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城古城 历史: 遂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徐水县[1] 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古镇,古称武遂、遂州,英雄城。为明代前徐水县的兵防要地和政治中心。 战国时期,燕在遂城建一城池,称武遂,为当时燕都外卫城池。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6),为遂城县县府所在地。北宋时为宋、辽界城。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在遂城立州治名遂州,明洪武初降州为县。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遂城县并入安肃县。 遂城文化积淀沉厚,文物古迹众多。宋时,为边陲城镇。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将杨延昭镇守的武遂城遗迹犹存,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宋代古城遗址一处,位于遂城村,现残存断续城墙2386米,高1.5-10米,宽2-2.5米。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遂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为徐水县历史上最早的古城,《徐水县新志》记载:“武王封召公爽于燕都易水,则徐水为古燕地,后遂建城,取名武遂。”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诸侯称雄形势图》(公元前350年)展示,在今遂城处就有“武遂”之名。《史记》卷三十四《燕昭公世家》:“十二年,赵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十二年即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243年)。由此可知,遂城乃燕都的一个外卫城池,汉为河间国武遂地,后魏于此置南营州,隋改遂城县,唐属易州,五代周克三关于此,系燕门关冲要。宋,该地为宋辽分界。宋为加强北方边界,以军治县,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改遂城县为威虏军。景德元年(公元1904年),改威虏军为广信军,领遂城县。《宋史》载,公元999年冬,”契丹扰边,延昭(即杨六郎)时在遂城,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长围数日……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 ,赋器甲护守。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夕为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冰城之战”。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遂城陷于金。天会七年(1129年)金在该城立州治名遂州。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改州为龙山郡。贞佑二年(公元1214年),又在该地复置遂州,明洪武初降州为县,八年(公元1375年)二月,遂城县并入安肃县。 现存遂城古城墙建于宋代,原有四面城墙,堤防三道,南城墙长1037米,西城墙长1079米,北城墙长1044米,东城墙长1014米,全城周长4174米。在北城墙内东北角有小城一座,东西城墙各长112米,南北城墙各长165米,小城南城墙偏东有城门一座,门宽4米,传说为孟良府。由于年代久远,古城破坏严重,现存断续城墙2386米,最高处可达10米,最宽处达25米。城外第一道护城堤全部破坏。现已无痕迹。二道堤周长5537米,现断续残存2027米,三道堤周长6381米,现残存1146米。 传说遂城自战国以来,遭水淹三次,至今城内外沟坎处,陶片、瓷片、砖、瓦、灰土甚多,个别地方文化层厚达两米以上。1936年有人挖地窖时,在地下8米处发现锅台、炕、碗、盘等物,这些说明遂城水淹淤积层位之厚。近些年遂城出土文物较多。1985年5月,在南城墙下发现一汉墓群和两个单体墓葬。在单体墓葬中分别出土北朝白瓷罐和隋朝盘口瓶各一件。 遂城古城遗址对于研究我县历史和古代战争。有较高的价值,也是徐水县悠久历史的见证。 现代发展: 遂城镇工业基础雄厚,形成制酒、铸造、造纸、物探设备四大支柱产业。制酒企业现有18家,年产值7亿元,产品形成三大系列300多个品牌,畅销全国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国酒乡”,其中的张华酒、古遂醉、大庞村的雅帝酒等为当时龙头;铸造企业有14家,年产值 1.2亿元,年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产品畅销国内,行销中东、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铸钢法兰生产基地,其中主要铸造以遂城以西大次良为主;造纸业原有企业12家,年产值9000万元,产品已稳固占领京、津等市场,后为了整治环境关掉一些小厂,至今现有一家龙头企业位于大庞村的龙源纸业,现已发展成为河北省同行业中最大的纸业公司之一。 遂城镇投资环境优越。规划建设占地3000亩的遂城制酒、法兰铸造、造纸三个工业基地,放宽政策,筑巢引凤。目前已吸引51家企业入驻。 遂城镇在振兴工业的同时,不忘农业发展。借被河北省确定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镇”契机,下大力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建成养殖、设施蔬菜、商品粮三大主产区,建成了位于大庞村的古镇良种猪繁育、大棚油桃、奶牛养殖、设施蔬菜、龙源苗木5个示范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