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含而不露 哀而不伤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意蕴赏析

 紫曦唯幂1 2014-05-18

含而不露  哀而不伤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意蕴赏析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    汪旭升

我以为,《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主题关键词是童年、亲情、生命、成长,其行文思路和线索的特点是层层铺垫、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其韵味、意境是含而不露、哀而不伤,蕴藉隽永。本文虽然是小说,然而知人论世,却可以对号入座,基本可以当作作者林海音本人的自传来读,特别是文中幼年丧父的沉痛之情,完全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真实流露。所以,我们读来,才会如此感动,如此愉悦,如此忧伤,如此独特。

    生命如花

本文题目,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生如夏花,倏忽易逝。黛玉葬花,哀怜的不仅是花,还是她自己。生命,如花绽放,又似花凋零。与题目相映,文章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并暗示爸爸病重,谁不愿意见证女儿代表全体同学在小学毕业典礼上领证书、致谢词的荣耀时刻?接下去层层铺垫,直至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以花喻人,将丧父的伤痛推到了极点。而“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竟然是这样的“小大人”表现,苦难让人瞬间长大!作者越克制,读者越动容,可是没有父爱,年仅12岁的英子又如何对抗生命悲剧性的空漠感?读至尾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了”, 不流下一滴泪,我们真地很难。全文充满情味而又严谨周密,作者下笔尽是孩子视角,儿童眼光,用语温柔敦厚,妙得中庸之道,然而却倍增其艺术感染力。生命如花!

父爱如山

父爱如山,一言一行总关情!例举一二,如“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自知病重,临终遗言,这一朴素的人生哲理,也算是自己留给女儿的一笔精神财富——未来的路自己闯!这样与己稍安,然而对于至爱亲情而言,终是亏欠。又如“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痛心无奈,百感交集,大爱无言。寥寥几笔动作描写的特写镜头,人物神情、心理毫发毕现。父亲自知不久即将离开人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转脸,要泪水滂沱,然而只能竭力克制,于是就看看指甲,不让女儿发觉,隐忍着痛,隐忍着爱,父爱如山!无言以对现实的残酷,只得转换话题,然而“我”听了后的不舒服,还是让女儿隐隐约约感悟到了这番话语的意图,即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父亲怎么了?
 
  父爱是什么?是胸前的那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窗外那瘦高的影子,是冒雨送来的包袱里的花夹袄,是那无语时看我的目光,是那两个铜板,是那一个字的命令“起”,是那无言以对时看手指甲的姿态,是那生命最后的叮嘱——“闯练,闯练,英子”。 文中的英子的结局我们不知道,但是林海音真地闯练成了台湾著名作家。细微处见精神,父爱,是一座永恒的山!

成长如歌

所谓成长,就是不断遭遇苦难,战胜苦难,历练生命。成长是一首骊歌。当唱了五年的骊歌终于为我们响起时,“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对于英子而言,别离的不只是同学和老师,还有父亲,至爱亲情,生死永别,油然而生的是生命的空漠感。路在何方?闯!从此,恰似一叶孤舟飘零在茫茫人海中。这让一个才12岁的小孩如何去承受?经典老歌,让我们也揪心地痛——小英子独自勇敢面对生命的挑战。苦难,是成长的催化剂。悲痛沉淀下来是哀伤,作者化为文字是感伤,我们读完后心中的悲伤却逆流成河!

成长是一曲告别的童谣,你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冬阳、童年、骆驼队已渐行渐远了,英子的第一个朋友“疯”女人秀贞和她的女儿妞儿惨死在火车轮下,“小偷”被警察抓走了,爸爸病逝了,宋妈也被丈夫用小毛驴接走了,英子随家人乘上了远行的马车,告别了童年……然后,英子长大了,林海音长大了,我们也长大了。

成长还是那一曲经典的歌谣,你还可以看看经典同名电影《城南旧事》,你一定忘不了那首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忘不了英子那一双圆圆的大眼睛,忘不了那一双清澈的双眸!因为她看见了苦难时代所有小人物的悲惨世界——他们曾经这样活过……

(语文报、初一版,2012年第10期,31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