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考前寄语:中考数学应试策略罗增儒

 快乐365阅读 2014-05-17

[转载]考前寄语:中考数学应试策略 罗增儒

(2014-05-12 08:56:06)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研究

考前寄语:中考数学应试策略

原作者:罗增儒 摘抄并改写:刘东升

中考在即,要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在长年累月的刻苦钻中培养起来的数学能力.同时,也取决于临场的发挥.下面我提以下一些数学考试的意见:

一、提前进入角色

晚上睡足八个小时,晨来吃好清淡早餐,按清单带齐一应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一方面可以消除新异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另方面也留有时间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如:

1.清点一应用具是否齐全;

2.把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

3.最后看一眼难记易忘的结论;

4.互问互答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

经验表明,“过电影”的成功顺利,互问互答的愉快轻松,不仅能转移临考前的恐惧,而且有利于把最佳竞争状态带进考场.

二、迅速摸清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不忙匆匆作答,可先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全面的调查.一般可在10分钟内完成三件事:

1.顺利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或填空题(一旦解出,情绪立即稳定).

2.对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一面通览,一面粗略分为两类:A,B.A类是指题型比较熟悉,估计上手比较容易的题目;B类是指题型比较陌生,自我感觉比较困难的题目.

3.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对全卷一共几道大小题心中有数,防止漏做题,发展漏印题;对每道题各占几学分心中有数;对各学科的份量心中有数,大至区分一下哪些属代数题、哪些属于相交与平行,哪些属函数,哪些属于方程与不等式等等.

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来,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三、四先四后

在通览全卷、并作了简单题的第一遍解答之后,(历年试卷表明,这部分题目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情绪趋于稳定,大脑趋于亢奋,此后的100分钟内就是最佳状态发挥或收获丰硕果实的黄金季节了(最后剩10分钟检查与实施“分段得分”.)实践表明,满分卷是极少数,绝大部分考生都只能拿下部分题目或题目的部分得分,因此,执行“四先四后”及下面还要谈到的“分段得分”的技术措施是明智的,四先四后是:

1.先易后难.就是说,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先做A类题,再做B类题.当进行第二遍解答时(通览并顺手解答算第一遍),就无须的是泥于从前到后的顺序、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既可能看到较多的有利条件,也可能看到较多的不利因素,特别是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万一试题偏难,亦应想到对其他考生也难,甚至更难),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就是说,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的题目.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来,这些题目容易很刺激精神兴奋,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进入境界、展开联想、促进转化、拾阶登高.

3.先高(分)后低(分).特点是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的效益,比如:

(1)两道都会做的题目,应先做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以减少时间不足的失分;

(2)到了最后10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4.先同后异.就是说,可考虑先做同学科同类型的题目,这样思考比较集中,知识或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一般说来,中考解题必须进行“兴奋灶”的转移,思考必须进行代数学科与几何学科的相互换位,必须进行从这一章节到那一章节的跳跃,但“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和过陡的跳跃.

四先四后,要结后实际,要因人而异,防止“高分题久攻不下,低分题无暇顾及”.

四、一慢一快

就是说,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题目本身是“怎样解这道题”的信息源,但当中信息往往通过语言文字、公式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间接告诉你,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农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看懂题意.弄清条件是什么(告诉你从何处入手)?结论是什么(告诉你向何方前进)?它们分别与哪些知识点有联系?解题实践表明,条件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凡是题目未明显写出的,一定是隐蔽给予的,只有细致的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步,不要怕,不要怕“慢”.

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罗唆重复,更别画蛇添足.用阅卷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写出“得分点”.一般说来,一个原理写步就可以了,至于不是题目要直接考查的过渡知识,特别是那些大题中某些小问,或某个点的坐标如何获取等,可以直接写出结论.中考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

为了提高书写效率,应尽量使用数学语言,这比文字叙述要简洁而严谨.

五、分段得分

对于同一道题目,有的人理解得深,有的人理解得浅,有的人解决得多,有的人解决得少,为了区分这些情况,中考实行懂多少知识给多少学分的评分办法,叫做“分段评分”.

问题在于,解数学题与默写生字不一样,默写生字可以按正比例关系计算得分,但解数学题除了要掌握知识外,还要把知识组织为一个和谐的逻辑结构.而这是比较难把握分寸的,因而,至今仍是“踩点得分”—踩上要考查的知识点就给分,踩得多就多给分.

