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曾祺的三美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5-19

 手边有一封汪曾祺的信。早就想关于这封信写点什么,一直没有找到个好契机,迟迟未能动笔。直到昨天在北京艺术区“七九八”黄永玉先生“我的文学行当”展览会上,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才欣欣然敲起了键盘。

文字是这样的:

 

我的画只有他(汪曾祺)一个人能讲。我记得刻了一幅木刻《海边的故事》,是一个小孩趴在地上,腿在后面翘着。他就说,后面这条线应该是怎样怎样翘上,再弯下来,我按照他的意见刻了五张。

 

说到这位汪先生,我以为他有三美。

汪曾祺会写很好的小说,他的小说与散文可以说是美文。此乃头一美。

很精致的短篇《陈小手》,说一个男产科医生手特别小,这只手可以伸到阴道里。在当事人恳求下,他帮一个难产的军官太太把婴儿弄了下来之后,军官认为是另一个男人看了爱妻的阴私,便将这个救命恩人毙了。

一个小小的故事,却让汪先生经营得十分的恰当。

说到他的美文,当然首先放得到桌面上的应当是,他在当年样板戏上的文字功夫。光《沙家浜》里那场精彩的智斗的唱词与说白就可以说明了问题。然而说起这些的时候,他总是轻描淡写。人问“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你是怎么想起来的?他说,我就是一边喝茶一边想起来的。

美食一直是汪先生的爱好。而且颇有研究。他专谈吃的文章有三四十篇。议及全国各地的食材以及关于那些食材的烹饪方法。故乡的吃是他写得最多的最好的。他有一篇写家乡特产的叫《端午的鸭蛋》的散文居然选进了初中语文课本。

即使是在被审查心情沮丧的当口,美食也是他的一剂安慰。当然这样的时候没什么好的食材可挑拣了。而每天早上都有的油条便成了他的研究对象。他可以把油条切成小段,往里面的小窟窿里塞一些肉末与榨菜,用油一炸,就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美味。

我手头的这则短笺里,最后一段也是关于美食的:

 

今年大年初一立春,是“岁交春”,据说是大吉大利的。语云:千年难逢龙华会,万年难遇岁交春。那天你可以吃一顿春饼。

 

这是第二美 。

前面我们所引的画家黄永玉先生的那几句话,足以说明,汪曾祺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与理解能力的精到。

其实汪先生是有字画功底的。可以在很多作家朋友的墙上看到挂有他的书法与绘画小品。

笔者人微言轻,这么精妙的艺术,怕说不到点子上。还是让别人和汪先生自己说吧。香港报人古剑在一篇文章里写过:

 

汪曾祺的字画是作家的字画,像他的小说一样淡雅情真,很得人喜爱,也很得人好评,那么他是如何看自己的字画的呢?他不故作谦虚,也不忸怩作态,清心直说:“我的字应该说还是有点功力的。”他临过多种碑帖,对米芾书法的结体善于侵让、欹侧取势、姿媚横生尤欣赏,因此他说“到现在我的字还有米字的霸气……一个人写过多种碑帖,下笔乃成大杂烩,中年书体丰腴,晚年渐归枯硬,这说明我确实老了。”至于画呢?他说,他学画无师承,只是常在父亲作画时在一边看,略知用笔间架。“我的画往好里说是有逸气,无常法……正如我的小说散文一样,不今不古,不中不西。”

 

有一次组稿,我与汪先生通过一回时间颇长的电话。谈他的身体,谈小说,谈刊物,之后,他问,你认识作家某某吗?我说当然认得。因为文坛本就不大,刊物要联系很多作家,认识的便也有一些。他很认真地说,你转告他,要他别画那些漫画了,不伦不类的,画画是要有基础的。其时彼作家已画过许多漫画,每画必配一句机智兼有趣的话。很多报刊都发过。宝岛那边好像都出版过他的漫画集了。

汪先生对传统的中国书法与绘画有太多的了解和认知以及珍爱,从父亲那里又耳濡目染,自己还有多年的创作实践,他太爱中国的字中国的画了。对于年轻后辈的尝试,他要求极严,生恐他们对美的东西有所侵犯与玷污。而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传统了解不深也有了解不深的做法。在这个多元文化潮涨潮落的滩头,扬已所长掩已所短也是可以一试的。想来想去,我还是不方便转告他的话。

对于汪先生,除了人们常说的美文、美食,我便为之加上了第三美 ,美艺。

人有一美 即不得了,何况有了三美 。真令人羡慕。

 

                                                                 2014年4月21日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