数战士的灵魂呼号着将你推向深渊。还有你,将五千年的文明扛在肩头,你感到疲倦,你慢慢低下头,发现脚下的土地闪着金色的光芒,于是你不再注视远方,心头的暗喜使你悠然进入天朝上国的梦乡,直到洋人们的坚船利炮炸开了你那紧锁已久的大门,你忽从梦中惊醒,满面惶惑地认识这陌生的世界,然而,一切都已太迟,世界已经认清了你,于是一场悲剧正在进行,一头沉睡的雄狮已成了西方列强桌上的美餐。

朋友,奋斗的旅途没有终点,人比山高,脚比路长,成功不需要荣誉来丈量。成功只是旅途中的一个个小站,供你简单地整理行囊,准备继续奔向远方。当你到达一个小站,准备歇歇脚欣赏风景时,请别忘记,脚力尽时山更好,无限胜景在前方。

[点评]鲜花簇拥着你,掌声为你响起,无数人羡慕的目光集中在你的身上,媒体无休无止的炒作……这就是一个人,一个成功了人,会受到的“礼遇”;得不到这一切,不仅人们会替那成功者抱不平,就连成功者本人也会觉得这世界对他是不公正的!荣誉啊,好东西!但由它导演的悲剧却在一幕又一幕地上演着。

真该有人出来说点什么了!于是,我和我的学生们讨论了一则材料,和由这材料衍生出来的话题,那材料与话题分别是:

①一只信鸽,长期刻苦练飞,练得一身好本领。它常常凭着自己精湛的飞翔摆脱老鹰的追捕。后来它在一次飞翔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得到一枚金质奖章。从此它不再练飞,后来,在一次飞行中被老鹰捕食了。

②一只信鸽,长期刻苦练飞,练得一身好本领。它常常凭着自己精湛的飞翔摆脱老鹰的追捕。后来它在一次飞翔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得到一枚金质奖章。颁奖人亲自把金牌挂在了它的翅膀上,从此它就不再练飞了,后来,在一次飞行中被老鹰捕食了。

请以“荣誉的悲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那天是由平时不怎么好动也不怎么好说的李一“主讲”,我还向往常一样,靠在门口的墙上,微闭着双眼,静静地听着从李一嘴里飘出来的每一句话,细细地品咂着那话语中凝结着的思考,心里不由得就漾起了一层涟漪:太好了!当她的最后一句话讲完了,我睁开了双眼时,奇怪,虽然还是冬日里的阳光怎么竟是这般的明亮与明媚。她开始读她的习作了,就是上面的那篇一定也感动了你——读者的文章。

真好!开头就好,三个设问句,准确而有力地提出了和荣誉有关种种状态,然后一句话,就切合到了题意上。“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去弃”(清代李渔语),也许是我没遍数地总在“得得”的缘故,我的这些从不嫌我“得得”的孩子们,心里就越来越知道怎样的句子,像阳光,像新绿,像燃烧着的热情,一下子就能够抓住读者的心?

展开部分就两段,两段就够了!语重情长啊!第一段,起笔就是一个祈使句,“不要这样吧……”接下来,一句又一句地娓娓道来,哪一句不像一把小锤子在敲打着你的心——如果你的心正深深地沉浸在荣誉的泡沫中,就不仅是激动,感受最多的应该是疼痛。第二段,就三个例子,可是你却感到她写了许多许多;典型嘛,就是这样,写的是这一个,“打骡子马也惊”,凡是被荣誉所累而不思进取不再进取的人和事就全都在里面了。“脚力尽时山更好”是谁说的了?是清代何瓦琴说的;李一是怎么知道的?她说,有一次上课,我顺嘴说出来过,她却记住了;于是成为了她这篇习作的结尾和题目。我又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不语。其实我是知道的。“关注热点,开掘深点,语言美点,写出亮点”,是我一直的告诫,天天都在“得得”,忘得了吗?(孙长江)

[命题3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俄国作家契诃夫有这样一个比喻:“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读书中得到的一个头脑,从生活在得到的一个头脑。”

请以“三个头脑与做一个完整的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文]

读书——生活——完整的人

高三学生  黄丽莹

俄国作家契诃夫有这样一个比喻“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读书中得到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到的一个头脑”。

天生的聪明才智固然重要,倘若只依靠天赋,后天不努力,恐怕也只会重蹈“伤仲永”的覆辙,而要吸取营养,必然要读书。书籍凝聚着前人的心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生活需要书籍,智慧需要书籍。不读书的人心灵好比一片荒漠,只有洒下知识的种子,它才能变成绿洲。

面对书籍,你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此,西方文坛上站起了一个巨人,你用毕生的精力铸就一本又一本著作。

面对书籍,你曾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中国文坛多了一分豪迈,人们耳边多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东坡居士”。

面对书籍,你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此政界走出了一个领袖,你用智慧和爱引领亿万人民走向幸福。

读书会弥补天然之不足,然只读书不会读出大智慧,还要读生活,生活是一本大书,它蕴含了好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读。

生活教会我们宽容,它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它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若非宽容之心,前人怎会造出个弥勒佛来?那一副意味深长的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时刻告诫着后人要待人以宽。

生活教会我们淡泊,它不是力不能及的元素,也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的哀叹。若非淡泊之心,又怎会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修身养性;若非淡泊之心,又怎会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若非淡泊之心,又怎会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仁人之心。生活无时无刻不在警示我们学会淡泊。

生活教会我们拼搏,生活之路,不是宽阔平坦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不迎头搏击,决不能前进。若非拼搏之心,又怎会有《资本论》的问世;若非拼搏之心,又怎会有维也纳音乐厅那经久不息的掌声;若非拼搏之心,又怎会有12秒91的扬眉吐气的快感。生活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爱拼才会赢。

天生的头脑,加上读书获取的知识,再用心灵倾听生活,我们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点评]这是一篇内容翔实笔法干练的好作文。开头,小作者采用的“复述切题法”,即将话题所依附的材料或全文复述一遍,或截取其中最有效的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话语切合到题意上来。小作者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就是因为材料本身就十分新颖,就有着一种发人深省的内在魅力。

三个头脑,天生的,读书得到的,生活馈赠的;在文章中如果平分秋色,均以差不多的“面积”铺展开来,至少会造成文章的拖沓。因此,这就涉及到了详略的问题,哪儿该用“繁笔”,哪必须用“简笔”,也就成了写作这个话题时必须率先解决的问题。黄丽莹处理的就非常好!正如她在审题联系的课堂上所讲的一样“‘天生的头脑’,大可一笔带过;‘读书’,要写,但要也应略写,可采用老师所讲的“排比举例”法,‘在尽可能小的面积里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巴尔扎克语);而将大量的笔墨放在“生活”上”。读她的这篇文章,我们真的感觉到了虽没有“面面俱到”,但却没有落掉任何一点必须要做的工作。也还是契诃夫说的好:“要知道在大理石上雕出人脸来,就是把不是人脸的地方剔除掉罢了。”

她,黄丽莹果然那样做了。“天生的头脑”一笔带过后,写读书,用的也果然是排比,三个例子,她偏不简简单单地说“莎士比亚”、“苏轼”、“周恩来”,却十分大气地将他们那与读书有关的名言与他们的事例组合在一起,给文章又带来了一个“亮点”。

衔接,也是写这个话题时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但黄丽莹也处理得非常好。一个过度句,刷地就完成了从“读书”到“生活”的转换:“读书会弥补天然之不足,然只读书不会读出大智慧,还要读生活,生活是一本大书,它蕴含了好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读。”

生活教给我们的东西就更多了!老话讲“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套用一下,不就是“生活之书无字句,铸就人生真辉煌”吗?又是一组排比,由每组均为三个排比句构成的三个排比段,真好!写“宽容”,写“淡泊”,写“拼搏”;三个就够了,“以点带面”嘛,“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嘛;谁让老师总是这样“唠叨”呢!