由于平时做作业,都是要求学生做全做对,基本不提“分段评分”这回事,所以在中考时,也就不习惯作“分段得分”.其实,考生“分段得分”是由中考“分段评分”的要求,“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

①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

②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

1.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差距题.有的考生拿到题目明明会做,但最后答案却是错的—会而不对;有的考生答案虽然是对的,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错误—对而不全.因此,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情况表明,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都是更注意找其中的毛病,分段扣回一二分;相反,对于考生未能正确解答,未能完整解答的题目,阅卷老师则更注意找其中合理成份,分段给点分.所以“做不出来的题目得一二分易,做得出来的题目得满分难”.

2.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说来,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点分.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地表达出来,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提五条意见:

(1)缺步解答

如果我们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子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把这种开发部反映到中考,那就是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彻底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那些已经程序化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到这一步的满分,最后结论虽然没有得出来,但分数却已过半.所以说,“大题拿小分”是个好主意.

(2)跳步解答

解题过程中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得不出,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我们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个“中途点”.

由于中考时间的限制,“中途点”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上“证实某步之后,继而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

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地插上去,可补在后面,写“事实上,某步可证明如下”.

有时,中间的跳跃失分并不多.

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3)退步解答

“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比如,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做不了,可先做正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三种情况讨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也许你只能完成第一种情况,但你没有用一种情况来代替全体,在概念上,逻辑上是清楚的.

“难的不会做简单的”还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了有意义的启发.

(4)倒步解答

“正难则反”是重要的解题策略.顺向推有困难时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时就间接证.如果从书籍条件实在无法下手,前段分就怎么也拿不着了,那可转而拿后段分.比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入手,找充分条件;也可以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通常,正确反设就有分.

(5)辅助解答

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的,既必不可少也不困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极值题的变量;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进行数学归纳法或反证法的第一步等.

书写也是辅助解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是说第一印象好会在阅卷老师心理上产生光环效应: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给分编高.

有些选择题,“大胆猜测”也是一种辅助解答.猜测是一种能力!

分段得分的策略可在最后一二十分钟内与检查验算一并进行.

六、以快为上

一份试卷有28道题左右,有的题目还有多问,平均每道题,只有4分多钟,时间确实是争分夺秒.据统计,中考试卷通常控制在2000年左右的印刷符号,若以每分钟300~400个符号的速度读题审题,约需5~7分钟,考虑到有的题要读二遍以上,约需12分钟;书写解答主要是六道大题,约3000~4000个印刷符号,按每分钟150个印刷符号的速度书写,约要28分钟,这样,一共用却了40分钟,还剩下80分钟用于思考、草算、文字组织和复查检验,几乎是百米赛跑般的紧张.

中考是120分钟对150学分,为了给解答题中高档题留下较充裕的思考时间,每道选择、填空题应在一二分钟解决,解答题前的一两道也不妨边想边想.前面的题目上,时间太长了,即便做对了,也是“潜在丢分”或“隐含失分”.要提高解选择、填空题的策略,防止“不题大做”.通常认为,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时间分配4:6.

七、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上水平

平时做作业,全都是按完成所有题目来要求的.但中考却不然.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交满分卷,因为时间和难度都不允许多数学生去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应该明确告诉学生立足中下题目.

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80%,是试卷的主要构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学生若能拿下120多分,应该承认数学学科已打了一个胜仗,有了这个心理准备,对于攻克高难题反而更放得开,有获得高上成绩的希望.

相反,若遇上两三道题目不会做,感到很紧张,很焦急,就更加发挥不好.中考是以相对分的优势来录取的!

八、立足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

中考的时间很紧张,不可能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立足于一次成功,也就是提高成功率,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

在这个基础上,应于最后10多钟与实施分段得分一起,作一次检验,问题是要教学生一些检验的基本方法,而不是每题题都简单地重算一次.

九、内紧外松

考试的始终,不宜过分紧张,又不能没有紧迫感,要精神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叫做内紧;又要清醒、沉着、愉快、放得开,叫做外松.

特别是在考场遇到困难的时候,万一前面某一科发挥失常的时候,能依然镇静自若,坚持到最后一天,坚持到最后一秒钟.                  参考文献 《考前寄语》 惠州人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3年第6题.

[转载]考前寄语:中考数学应试策略 <wbr>罗增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