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来》:爱的等待 – 《归来》影评

 杜可的图书 2014-05-18

#归来/Coming Home(2014)归来
Coming Home
(2014)

    看完张艺谋的新片《归来》,竟然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慨,如果看过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的话,那么对影片所展现的情节,会觉得很不过瘾,因为小说所提供的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图,如果完全按照小说内容来拍的话,完全可以拍成中国版的《日瓦戈医生》,那种历史的厚度,命运的浮沉,足以让人对那个时代,那种制度进行深刻的反思。遗遗的是影片没有这样拍,而只是撷取了小说中的一小部分(相当于后30页)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改编,包括把小说背景的城市由上海,改到了北方城市天津,人物也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人物的职业也做了改动,女儿丹丹由原来的化验员,改成了舞蹈班学生,后来索性改成了工人,等等,总之可以说该片已经和小说关系并不大了,因此如果索性脱离原小说的范畴,就把它看成一部独立的电影来看,那么它还不失为一部独特风味的爱情电影。

有一个严酷的时代背景——文革,在目前中国这还属于一个敏感题材,因此完整的描述这个时代发生的许多荒唐、痛苦、悲惨历史的电影现在反而没有了,谢晋的《芙蓉镇》是反思文革的最后之作,从此以后就没有一部能超越该作品的。即使象《霸王别姬》、《山楂树之恋》、《唐山大地震》、《我的十七岁》等电影也仅仅是作为一个侧面,或者一个部分反映文革的背景。而真正揭示其对人性的摧残、对文明的践踏、对社会的破坏的作品本可以在《陆犯焉识》中得到体现,可惜拍成的电影也象前面几部一样,只是点到,而没有化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归来》前30分钟是很有力度的,充满着一种人性压抑的感觉,特别是火车站一场戏,陆焉识在躲藏着,冯婉瑜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冲破了束缚,决定去见丈夫。而女儿为了自己生存的需要竭力想阻止母亲的行为,并做了告密者,人性的冲突、思想的冲突、政治意识的冲突交集在一起,给人的心灵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在后80分钟所展现给人的是遭受到心灵疮伤的人所经历的那种漫长等待的痛苦,尽管所等待的人就在眼前,她还是不能相信,她已经把等特看成了生活的全部,而排斥任何其他人的出现,这无疑给人带来了一种心灵的酸楚感,面对如此景象,陆焉识仍然坚守着,不离不弃地想尽办法企图恢复她的记忆,但总以失败告终,影片最终也没有给人一个完美的结局,“很多年过去了”等特还在继续中,也许无尽的等特成为了中国人的希望寄托。我们等特着中国梦实现的那一天,我们等特着中国的未来的辉煌。

    也许影片给人一种寓意,张艺谋似乎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那种带有原始性情的豪放感,而越来越陷入了性情的压抑之中。《山楂树之恋》是年轻人对爱情的自我束缚,而《归来》是老年人对爱的坚守和等特。这很美,但这是一种沉重的美、一种扭曲的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