文章结尾,如果再下点力就更好了比如来上点“丰满的羽翼”,来上点“飞瀑之下,必有深潭”一类的比喻,让它们成为类体,然后在说“完整的人”;其实,保持原状就已经很好了!(孙长江)

[命题34]

仔细观察下面的一幅漫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例文]

省略平淡

高三学生  刘婉荟

我想,我们被骗了。

我们天生向往灿烂,我们渴望成为英雄,英雄是一本太多人读的书。作者用前半本写英雄的坎坷,用后半本写他们的辉煌,中间的折磨、挣扎与求索,只用一句“时光荏苒”轻描淡写地带过。所以,我们用一页纸翻过了司马迁的几十年,用几行字覆盖了爱迪生的上百次失败,却走不过自己人生途上短短的浅浅的沟壑,耐不住成功前那一夜的黑暗。我们津津乐道英雄的终点,却不知道英雄之所以被称之为英雄,是因为一路的缄默与不舍。

我想,我们太心急。

每每踏出一步,就焦急地回头看已经走了多远。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想用一瞬的火花点亮漫漫长夜,却在看不到回报时放弃第二次抬脚。人可以一夜愁白头,却可能一生得不到报酬,你的心急,让你的付出成了毛毛小雨,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却滋润不了干涸的生命。其实很简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不过,我们太喜欢回头,太容易转身。

我想,我们太天真。

曾学着柯南道尔站在墙脚酷酷地说“凶手就是你”,可我至今“分不清血从不同的高度滴下时形成的锯齿有什么不同”。路要一步步走,日子要一天天地过,灿烂要一点一滴积累。只能羡慕舞台上飞扬的芭蕾舞,因为我们忍受不了脚尖点地时那日复一日的折磨;只能羡慕百步穿杨的精准,因为我们忍受不了年复一年不变的靶子;狂妄时,我们高喊三年赶上英美,激情后便是十年的动乱。颓废时,我们低吟“哀吾生之须臾”,绝望中看不见别人的生命已经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铺展了好长好长……

省略平淡的人无法直达精彩!当勾践省略了二十年的苦痛,当王献之省略了几千次单调,当水滴石穿省略了等待,沧海桑田省略了岁月……我们还能拥有什么?

请你低下头,我们慢慢向前走!

[点评]“校园小写手”,是刘婉荟早已被公认的称誉!每次作文,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考场中,她,总能自出机杼,别出心裁,写出点与众不同的东西,将我们震撼得很想拥抱一下她!这不,面对着下面的一幅漫画,她又“与众不同”了一回!

 

画面上,一个人瘦骨嶙峋,手中拿着一块咬了一口的烧饼,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我看上去胖了吗?”这就是画面是全部内容。

婉荟说:“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写什么?说穿了,就是要求我们写:要注重积累!平日里,我们所做的一切看上去都十分的平淡,但正是这平淡造就了最终的伟大!”

讲得真好,她写得更好!《省略平淡》,这题目就非同寻常,读完文章,我们才知道,她用的是假设的形式,如果“省略掉过程中的那无尽的平淡,那么就永远不会有……”这篇文章婉荟用了不到三十分钟!于是我就自然地想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弄”出来的一大堆名句来,“厚积而薄发”,“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读啊!当你读到“我想,我们被骗了”,“我想,我们太心急”,“我想,我们太天真”时,你一定会跟我一样感到一种被结构上的和谐而“抚慰”得很塌实的舒服!由这样的三句话,领起的三段议论,文字上也并没有什么刻意要“惊人”的举动,可是,我们的心还是“不平静”!她“站”得太高,颇有点“指点江山”的“霸气”:“我们天生向往灿烂,我们渴望成为英雄,英雄是一本太多人读的书。作者用前半本写英雄的坎坷,用后半本写他们的辉煌,中间的折磨、挣扎与求索,只用一句“时光荏苒”轻描淡写地带过。”也许就是这样的“诱惑”,才使得许多不谙世事的人,光想着“灿烂”、“辉煌”而总想“一口吃一个胖子”,一蹴而就吧!

婉荟用她的文章,实际上还等于在告诉许多“急于求成”、“急于事功”的学子,只在作文课上弄弄笔,就想写出像模像样的文章来,就会跟漫画上的那位老兄一样,“胖”是胖不起来的,只能成为讽刺漫画的材料罢了!(孙长江)

[命题35]

仔细观察下面的一幅漫画,字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给愤愤不平的小卒的一封信

高三学生  何双双

愤愤不平的小卒:

你好!不管你是否接受,也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

在被夏的炎热遗忘的这一片树阴下,我看见两位老人摇着蒲扇,摆好了象棋,蓄足了势。楚汉河界,针锋麦芒,两军对峙勇者胜,于是,一方下令:拱卒。而就在这时,我听到了你的抱怨:“都是木头做的,凭什么我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凭什么我就不能后退,凭什么……”不,不是这样的!这是我从心底喊出的。“观棋不语真君子”,我也只能快笔写下这封信,但愿穿越时空,你能读懂。

不知为什么,对方飞起了“象”,噢,我请你不要害怕,不只因为你已经没有退路,还因为它根本飞不过楚河汉界。是啊,让你常常仰望欣羡的“象”也有许多的束缚和羁绊,即使被人称作一杆枪的“车”,打过隔山子的“炮”,还有跳着“日”字的马,那些在你的眼中几乎完美的角色也只能展示给你优势的一面,请你绕过来细看。你知道邓亚萍抱着大大的世界女乒金杯时,笑脸的背后是曾经是这样一个无名的乒坛“小卒”吗?你知道,“字有中华魂,笔有炎黄种”的称号,背后是一潭原本清澈照人的墨池吗?你知道,那个名满天下的作家,他的草稿高度已经超过了他那并不算矮小的身高了吗?所以,我请你不要随随便便地抱怨,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地成功!

我觉得备好阵的棋盘上最有气魄的风景就在阵前,整齐的小“卒”列在楚河汉界,一线排开,你们是多么的威风凛凛,你们无所畏惧,身后是你们要担负的责任,前方是你们必赴的使命。纵使一“卒”,也能演绎出一场壮丽。就像他,就是不相信一个普通工人就要在一个普通的国家中普通一辈子,于是,他跳进了漩涡,活成了一个铁人,让外国的专家吃惊地发现原来中国的地下也有石油;或者就像她,就是不相信乘务员就要开关一辈子车门,报一辈子站名,她在想,是不是每天微笑着,要比僵硬着一张脸,更使人快乐!

其实,我想说,你更重要!你的重要并不会因你行动的缓慢而打半点折扣的。你知道吗,你可以在你的缓慢中精彩,对方的“马”和“象”都需要你去别腿,自家的大“炮”需要你来扛……

这盘棋,不知不觉,已杀到了尾声。我在棋盘上寥寥无几的棋子中又看见了你的身影,逼进对方将帅府的不是“车”,也不是“马后炮”、“连环炮”,而是你,一步一个脚印,冲杀过来的你!你是那样的飒爽英姿,那样的威风凛凛。你没有听到吗,对方愿意牺牲一个“车”来换你,但你的主人却含着笑摇头,他期待着,期待着你去夺取那胜利的红旗!安心地做一个称职的同时也很光荣的小“卒”吧!

此致

    敬礼

                                                                                                                         一个观棋不语的棋迷

【点评】笔者还曾经与自己的学生们,在大考之前,“解剖”了下面一只“麻雀”,仍旧是一幅漫画:

  

画面真的很简单,一个中国象棋中的棋子,一个小卒在发牢骚,而且如果你愿意“听”下去的话,“他”会不停地发下去的……写什么?怎么写?笔者的学生何双双,不仅没有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且尝试着运用了“书信体议论文”的写法;因为这种方法更容易与所要劝告的“人物”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她写得多么好啊!有情有趣,情真意切。笔者曾经和哈工大的一位教授交换过关于小说的问题,他的回答真的很直接,他说,他看小说的标准就两个字:“好看。”双双的作文一直就“好看”,这次尤其好看!

