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培宾

 黑老赵 2014-05-18

民国初期忻口是山西境内南北必经的官道,正是依赖于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忻口店铺曾经一度繁荣,南来北往,车水马龙。店铺种类也非常繁多,经营范围甚广。店铺经营者承继传统,经营有道,广纳人才,有着高尚的职业道德。他们诚信经营,义利并重,再加上当时在忻口设置了厘金局,大大方便了客商,节省了他们的时间。但后来由于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以及没有及时接纳高科技,到后来同蒲铁路的修建,都给忻口店铺致命的打击,再加上战乱等因素使忻口店铺一度落寞。但忻口店铺的繁荣对忻口的经济曾产生过重大影响。研究忻口店铺的兴衰对于推动现代商业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忻口店铺发展繁荣的原因

()优越的地理位置

忻口向有“晋北锁钥”之称,是内蒙和晋北通往太原的交通要道,此地自古即为军事要地,它地处忻县的北端,在忻定盆地的西北端,南离县城五十华里,北距原平镇三十华里,这里两山相夹,其状如钳,滹沱河经崞县之东北而来,至忻口,向东南而去。忻口,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也可谓扼通衢,连南北之地。忻口这一“交通要冲”长期以来承担物资集散与南北流通的商业重任。据载,明末清初,忻州境内坐贾不多,行商不少,以外出经营者众多,只要他们往北走,那么就必定过忻口。忻州人离邑经商,相对集中的是内蒙古的丰镇、萨县、包头、归绥、集宁等地,随着清王朝对全国的统一,中原和蒙古的贸易较以前更为发展,忻口地处这个地区的关键地带,成为南北物资运输的大通道,也同时决定了忻口店铺的繁荣。忻商贩运的主要货物如粮食、铁器、茶叶、丝绸、木材、煤炭等,一般是从南方和本地贩运到外蒙古、归绥、新疆,其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队和驼队。明末清初,人们大都使用牛马车、骡子车和骆驼,所谓“明驼千里可以代步,膻肉烙浆以充饥渴”。许多商客走得很累了便要找个歇脚之处,牲口也需要喂养,店铺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而忻口又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店铺的繁荣发展也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由于倚山临河,故镇子成狭长状。一条差不多二里长的南北大街便是全镇的主要街道。在昔日的忻县七大镇中,很难找到这么长的一条街道。这条街道乃是南北往来的官道,在抗战前,它是晋中、太原与内外蒙通商的必经之道。在这条晋商之道上,商旅南北往来,熙熙攘攘,客流量难以计数。总之,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忻口店铺的繁荣。

()经营有道,承继传统

忻口店铺的繁荣与忻口人的经营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在任人上相当谨慎与严肃,绝对不随便用人。他们遴选人员时,坚持德才兼备而以德为重,以信实笃厚为原则,人情不谙考不用,不地道者不用,手不为贵者不用,自由散漫者不用。其用人步骤是先试用,继伙计,后成员,顶生意。小伙计一般先打扫店铺、提水、侍侯掌柜,经过多年培训历练,道德品质高,精通业务的可熬成伙计或掌柜,这是他们的用人之道。

忻口店铺经营者信奉中国的传统文化,遵循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他们以儒家理念为指导从事店铺经营活动,他们把“儒”的伦理品质和“商”的职业结合起来从事商业活动。他们同时主张“和为贵”,人与人、店与店、行与行应和睦相处,共济和衷。与此同时他们兼收道家、墨家、法家的各种价值取向,灵活多变。

对于每一个商人来说,他们所追求的第一目标便是“利”,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对于忻口店铺的经营者来说,他们把“义”放到第一位,轻财尚义,义利并重。他们以儒家的义利观来规范自己的行商原则,并没有市井之气。许多商号均把“重信义,除虚伪,贵忠诚,鄙利己”作为立店、立铺的总则,同时,还将“黜华崇实,不为习俗所移”作为号规、店规、铺规。

(三)诚实信用的经商作风

儒家学说“仁、义、礼、智、信”的根基在于诚信,忻口店铺的经营者用儒家的诚信来规范他们的商业行为,以做人的追求来经商,在经商的过程中体现诚实信用的原则。忻口店铺经营者在商贸活动中谨遵诚信原则,恪守诺言,童叟无欺,卖商品从不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很多客商与店铺主人打交道多了,买东西或是住了店没钱支付的可以先赊下,过一年半载再还钱,这种事很常见,不过得加些利钱,这是商家的惯例。做买卖向来以诚信为本,这是重要的经商之道。当然,不讲信用、欺诈行为,什么时候都有,但这些人以后再在这做生意就很难了,即损人又不利己,所以一般也比较少。

