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古法打腻子一则》

 xwq3386 2014-05-18

[表面处理] 转《古法打腻子一则》

 

作者:榆士闲

声明:楼主不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之所以转载这篇文章一是和大家分享,二就是收藏这个实用技巧以免丢失。原作者在后继的帖子中也没有提到配料比例的问题,而我最近也没有时间照作者说明进行实验,所以不要再问我比例了。等我以后试验了会将比例发出来的,或者哪位木友试验后希望可以分享下试验结果。

关于给木作半成品打腻子这个问题,老榆曾经思考很久。

现代油工的普遍做法,是用“原子灰+固化剂”,这是傻子都会的垃圾办法,当然要坚决摒弃。还有人用“木屑+502”。这种办法,只能用来堵比较细小的裂缝,大一点儿的缝隙和孔洞则不能用它,因为502胶水的强度不够,而且很脆,一遇震动,就会裂开。此前,老榆一直在用“木屑+白胶”,其优点是强度很大、牢固耐用。缺点:一是白胶木屑腻子干燥后很硬、打磨起来比较费劲。二是木屑加入白胶后密度变大、对木蜡油的吸收能力减弱,导致成品局部有色差。三是古时没有白乳胶,不够纯粹。

我想,只要是实木制品,甭管是硬木、还是软木,个别细小的瑕疵,都在所难免。因此,打腻子这个问题,就不是我们现代人今天才遇到的,三百年前的木匠在做活儿时,也应该面临着同样的情况。那么,他们当年是怎么干的呢?

我找啊找、找啊找,终于让我找到了下面这段文字:“古时匠人,将明矾掺入原木碎屑之中,加水上火调制成糊,用来填补木器表面缝隙;如果用米汤取代水,干后则更加细密坚硬。现代人图省事,多把报纸剪成细屑,来代替木屑,效果也很好。”

经过反复考虑,我感觉这个办法靠谱儿。明矾这种东西,并不纯是现代化工产品,中国人使用明矾的历史,已经很久了。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对明矾矿石的明确记载,《本草》也将明矾入药。我国甘肃、安徽、山西、湖北、浙江等省份,自古就有明矾矿的开采记录。过去水质不好,人们常在水缸里撒一点儿明矾,可以促进杂质的沉淀。我们早餐时吃的油条里,也含有矾。这说明,明矾确有固化、膨化的作用。另外,我在墙面涂料的配方里查到,各大品牌、各类产品,无一例外的都含有明矾,更加充分地证明了它固化剂的作用。

由于此次装修的初衷之一,就是尽可能地恢复老手艺,同时也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老榆D欲大增,决定试一试“古法打腻子”!

b_65760444.jpg


               
1.明矾

这就是传说中的明矾,化学分子式:KaL(SO412H2O,学名叫作“十二水硫酸铝钾”。由于对化学基础知识的不熟悉、不掌握,购买它的时候还闹了个笑话。我还以为售货员给拿错货了,结果人家鄙夷不屑地给了我一句:“这个就是你要的明矾!”回家查了查才明白,咳,化学、理科,老榆的短板啊!!!

a_65760445.jpg


               
2.把报纸剪碎


b_65760446.jpg
               
3.加入明矾和水后,上火熬


a_65760447.jpg
               
4.熬得了


a_65760449.jpg
     
5.从左至右的配方,依次是:水+纸+矾、水+木屑+矾、米汤+纸+矾、米汤+木屑+矾。


b_65760450.jpg
     
6.找一块老榆木边角料,用凿子凿出4个眼,故意弄得粗糙些,并依次编上号


a_65760451.jpg
     
7.这是四款腻子干燥后的效果(未打磨)


四个样本中,1# 3# ,配方是“报纸+明矾”,硬度没问题,只是颜色差距太大,弃之不用。
2#是“水+木屑+明矾”,感觉颜色还是差点儿,另外用手摸上去,感觉有点儿发“粉”,使劲一搓,有些掉渣儿,弃之不用。
4#是“米汤+木屑+明矾”,无论从颜色上,还是硬度上,都符合标准,成功!

榆注:这种用传统方法打出来的腻子,非常细密、非常坚硬,就像把木屑与木材“融为一体”了一样!真是发自肺腑地佩服古人的智慧,顶礼膜拜中!!!

榆士闲:白纸没用过,但我想书中介绍用报纸(新闻纸),应该是看中了这种纸的木纤维,较其它纸略高一些的缘故。
榆士闲:我用的就是普通大米的米汤,但我想糯米的效果应该更好,值得一试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