她写的不过就是“要安心地做一个称职的小卒”,因为她牢牢地记住了老师的告诫:“应该尽可能地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明朗化、曙光化!”还不仅如此,读她的作文,你还会醒悟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对自己笔下写着的东西必须要了解,即便达不到“专业”的程度,至少也该熟悉!事后,笔者问双双:“你会下棋吗?”她笑着说:“会点。”我知道这“会点”是什么意思,她等于是在对我们说,如果我对下棋一点不了解的话,我是决不敢采用“书信体”这种形式的!这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我读到“我觉得备好阵的棋盘上最有气魄的风景就在阵前,整齐的小“卒”列在楚河汉界,一线排开,你们是多么的威风凛凛,你们无所畏惧,身后是你们要担负的责任,前方是你们必赴的使命”时,我的心简直处在一种亢奋之中,禁不住赞叹到“扛鼎之句”!当我的目光一触及到下面的文字“……而是你,一步一个脚印,冲杀过来的你!你是那样的飒爽英姿,那样的威风凛凛”时,我的心中简直也都有了一种被鼓舞被激励,真的感觉到了自己——一个“无名小卒”身上肩负着的同样是神圣的使命,不仅不该气馁,不该抱怨,正应该骄傲才是呢!(孙长江)

[命题(36)]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长途跋涉时,偶尔会停下来倒一倒鞋中的沙砾,前行的步伐将更为有力;风雨兼程中偶尔停下来,听一听虫鸣鸟叫,心境会变得宁静而悠远。偶尔停下来,回眸曾经忽略的感动,生命的种种况味蓦然顿悟……当你裹挟在物质的洪流中滚滚向前的时候,是否想过给自己日渐紧张和急迫的心灵另寻一片休憩之地和补给之所?请以“偶尔停下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路  

                                                                           高一学生  孟繁一
      生活是什么?
      也许是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很多人在路上走着,脚步匆匆,行色匆匆。很少有人会想到在适当的时候,停下那那匆匆的脚步,平息那匆匆的行色,读一读路旁的故事。
      路旁,草叶上正凝聚着水晶般的露珠呢,每一个露珠上都映着一个晴朗的太阳;欢快的流莺正亮着嗓子在歌唱春天,每一个音符里都蕴藏着一个温暖的希望;几朵长出了篱笆的野花正在朝你微笑呢,每一个笑纹里都撒播着芬芳……
      偶尔停下你匆匆的脚步吧,平息你那匆匆的行色,不然,你错过的故事就太多太多。
      偶尔停下来,你会发现生活中的感悟藏于琐碎,蕴于平淡。也许只是同桌帮你从地上轻轻拾起的一支钢笔;也许只是夜归时,不经意一抬头望见自家窗口亮着的那一盏温暖的心灯,甚至有时只是一个释怀的微笑,一声轻轻的问候……由于总在匆匆赶路已与你“久违了”的一切,此刻,知道吗,一路狂奔的你,,就已经寻到了可以让疲累的心灵得到休憩,获得安宁的驿站。
     偶尔停下来,让路旁的清风轻轻抚摸一下我们那仿佛灌满了铅一般多少有些沉重的心灵,让我们从平淡如水的生活中去提炼出一丝甘甜,你获得的是满心的轻松!因此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让我们都先学会在需要“偶尔停下来”的时候,放慢自己的匆匆脚步,与蓝天白云展开一场无声的对话,对着凝聚着水晶般露珠的小草微笑一下,然后再肩扛起行囊,你自会发现,你并没有被谁落下;相反,你前行的脚步更加轻盈。因为发生在路旁的那些看似最平常的故事,为我们卸下的是在我们这个开着花的年纪本不该承受的沉重。

偶尔停下来,谛听那流莺只为我们亮着嗓子歌唱的有关春天的歌声吧!你会发现生活中除了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需要弓起肩背伏于案头,攀爬那确乎有着相当高度的巍峨、崇峻之外,“小桥流水人家”处,“姹紫嫣红开放”时,还有着平静,还有着也应该用心去品味的温馨。深深吸进一口从那蓓蕾绽开处散溢出来的“缕缕清香”吧,你自会发现被净化了心灵中究竟多了些怎样的力量!

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山要一级一级地攀;路很长,山很高,并非只有前方的万丈金光才能鼓舞我们,也并非只有一路狂奔才能摘下那悬赘在峭壁上的“金苹果”!偶尔停下你匆匆的脚步,去吻一吻那也许只是为了我们才长出了篱笆,也只是为了我们才微笑着的野花,然后再直起身子,更加坚定地前行!

[点评]我向来用我还那算独特的热情鼓励着我的学生:多参与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这倒不完全是因为“名利”很重要,只是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着竞争,而且这竞争已经到了近乎“残酷”的世界!我们必须适应,我们必须学会在竞争中“生存”、发展!

“恒源祥杯”征文大赛开始了,如火如荼地开赛了!让我感到慰藉的是“一声令下”,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同学,几乎无一例外都将自己用“心”写出来的文章,放到了我的案头上。

题目很多,孟繁一选择的是下面的材料和命题:

长途跋涉时,偶尔会停下来倒一倒鞋中的沙砾,前行的步伐将更为有力;风雨兼程中偶尔停下来,听一听虫鸣鸟叫,心境会变得宁静而悠远。偶尔停下来,回眸曾经忽略的感动,生命的种种况味蓦然顿悟……当你裹挟在物质的洪流中滚滚向前的时候,是否想过给自己日渐紧张和急迫的心灵另寻一片休憩之地和补给之所?请以“偶尔停下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一个好写也难写的话题。好写,就是即便是把材料“敷衍”一下,甚至是稍加展开,也能够说得过去,即便是在征文大赛上,拿不了大奖,但作为高考作文,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难写,是因为写这样文章是绝对需要文采的;没有斐然的文采,再好的立意也只能是一种接近美好的“打算”罢了。

现代生活,忙碌的人们,似乎一个比一个目标更为明确地匆匆前行着,总以为在这忙碌的尽头终究会有一个非常耀眼的东西属于自己!于是无暇甚至不屑去瞧一眼那就在路旁“正凝聚着水晶般的露珠”、“每一个露珠上都映着一个晴朗的太阳”的草叶;于是无心甚至害怕“虚度”了什么似的听一听那就在我们身边“正亮着嗓子在歌唱春天,每一个音符里都蕴藏着一个温暖的希望”的欢快的流莺只为我们发出的“邀请”;于是也“辜负”了那“长出了篱笆的正在朝你微笑”、“每一个笑纹里都撒播着芬芳”的野花的“殷勤”……偶尔停下你匆匆的脚步吧,找一块晴空下的沙滩,晾晒一下可能也在发霉的心情,或者走进久违了的书斋,在窗下,在那样一个连风儿都在唱歌的早上,捧起《格列佛游记》,重温一下曾经的感动与激动……人生真是就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吧,不管你的奋斗,你的追求多么的有意义,奋斗和追求的结果又是多么的有价值,都别“太累了”,别忘了“路旁”还有着别样的故事,在等你“偶尔停下”脚步时,讲给你听的!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孟繁一在他的多少也还是有点稚嫩的习作中,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些吧?(孙长江)

[命题37]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据载,南方某城市开展了“爱心储蓄”的活动,即参加者为别人提供帮助后,将内容和时间登记在“爱心储蓄卡”上存储起来,以后便可以从中“提取”别人为你等值的帮助。还有人建议,也可在卡中存入金钱,然后用钱来折抵别人给予你的帮助。

爱心和储蓄,引发你想了些什么?请以“爱心与回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例文]