(四)高尚的职业道德

忻口店铺经营者非常重视商业道德,不取不义之财,这也是儒商和其他商人最本质的区别。儒家道德观念经商的主张也有“以儒商饬商事”的实践,认为“良家何负闳儒”,以亦儒亦商为尚,在商业实践中,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奉为宗旨。

在对待德与利的问题上,立足以德为本,“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就是说一个人心中存在的高尚品质,一定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加诸别人,这便是德与行的结合意义,更主要的是通过物质,实践自身的“仁义”。崇尚“义者宜也、利物为义”,前者是私心的克制,后者是予人的快慰。“不取无义之财,不收非分之利”,说透了忻口商人奉行的仍然是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也是忻口商人行商的道德规范与行为标准。重德则信念坚,理想明,作风正,事业成。

(五)审时度势,以稳求进

古人言:“识时务者为俊杰”。民初,忻口的商业比较兴盛,许多商帮大多与蒙古、俄罗斯做生意,忻商贩运的主要货物如粮食、铁器、茶叶、丝绸等,一般是从南方和本地贩运到外蒙古、归绥、新疆,其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队和驼队,许多客商也步行,而忻口是通向蒙古、包头等地的必经之路,忻口人抓住这一重要机遇,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果断地经营起了店铺而且越做越大。忻口人不仅重视“学而优则仕”,亦注重“学而优则商”,对从商不存低下心理,不有惆怅负担,轻松经营。在经营中“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能够做到“见人所不见,为人所不为”,稳中求进。先前忻口村并没有设立厘金局,自从设立之后,忻口商人便审时度势,招徕生意,主动揽下代客商打税的活计,可谓识时务者。

(六)政府机构的设置

厘金局之设,始于咸丰年间,后来到了清朝末年,政局混乱,清朝财政紧缺,人民起义不断,尤其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统治构成极大威胁。为了筹措军费,以补财政不足,清政府便设立厘金局,也叫税厅子或官店,就是税卡子,专门管理过往商品的课税工作,在交通要道对过往商品视其成本稍加征税。现在忻口村学校所占的院落就是厘金局的旧址。原来有两进院落,门口树立旗杆,旗杆上有小旗,旗上写着“奉旨抽厘”的字样。据载,大同至忻口近五百里的商道上,仅大同和忻口两处设有厘金局。厘金局里除了文职人员外,还驻有一班兵士。厘金局不是州衙或县衙的下属单位,大概直属省里或中央,其级别也不低,用现在的话说,地位相当于独立的县处级单位。据说,凡要打税的货夫或高脚驮子,如拟在忻口住宿的,则不必专门停下来验货交税,可以先住店,住店之后由四合成商号代为办理,也可让店家代办。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客商便多愿意在忻口住宿,既节省了时间,又办了事情。忻口人正是靠着政府机构设置的便利,使店铺一度繁荣。

忻口店铺繁荣所产生的影响

对忻口本地而言,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安置了部分劳动力,促进了忻口经济的发展。忻口店铺经营种类齐全,有干货铺、染坊、木店、纸炮铺、医药店、油盐酱醋铺、当铺、皮铺、面铺、赁铺等等。对于店主来说,虽然当时经营规模有限,利润还是很高的,无论如何都比他们种地强几百倍,足以养家糊口,保证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对于忻口村的其他老百姓来说,店铺方便了他们对日常生活品的需求,他们不必到远处去购买,在本村就能买到需要的东西。另外据李文柱回忆,谁家的粮食谷物如有剩余,随便放到一家店铺都可以转为银两,这样他们的收入也会增加,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还有的人专门割一些骡子等吃的干草,卖给店家,店主再卖给客商。大一些的店铺会雇人,对于被雇者来说,他们只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如端茶、倒水、扫院、端饭、看管,店家便管吃管住,还能挣点钱,何乐而不为,可谓是安置了部分闲散劳动力。当时店家赚了钱主要是置地,店家买下地自己也种不了,于是就会雇一些人来种地,这也安置了一部分人,德胜店有长工、短工,也就是包年、包月,雇员春天闲时来、秋天忙时回家,也是非常灵活的。来来往往的客商云集,对忻口村百姓了解时事提供了方便,忻口店铺开阔了当地人的视野,促进了忻口经济的发展。

对忻商甚至晋商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忻口店铺与忻州的商业密不可分,而忻商又是晋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清末民初,忻州商业可谓盛极一时,特别是到内蒙、包头做生意的人甚多,在忻口这条南北官道上留下了他们坚实的足印。忻口店铺适应了忻州商业的发展,方便了客商的各种需求,在这里有可供休息的各种旅店,他们可以在这里填饱肚子再上路。另外忻口店铺商人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经营理念、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审时度势的眼光为忻州商人提供了示范。忻口店铺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忻商甚至晋商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丰富了晋商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系忻州师院历史系学生,指导教师赵新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