真爱一生无悔

高三学生 刘琳

童话故事里的人总会受到神祗的青睐,即便遇到灾难,也会化险为夷,所以小时候大人们总教导我们要有金子一般纯洁的心灵。长大以后,观察世界,发现凝聚的爱的力量原来可以打破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所以学着去爱。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然而在物资得到极大的丰富之后,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在逐渐趋向贫困,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吧!一些人在用金钱麻痹灵魂,用利益诱惑道德,试图用富有掩盖冷漠的心,他们给自私自利穿上了貂皮大衣,然而,他们的灵魂却没有外表那么华丽、那么纯净。我们时常也能听说商场里的打折商品不过是提高了原有价格,真实的价格并未降低。我们都希望买到打折的商品,却不愿意看到打折的爱。

古语说:“爱人者,人恒爱之”,何必期待什么,看见对方感谢的目光就已足够,谁能说释迦牟尼割肉喂鹰的壮举不是对平等众生的爱呢?谁会说普罗米修斯从奥林匹亚山上盗来圣火不是对广大人民的爱呢?谁可以说吕文德面对蒙古的金戈铁马毅然决然打开襄阳城门不是对全城百姓的爱呢?没有人可以否认什么,英雄们这些壮举展示了他们对天下苍生的爱,这是一种包容一切的真爱。诚然,英雄离我们太遥远,我们甚至看不见他们的背影,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看到孤儿院中有多少孩子能用树枝在地上演草,边远山区有多少学生要陪着月亮读书,希望小学里又有多少同学在寒冷的冬天只能穿上单薄的破旧大衣,我们的心还无动于衷么?既然我们的爱不能泽被苍生,那么就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奉献自己的爱心吧!

奉献爱心,不是说毫无保留地奉献一切。回到“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而是要我们改掉平时大手大脚的毛病。一件名牌衣服在我们眼中也许不算什么,可那却是一个山村孩子一年的学费。想一想如果我们省下平时买零食、买名牌的钱,我们可以圆多少贫困学生上大学的梦想。俗语说,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13亿中国人民每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中国就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没有谁会一辈子站在生命的至高点,人的一生总有起有落,谁又能背着屋子上路,带着粮仓远行。在我们困苦窘迫时,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然而这个世界上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有在得意之时和别人一同分享快乐,在失意时才会有人扶你度过痛苦。如果王熙风不是在家富人宁时救济了一位村妇,蕃王侍妾的地位要如何构建自己女儿的幸福;如果老摩雷尔没有照顾一位痛失爱子的老人,累累负债要如何拯救儿子马克西米利安的爱情。上帝心中有一个天平,从来不会吝啬向善良的人施予帮助。真爱的人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扶疏的绿叶为花朵默默地供给营养,奉献着爱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让我们把它曝晒在阳光下使它尽快萌发吧!真爱将使我一生无悔。

[点评]只要是正在积极备考的考生,对于“话题作文”这个概念,都不会有半点的陌生感;但对于如何才能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文来,许多人却还可能存在着疑惑。其实,要想写好“话题作文”,只要掌握住了最基本的要领与技巧,就能够化“艰苦”为“愉悦”,化“苦涩”为“甘甜”。

有一种话题,被我们称之为“关系”型话题,如“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2003年高考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2004年高考题)、“位置与价值”(2005年高考题)。针对这样一类话题,我们首先该做的当然是审题。审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有点讲究的;因为这是一个很微妙也很复杂的过程。大量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找准“关系”点与拓展“说话”空间,是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也最“要劲”的一环。换句话说,找准了关系点,就有话可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在有的时候,命题者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看似寻常(甚至都有点“似曾相识”感)的话题,真的会觉得“好像没什么可说的”,此刻,如果你找准“关系”点,就更为重要了;因为,它不仅能使你有话可说,而且,很奇妙的现象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那就是你会顿然发现你要讲的话“多”了起来,你“说话”的空间被拓展得十分辽阔,你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片非常广阔的原野,需要你做的就只剩下了两件事:筛选与“记录”。

请先阅读下面的材料与话题,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奇妙而复杂的过程。

据载,南方某城市开展了“爱心储蓄”的活动,即参加者为别人提供帮助后,将内容和时间登记在“爱心储蓄卡”上存储起来,以后便可以从中“提取”别人为你等值的帮助。还有人建议,也可在卡中存入金钱,然后用钱来折抵别人给予你的帮助。

爱心和储蓄,引发你想了些什么?请以“爱心与回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这就是一个看似寻常其实写起来很有几分难度的话题。“爱心与回报”,这一对词语中究竟包含着怎样的关系,“关系”点究竟在什么地方,如果没有“弄”懂,或者没有“弄”明白,势必造成审题上的偏颇,甚至错误。

我们先来“解读”一下材料。应该肯定的说“爱心储蓄”活动的开展者的动机与出发点绝对是正确的,是应该给予赞扬的;但是,如果我们稍微细心一点的话,立刻就又可以“察觉”到此项活动的开展实在是一种带有几分“无奈”(甚至还有点说不清楚的“酸楚”)意味的。诚然,钢筋水泥构筑起来的是现代生活,灯红酒绿伴亮起来的是现代繁华;这现代生活,这现代繁华,本不应该使人们的心变得冷漠,变得自私,变得“麻木”;因为它们是与“幸福”与“美好”结伴而来的。可事实上呢?“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人有难,“袖手旁观”……诸如此类的现象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在每天每时每刻,频繁地发生着。我们慨叹“人心不古”,我们愤怒“世风日下”,我们无法忍受那种“歌舞升平”的表象之下上演着的一幕又一幕令人心痛令人心寒的“讽刺剧”再继续上演了……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也才有了“爱心储蓄”举动的吧?所以,我们就能够根据这样的分析,得出隐含在这一举动后面的是“无奈”与“酸楚”的结论。因此,在审题的过程中,如果把“爱心”与“回报”看成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或肤浅的目的关系,写出的文章,也许不会太离谱,但绝对不能是一篇能够得高分的优秀作文!

因为,付出了“爱心”,所以我们必定会得到“回报”;或者为了能够得到“回报”,于是我们就去付出“爱心”……我们能这样去认识问题吗?这样认识问题能是正确的吗?是的,我们承认,付出了,有可能获得“回报”;全社会的每一个“分子”都能够“付出爱心”,那“爱心”雨露也会使我们在人生的“干渴”之时,滋润到我们的心田;再说得“大”一点,社会安定了,阳光明媚了,生活美好了……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我们“付出爱心”得到的“回报”。但说来说去我们都不能直着嗓子“喊叫”“是因为我们付出了,所以我们就该能够得到‘回报’;我们就是为了在我们有了困难有了灾难时能够得到‘回报’才去‘付出爱心’的”吧!

那么,“爱心”与“回报”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应该说是一种对立,一种颇带有几分“排斥”关系的。也就是说在写作时,我们既要写付出“爱心”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但这种“付出”与“奉献”决不是以为求得“回报”为前提的。

爱,应该是博大的,是伟大的;是不应该“掺假”的,更不应该被打上“折扣”的,也绝对不能仅仅是为了得到“回报”而使之“变味”的。爱,就是爱,献出它,阳光会更明媚;爱心,就是爱心,付出它,天空会变得晴朗。所以在审题和写作时,始终把握住这一点(即这一话题的“关系”点),是关键。把握住了这一点,我们在文章的起笔处先对“爱心储蓄”这一举动中所隐含着的“无奈”与“酸楚”作一下“敲击”,写出的文章才会“滴水不漏”,才能“切中肯綮”。

越是在感觉到“没话可说”的时候,就越要极力地去寻找“话题”为我们提供的“可以说话”、“说好多好听好看的话”的空间;那“空间”,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总是这样的来做“深入而贴切”的思索,其实是非常宽阔非常广大的!

爱心,有“大”有“小”,这是由种种说起来十分复杂的原因决定的。释加牟尼坐在菩提树下普度众生是爱,是大爱,是博爱;因为他并不需要得到任何回报。邵逸夫捐资办学是义举,是爱心的奉献,是因为他有那样的能力付出那样的大爱;更因为他也并没有要求得到他捐助的学校为他“树碑立传”。曾宪梓扶贫济困是豪举,是爱心的袒露,是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已经具有了那样的实力;更因为他也并没有期待得到他的帮助而度过了生命“寒冬”的人们永远记住他……我们呢?我们平凡,平凡得就如同一滴水,一颗露珠,一株小草,一枝蜡烛……渺小如这般的我们也还是能够付出奉献出我们的爱心的。不是吗,是一滴水,那就去滋润一株小草,让她也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而这“付出”绝对不是为了求得那接受了我们的“爱心”于是翠绿的小草向我们深深地鞠上一躬的。是一颗露珠,就凝结在小草的梢头,让它也去享用太阳的温暖;而这样的奉献也绝对不是为了那享用了我们的“爱心”于是茁壮的小草给我们一个灿烂的微笑的。是一株小草又怎么样,攒足了劲,付出自己的爱心,也能够给大地装点上一分春色;这样献出的“爱心”也一定不会是以大地“回报”给我们点什么为前提的吧。即便只是一枝蜡烛,那就尽情燃烧好了,至少它能给山区夜晚苦读的孩子,照亮知识的原野……

怎么样,这样去想,这样去找准那“关系”点,然后甩开膀子去写,这个看起来寻常写起来似乎很难的话题,还难吗?(孙长江)

 

[命题38]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它们互相羡慕着对方自由与安逸,最后互换了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放出来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见,而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幸福也许对自己并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请以“认识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例文]

                                            守护幸福

高三学生  于 婧

泰戈尔说:当你疲惫于苦苦的寻觅、睁开眼睛,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它就在身旁。

                                                                                                                                              ——题记

总是习惯了渴望,习惯了追逐,习惯了眺望远方那一派苍茫,也无时无刻不提醒着自己,幸福就在那里,翻过那座山、穿过那片林,渡过那条小河,就可以到达梦想的天堂。所以我们一路追赶,待到身心俱疲,回首,那一刻,我们惊呆了,盲目的追逐已使我们错过,错过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错过那一个个可以宏通思想的启迪,错过那一次次能够荡涤心灵的感动。终于明了:其实幸福一直伴随着我们,而我们却未曾学会守护。

我们是何等的幸福,当想到父母给了我们自由的身躯,赋予我们纯洁的思想与心灵;我们是何等的幸福,当想到我们有高昂的志气,狂奔与人生的跑道上;我们是何等的幸福,当想到拥有着平淡的真切、波折的充实;我们是何等的幸福,当想到我们接受着世界的爱,同时放射着自己的光和热。也许我们还觉得不够吧,往往不禁盯住别人手中那枝娇艳欲滴的玫瑰,可是如果我们对它一无所知,就算得到,也只会被它茎上的刺刺破皮肤,流下鲜血,同时也失去了原本手中那枝庄重、典雅的郁金香。

一个懂得守护幸福的清道工会告诉你,他是幸福的,能为城市增添一份清洁,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一个懂得守护幸福的失业者会告诉你,他是幸福的,又拥有了一个挑战,拥有了一个选择全新生活的机会;一个懂得守护幸福的失败的实验者会告诉你,他是幸福的,因为他曾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因为下一个目标还在等待着他。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幸者,只有不会守护幸福的人。

那就让我们的目光从远方回到眼前,回到现在;让我们的心境从歆羡别人回到体验自己;让我们的人生从忙碌的追求回到珍惜拥有。让我们热爱此刻,守护幸福!

清晨,我拉开窗帘,阳光照射进来,跳动的光芒那样灿烂、那样和谐,倒上一杯清水,我倚在窗前,任阳光笼罩着我,闭上双眼,陶醉于此刻的温暖与明亮,只听到心中传来一阵话语:幸福,我会守护你!

[点评]真有那样一类话题,令平日里侃侃而谈的我们顿感“哑口无言”;也真有那样一类话题,写起来确实有话可说,可总觉得说出来的哪句话,都令自己感到乏味平淡琐碎,一句话“打不起精神来”,更不要说达到老师经常讲的那种境界:“让每个字都燃烧起来!让每句话抖擞起来!让每一段文字都滚烫滚烫的!”于是苦恼,苦闷,甚至苦不堪言……怎么办?总得写啊!于是绞尽脑汁,开始编派,于是800多个懒洋洋的字枯涩中还带着点羞涩地站在那里,不要等老师的“检阅”,自己都已经泄劲了。试想,连自己都没有勇气更不要说带着热情再读第二遍的文章,怎么能在高考中获胜呢?

鲁迅先生有两首诗,其中有两句诗,谁也不挨谁,可是连在一起,却能够使我们接近顺利地解决这一困绕着许多考生心灵的难题。那两句诗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敢遣春温上笔端。鲁迅先生写着它们的时候,抒发的究竟是什么的心境与情感,我们姑且不论,借用一下,就是告诉有着此种苦恼的考生们,一定要有(其实是培养出来)那样的一种本领:在看似无话可说,即便有话可说却总说不到十分好处的话题面前,能够凭借着自己多年练就出来的“敏感”先于他人聆听到那来自“大地”深处,来自宇宙“苍穹”,本来就在隐隐作响的“惊雷”——说出点“人人意中有,人人语中无”的曼妙;然后将那“曼妙”化做“春温”从自己的笔端或带着喧响或静静而又轻柔地流淌出来。

找到附着点,体味细微处,触摸到人心灵中最“脆弱”的地方,挖掘到足以使读者的心怦然而跳,不时的就有一种要“落泪”的酸酸甜甜的美妙感受,于是“惊雷”炸响,于是“春温”弥漫。

笔者新近与自己的学生们,就解剖了这样一只“麻雀”。先看材料与话题: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它们互相羡慕着对方自由与安逸,最后互换了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放出来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见,而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幸福也许对自己并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请以“认识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幸福”!天啊,有啥可写的,还有啥可写的啊!凡是有着这样想法的考生,就属于缺少“敏感”因而听不到那其实一直在隐隐作响的“惊雷”,感受不到自己其实一直被它裹笼着可你却浑然不觉了的“春温”的!

找到附着点,你就能“于无声处听惊雷”,体味细微处,你也就能够“定”“遣春温上笔端”。

幸福是什么?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存在,是一种在你拥有着时它却总想不起来的感受;是你每天都在享用着的平静,是每一刻你都在尽情“挥霍”着的呵护,是随着钟表的“滴答滴答”声不断地在你的心里曼延着美丽着你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它就是那缕你掀开窗帘,立刻就扑进你怀中的阳光,就是你安坐在属于你的课桌边享用着的知识“大餐”,就是那惹你烦惹你恼可你却离不了的妈妈的唠叨……有时它就是你手中拿着嘴里啃着的那只苹果,当你的眼前不知怎么就惊现而出伊拉克弥漫的硝烟时;有时它就是已经泡好就等着送进肚里的那盒方便面,当你眼前忽然闪现出印度洋海啸那惊魂的一幕时;有时它就是你每天挤上公共汽车在赶往学校的路上,路边不断闪过的楼群和与你一样也在匆匆赶路的行人,当你的眼前突然就出现了在非洲那干涸的土地上瘦弱不堪奄奄一息的孩子时……

这还不是幸福吗?得认识它,得认真地去认识它!认识的结果就是:必须珍惜!

这就是“附着点”!找到了这个“附着点”,你就能够认识到你正处在幸福中,你就不会因为认识不到自己的幸福而盲目地去艳羡他人的所谓幸福,更不会因为轻率地去追逐那不属于自己的幸福而最终失去其实已经很幸福了的“幸福”了!这就是“细微处”!体味到这“细微处”,你的文章中就不会再去泛泛而谈,谈了半天连自己都觉得“没劲”、“没味”、“没意思”了!因为这些“细微处”正体现着你的“认识”——你对幸福的独到而深切的认识!

对比,用对比的方法,可以使你准确地找到“附着点”,因此能够说出许多好听好看的话来的。笔者的一个学生叫王卓,在“审题练习”的课堂上,就因为“有意识”地采用了对比的方式,于是,讲了一段令我们几乎下泪的文字。她这样“说”到:

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还觉得无聊乏味时,阿富汗的弥漫硝烟会让我们感到幸福;当我们衣食无忧还在抱怨生活枯燥时,非洲难民营里的那个男孩羡慕中还藏着深深痛苦的眼神会我们感到自己的幸福;当我们面对着生活中暂时的不如意而埋怨老天不公就要退缩时,病榻上那些正在与疾病做着抗争的人会让你感到你正生活在幸福中。想想吧,家里有着一拧即开的自来水,能算得上是幸福吗?撒哈拉沙漠会让你点头的——啊,我拥有着绝对是幸福。抬起头就可以看到的缕缕阳光,能算得上是幸福吗?海伦·凯勒早已用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你过——珍惜你所拥有的幸福吧。聆听那秋日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的簌簌落叶声,能算得上是幸福吗?贝多芬也早已用他的双耳失聪还在“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不幸告诉过你——你正在被幸福裹笼着呢!

笔者的又一个学生于婧在“审题练习”的课堂上,就是因为找到了“附着点”,体味到了“细微处”,于是就有了她下面的发言和写成的习作。她说得多好啊:

一个人是否幸福,并不是取决于他在物质生活上获得多少,也不在于他是否居于“庙堂之上”,更不在于他获得多么多么高的荣誉与待遇……诚然,通过我们的努力与拼搏,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是一种幸福;一个人具有着领袖的才能而又得到机遇的恩惠“才德称位”,也是一种幸福;凭借着塌实的打拼与奋斗得到了社会与生活的认可,更是一种幸福……但我们更多的人,是平凡的,甚至的渺小的,但是平凡的我们,渺小的我们,也自有着我们的幸福。关键在于我们认识到了自己是幸福的!

幸福可以是微笑,可以是感恩,可以是奉献中袒露出来的情怀,可以是接受阳光时心中漾满了的温暖,可以是每一段匆匆逝去但却都被我们紧紧地抓住了使自己变得充实变得饱满的了时间……

不要再寻找了,其实幸福就是现在,幸福就在手中。

明亮的教室,温暖的阳光,心中的信念,总是令我们激动,它时刻都在告诉自我们:“珍惜,我们必须珍惜!拼搏,我们应该拼搏!”我们感觉着自己的成长,感觉着青春的脉跳,期待着一个个未知的挑战,世界是那样的新鲜,弥漫着我们的希望。

上次七天长假,我回到家乡,去了姥姥家,偶然发现姥爷电脑的屏幕保护上闪烁着四个字:“珍惜时间”,很奇怪,这样一个如此熟悉的短语竟让我震撼了,因为我知道时间对于一个垂暮的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一种悲哀不由涌上心头,但当我看到姥爷微笑着接过姥姥的假牙,每天精心地为她刷洗。当我看到姥爷每天手捧着厚重的俄语书籍,一丝不苟提进行着翻译,当我看到姥爷就着晨光的熹微,在阳台里,伸展着筋骨,我感觉到了那就是姥爷的幸福,他珍惜着每一刻去享受他的幸福,并渴望着它的延续.

所以不要再把幸福当作遥远的梦想,不要再等到时过境迁慨叹: “遗失的都是美好的”,不要再抱怨世事的不公,机遇的流失,不要再由于羡慕嫉妒别人而失去自己,失去人生宝贵的每一刻幸福.

她写得又多么好啊!好文章是用不着“品头论足”的,读,读读,读出点能使自己的文章更上一层楼的技巧与要领,就是笔者最大的期望。(孙长江)

 

[命题39]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生活不仅是丰富多彩的,他还是我们的老师。在参加升旗仪式时,我们学会了尊严;在与困难做斗争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学会了选择;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处理相互关系上,我们学会了谦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追求……总之,在生活中,我们学会了成长。

请以“学会……”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例文]

风雨彩虹

高三学生  宋洋

田野中,有些花朵在暴风骤雨中支离破碎,而有些花朵却看到了雨后绚烂的彩虹。生活中,有的人在困难失败面前投降屈服,而有的人看到了失败身后辉煌的成功。

我们在生活中渐渐学会:成功,往往就在于失败后你是否坚强。只有捱过乌云蔽日的天气的人们,才能看到明媚的阳光。605次的失败,授予砷凡纳明“606”这个光荣的称号;昔日君王今为奴役的屈辱,铸就三千越甲终吞吴的历史神话;高位截瘫双目失明的痛苦,凝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伟大著作。成功前,他们曾满身荆棘,经受住了风的洗礼雨的考验,他们坚强挺立到收获阳光与彩虹的辉煌一刻。“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后绽春蕾。”失败过后,抹去心中的阴霾从头再来,这是坚强。

蜂房边,有些蜜蜂一刻不停地采花酿蜜,而有些蜜蜂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沉没在丰收的蜜糖里,再没有起来。生活中,有的人淡泊名利勤奋耕耘,而有的人陶醉在已有的成就里,终日飘飘然。

我们在生活中慢慢知晓:成功,往往在于你成功后是否坚强。诺贝尔奖章给女儿随意玩耍,写作所得全捐给国家,摘得数学王冠的明珠仍苦心钻研,水稻的产量翻番仍潜心实践。他们尝过失败的苦,也品过成功的甜。像这样赢得盛赞收获成功之后还能清醒对待,再度向目标出发的,更是坚强。

而又有多少人挺得住失败的当头棒喝,却挺不住成功的糖衣炮弹呢?许多人不是倒在失败的门口,而是躺倒在成功的门槛后。那名噪一时的哲学家与思想家却恩将仇报,这是教训;那战无不胜不可一世的军事家却败在滑铁卢,这是教训;那身居要职位高权贵的国家栋梁却摇身一变,变为国家的蛀虫在阴暗的角落里兴风作浪,这更是教训!失败到成功,成功到失败,就在你是否坚强的一念之间。

坚强,是遭遇坎坷挫折时坚定不移的目光;坚强,是迎战痛苦不幸时依然挺起的胸膛;坚强,更是收获荣耀财富后仍旧明亮的心灯,是追求不变真理的心灵方向。脚步匆匆的人们,你们是否听到生活的谆谆教诲:无论失败抑或成功,你都要学会坚强,风雨过后,坚强的心会带来彩虹霞光。

[点评]越是接近高考,有关作文题目与对高考会考怎样的题目的猜测就越多;这很正常,俗话不是也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嘛!其实,每年的高考一结束,大家始终悬着的心立刻就会平静下来,然后,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啊,不难。

这是由高考的命题三原则中的“可写性”所决定了的。“可写性”指的就是,无论考生们面对着的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还是熟悉的话题,也无论你是怎样的一个环境中完成了高中学业的,大家都能够找到可“说话”的角度,都有着可写的内容。此刻,大家是平等的;平等的大家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剩”下的工作就是看谁更能把“话”说好,说得有分量,说得有深度,说得更有意蕴……换句话说,就是在比试谁更能够写出点不同凡响的“亮”点来了!

话题是很多的,真也有不少接近“刁钻古怪”的话题;令许多考生“眩晕”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类话题。其实,大可不必“惊慌”,更不应“失措”。因为,这样一类话题,平时拿来作为审题训练是必要的;但高考是绝对“拒绝”刁钻古怪的!在高考的考场上,我们“遭遇”到的话题,更多的还是“寻常话题”,或称之为“似曾相识型”的话题。

面对这样的话题,我们该怎么办?一句话:旧瓶装新酒。

“旧瓶”如何“装新酒”呢?一要开掘,开掘出这一话题或那一话题,没有谁而只有你才能开掘到的新“领地”,然后在这仅属于自己的“领地”上,纵情地驰骋;二要“装修”,“装修”就是要在语言准确的基础之上,释放出更高涨的热情来,用笔者的一个学生的话说就是:“让每一个字都燃烧起来!”

看下面的一则材料与话题:

生活不仅是丰富多彩的,他还是我们的老师。在参加升旗仪式时,我们学会了尊严;在与困难做斗争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学会了选择;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处理相互关系上,我们学会了谦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追求……总之,在生活中,我们学会了成长。

请以“学会……”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学会……”,绝对“寻常”的一个话题!“寻常”了,是让人高兴的事;但也更是令人担忧的事。倘若随意写来,就很“危险”;诚然,跑不了题,但若不能写出点“惊世骇俗”的东西来,写出的文章必定平庸而乏味。

得开掘,得“装修”。省略号,是我们必须开掘的“要务”!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来形容话题中被省略号省略掉的内容:那是一片荒原,是一片处女地,是一片能变得“神奇”也可能十分“平庸”的原野。你可以选定材料中所提供的某一个点(但那某一个点一定得是能使自己兴奋起来,燃烧起来的点),然后来确定自己文章的立意,如“学会尊严”、“学会坚强”、“学会生存”、“学会选择”、“学会理解”、“学会谦让”、“学会追求”……这就是“开掘”,是一种很“原始”的开掘!既而,你还也可以将材料中被省略号省略掉的内容作为开掘的对象,如“学会尊重”、“学会体贴”、“学会洒脱”、“学会乐观”、“学会达观”、“学会正直”……这更是“开掘”,是与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贴近的开掘,更是能够使自己的文章“老树著花无丑枝”的开掘。

如果不能做得更好,那么就脚踏实地地去做别样的“开掘”,即“旧瓶装新酒”。

笔者的一个学生,就进行了一次很成功的实践。她选定的是“学会坚强”;照理说,不新,不奇;但也绝对不偏不倚。她在审题练习的课上这样阐发道:

若从已给的题目中心词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集中论述,这样的选题要想“出彩”就应该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一定要摆脱“结构定式”,即先入题,既而解题(也叫“破题”),然后展开分析。最后作结论……这样的文章结构简直就是“死人骨头”!此刻,我们如果能够运用我们的老师总在宣讲着的“论证小单元”,就可以“旧瓶装新酒”。因为排比举例,长短句结合,各种句式的综合运用是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气势恢宏,中肯而不落俗套。我们还要尽量避免套用现成例子或是喊口号,唱高调。文辞堆砌刻意雕琢也会使文章好看而不实用。二是摆脱思维定式,即“坚强”嘛,就是遇到了困难决不低头,遭遇到了挫折绝对挺得住,受到了委屈也绝对不落泪……这样做,虽然是对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充其量也只能是“旧瓶装的还是旧酒”。得开掘,得深入挖掘中心词中潜在的或是更能发人深省的内蕴。困难当前,急流勇进,不畏挫折固然是坚强,但面对金钱利诱毫不动心立场坚定更是坚强。失败过后,挥去阴霾,从头再来当然也是坚强,但收获成功仍能清醒对待,再度向目标出发更是坚强。在鱼与熊掌之间选择那更大、更好的是明智的选择;但在荣华富贵与田园劳作,在苟且偷生与血洒疆场,在阿谀奉承就可加官进爵与坚持正义以死进谏之间选择了后者的,更是坦然、壮烈与伟大的坚强!利弊的天平被打翻,选择的标准被质疑。有了这样的开掘,文章已然切中要害,直捣黄龙。故云,一篇文章平凡与精妙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将话题写新写透写“亮”了,将话题中最精髓之处给读者说个淋漓畅快。

若是想要摆脱已给材料的思路另辟蹊径也未尝不可。我们也可以尝试立意上的新颖。要“学会追求”,但也要“学会适时的放弃”,“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也可以着眼于“学会沉默”,“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品味寂寞”、“学会享受淡泊”……这样的立意能给文章增添新意。但要提醒大家,求新求异不代表求奇求偏,话题的立意还必须是正确、积极的,不要提出过分奇异的观点。

收获总是与甜蜜连接在一起的;站在讲台上的笔者天天与自己的学生们友好地相处着,天天在进行着类乎播种、插秧、间苗、授粉、打杈(其实就是磨砺、激励、鼓励、奖励一类)的工作。每天的工作都十分平凡平常而又平淡,学生们在我工作的每一个瞬间也并未发现自己已经茁长成了我的期待,盛开出了我的期望,如果可以把他们比作是树的话,那枝头上也已经结出了我的期盼。与他们交谈吧,谈出你那绝对是用心摸索出来的“规律”,他们就一定能把你的梦变成立体的现实;跟他们交往吧,交出你心中那绝对是用心血浇灌出的“铁律”,他们就一定能把你付出的汗水凝结为鲜艳的硕果的!

不信吗?那好,请再读一读宋洋写出的文章吧。(孙长江)

 

[命题40]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德国某著名理工学院一毕业生设计的一座大桥,由于设计上的一个很小的疏忽,刚建成不久的大桥便倒塌了,很多人员伤亡,损失巨大。学院为了让师生们永远记住这一血的教训,用这座的桥的废钢制成纪念章,发给师生人手一枚,让它常做无声的告诫。

请以“无声的告诫”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例文]

心灵之撼  无声之重

 高三学生  李诗

跳动的火苗从未告诉我们它的炽热,但当一片森林转瞬化为灰烬,我们记住了那是应该保持距离的温度。平静的大海从未告诉我们它的恼怒,但当一艘轮船被狂躁的海浪轻易的吞噬,卷入海底,我们记住了那是需要全力投入的战斗。飞舞的雪花从未告诉我们它的力量,但当一个生命的痕迹在巨大的声响中消失在纯白的世界里,我们记住了那是该轻声呵护的自然礼物。火苗、大海、飞雪,它们虽不曾对我们说过什么,却用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诠释了自然与生命的法则,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动。

人生在世,从我们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我们便用好奇却又畏惧的眼神注视着这个世界。它的多彩让我们好奇,对它的无知让我们畏惧。于是当我们扬帆起航,种种叮咛和告诫就化为约束的力量,时刻提醒我们不要跨进雷池,小心埋伏在航线上的险滩暗礁。而有一种告诫,虽然不是父母的叮咛,不是师长的教导,不是长者的教诲,却在无声中重重敲击我们的心灵。

你怎能忘记,联盟一号飞船上克马洛夫那坚毅而又悲壮的表情。一个小数点的疏忽牺牲了一位英雄,这告诫着你的就是科学工作容不得丝毫大意和侥幸。你怎能忘记,战场上的骑士面对惨败的战争那绝望的神情。一个铁钉的脱落结束了一个帝国的辉煌,这提醒你在人生的战场上任何小错都可能酿成大祸。你怎能忘记,敌人的刺刀下三十万冤魂凄厉的哀号!一种制度的腐朽断送了一个国家的未来,这警示着你落后就要挨打,振兴的重任压在你的肩上。这一个个用血与泪写成的无声的告诫让我们震颤,震惊,震撼。它们是一把把最锋利的刀子在我们的心上刻下最深的印记。

然而,无声的告诫固然是生活中鞭策我们的难得的材料,它的代价却有千斤重。多少鲜血的流淌才换来人们对交通法规的重视;多少矿工的生命才换来国家整顿煤矿的决心;多少硝烟和战火才换来你我对美丽家园的珍惜,对宁静生活的珍视!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我们清醒吗?难道我们没有看到,这看似无声的告诫却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吗?正是这生命的重量让这告诫显得更深,更重,更有分量。它们默默地向人们昭示着一片又一片人生险滩的存在。

这无声的告诫背后是失去,是疼痛,是一次次惨败的教训,是一幕幕不该重复上演的悲剧。那么,我们就让这最有力的告诫也成为最后的无声的告诫吧!悲哀的历史不该重演,心灵的伤疤不该重揭。我们再不愿看到第二个哥伦比亚号的坠落,那就从现在开始认真对待每一份细小的工作吧!我们再不愿听到家人为自己哭泣,那就从现在开始用热情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面对生活吧!我们再不愿用自己的鲜血和眼泪为后人留下更多更沉重的告诫,那就从现在开始承担起你的责任,坚守心中的信仰,踏实、正确的迈出人生的每一步吧!人啊,已担不起那无声的告诫给心灵的沉重,因为“无声”之中就是生命之重啊!

[点评]大地上,有着许多由人类创造出来,并不具有实用价值的建筑物,但却有着别样的意蕴在其中。

如,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用它的群雕,整年整月地为瞻仰着它的人们,用它那无声的语言讲述着生活在阳光下的孩子们血液中最缺少的精神财富——一个伟大的共和国究竟是怎样站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如,挺立在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它用它那雄伟的身姿和那长长的回廊,整年整月地向嬉戏在它下面的人们,用它那无声的语言讲解着昨天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壮烈,告诉人们——请珍视今天的安谧与奋斗吧。

再如,在以色列有一面墙,一面写满了对惨遭纳粹屠戮的亲人的思念,写满了对一个民族曾经经历过的血腥的控诉的“哭墙”,它既起不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也不具有将外来的人侵者拒于墙之那边的作用,但它“哭”着,它在无声的“哭”着……

再如,在新疆克拉玛依就矗立着两个几乎不成比例的纪念碑,一座12.16米,另一座12。16厘米,仿佛怕见阳光于是有点缩头缩脑地龟缩在一旁。那是在纪念着一个特殊的日子:十二月十六日。因为就是那一天有许多花样年纪的孩子,在绝对有力量保护住他们的“领导干部”们溜之大吉后,而葬身火海。可惜啊,于是人们建立了一座能代表那个日子的12。16米的纪念碑,以纪念那些孩子们;可耻啊,于是人们就又建起了那座也许能够警醒一些满嘴里讲着的都是正义正气的所谓“大人先生”们、也同样能够代表那个日子的12.16厘米的耻辱柱。

这就是它们的价值——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告诫中包孕着的是比“声嘶力竭”的说教更为有力且有效的力量。

世上也还有着许多看上去并没有半点实用价值的东西,伴随在人们的左右,但它们却也有着别样的意蕴在其中。

一座桥,原本完好无损,一场战争将它变成了断桥,几十年过去了,它就一直以它被炸毁时的惨烈形象矗立在鸭绿江边!无声的语言,宣讲着最为有力的无声的告诫:战争,这人类社会的怪物;人类啊,不要再利用它去滥杀无辜了!

一块砖,一块走过了历史经历过风雨,却被一个个畅快的游客层层涂鸦的砖,就镶嵌在慕天峪的长城上!知道吗,它在哭泣,它在控诉,它也在发布着无声的告诫:不要再来“招惹我们”了,因为“我们”是不可再生的财富!

一枚小小的纪念章,记录着的如果是一次辉煌,那也是无声的告诫,更何况它记录着的竟是一场灾难呢?这枚纪念章,就别在一个大学里所有师生的胸前。低头看一眼,它就会给你讲一段无声的话语;用手摸一下,它就会“烫”着你的手:记住吧:许多惨痛就发生在你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小小的疏忽上!

这就是它们的价值——此“处”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告诫中深蕴着的是比任何有声的叮咛(更比“说得比唱得都好听”的大道理)更为深刻的内涵。

笔者新近就与自己的学生们解剖了这样一只与“无声的告诫”有关的“麻雀”。请看下面一则材料与由它而引发衍生出来的话题:

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德国某著名理工学院一毕业生设计的一座大桥,由于设计上的一个很小的疏忽,刚建成不久的大桥便倒塌了,很多人员伤亡,损失巨大。学院为了让师生们永远记住这一血的教训,用这座的桥的废钢制成纪念章,发给师生人手一枚,让它常做无声的告诫。

请以“无声的告诫”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无声的告诫”,看到这个话题后我们首先会思考是一定是什么是告诫。告诫就是警告、劝诫,就是为了让我们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就是为了让我们避免犯下前人的错误而敲响的警钟。它让我们记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它让我们在前车之鉴的警示下不再重蹈覆辙。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注意,这个话题要求我们写的是“无声的告诫”。那么“无声”意味着什么呢?从话题所依附着的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所谓“无声”指的就是那些与“口口声声”,与“絮叨不停”,与“声嘶力竭”,一句话,接近于“说教”的空洞空泛的讲道理相对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

在写这样一类话题的时候,学生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思路闭锁”、“开掘不深”;尤其是举例子的时候,“表现”就尤为“糟糕”。怎么办?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脑子里沸腾起曾经的感动、曾经的“占有”,将心灵深处那些表面上已经“沉睡”其实“一根火柴”就能使它们燃烧起来的“鲜活”唤醒,于是活跃,于是饱满,于是笔下因此而生辉。

启发与诱导绝对是最为重要的;启发到了“位”,学生们的眼前就会看到那不在眼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能看到依然屹立在松花江边的“防洪纪念塔”,就能看到那每年都有无数的犹太人到那里去流着泪献上一束鲜花的“哭墙”;就能想到鸭绿江边的那座已经绣痕斑斑的断桥,就能想到那两座不成比例的纪念碑,就能想到人们胸前的某枚纪念章……

还不仅如此,诱导如果到了“位”,孩子们活跃起来的思维中,还会爆发出比你走得更“远”想得更“深”的东西。笔者最近老是在告诉自己的学生们:“想使自己的文章‘别有洞天’吗,那好,就去开掘,去挖掘吧!相信,总有你因粗心大意而不能看到的美丽的。”笔者的一个学生叫李诗,在审题练习课上,就“走”出了一片阳光,“走”进了由“茂林修竹”、“草长莺飞”一配合就成了和煦的春天。她说:

“无声的告诫”更与那些虽然不经常出现,而一旦发生就会给人的心灵以强烈冲击的事件能够发生紧密的联系。它们的特征就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能够发人深省。它们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仔细想想吧,在我们的身边、耳边来自某些人,某些事,某些物,不都在“无声”之中给我们以警示以劝戒以警告吗?那么在我们就要去写作的文章中,就更应该说到那些生活中的事实对我们的告诫。不是吗?当你看到身陷囹圄的人悔恨而痛苦的表情,你还有越过法律的雷池,去满足自己快感的冲动吗?当你拿着每年几百万起车祸的报告,听到失去亲人的家属悲切的哭声,你还有已经烂醉却还要在公路上飞驰的胆量吗?这一个个血的事实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就应该把它们写进文章中去,让“读者”(唯一的读者——考官)也认识到这些告诫的存在,让人们都能重视这些无声的告诫。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无声的告诫背后的沉重。因为这每一个告诫都是以前人的鲜血为代价的。那么我们怎能让这一个个悲剧再次上演呢?面对这些告诫,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我们是不是只有短时的震动、激动与感动,然后就让那些眼泪和鲜血白流了呢?当然不是。那么我们的认识,我们的决心,也应当在文中有所体现。文中的例子应该有一定力度,能够撼人心魄,让你的读者的心为之震动、悸动,于是被我们感动。一定要让你的读者和你产生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

以上主要是从反面来分析来“挖掘”“无声的告诫”这个话题的。当然,告诫也有正面的。比如老师的身教胜于言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自己也能身体力行,对于学生不也是一种无声的告诫吗?因此也可以从正面论述告诫的积极意义。只要写得深刻透彻,相信大家都会写出一篇好文章。(孙长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