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殖蚂蚱 一、东亚飞蝗简介 一、蚂蚱的价值 1.食用价值 蝗虫的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含18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活性物质,如:三磷酸腺苷、辅酶、昆虫激素等如ATP、辅酶Q等。并含有维生素A、B、C及磷、锌、锰、钙、铁等成份。其氨基酸含量相当丰富,比鱼类高出1.8-28.2%,比肉类、大豆都高。尤其含丰富的甲壳素,甲壳素能排除人体内毒素,具有排毒养颜的功效。甲壳素被誉为继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之后人体生命的第六要素,是人类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品。 蚂蚱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民间早就有把蝗虫当做美味佳肴的习俗,将其油炸或烧烤,风味独特。在我国,食用蝗虫历史悠久。人们习惯将蝗虫洗净用油炸,撒上盐、花椒粉等后食用;一些饭店、宾馆对蝗虫进行煎炒烹炸,做出“飞蝗腾达”、“陆地飞虾”等美味佳肴;对蝗虫深加工还可制成罐头食品、脱水干制品、冷冻食品、腌渍食品等各种风味食品。 蚂蚱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特别是雌虫有很多卵,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经过消化,可释放胆碱,对增进人的记忆力大有裨益。蝗虫体内营养成分的结构比畜、禽类更合理。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低,生产全程不用化学药物、添加剂等,是二十一世纪最流行食品,也将成为最有潜力的绿色食品。 2.药用价值 蝗虫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治病良药,它可以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治疗小儿惊风、破伤风、百日咳、支气管炎、哮喘、气急,息内风,止痉挛等,并且还有降压、减肥、降低胆固醇,滋补强壮,养胃健脾的功效,久食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其他用途 蝗虫还有多种用途,可以制成蝗虫粉,是多种家禽、家畜的高级饲料,而且它也是饲料厂极好的蛋白原料,蝗虫还可以做成标本,供各大学进行昆虫课教学。还可以作为鱼粉、骨粉的替代品,是优质昆虫饲料。可鲜用或干用。 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共有859种蚂蚱,能入药供食用的只有东亚飞蝗蚂蚱和水稻飞蝗蚂蚱。这两种。蚂蚱雌雄异体,卵生,1年繁殖2代,即夏蝗和秋蝗。 四、相关知识 蝗虫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两代。“夏蝗”从5月初出生到7月初左右长为成蝗,并产卵于棚内,完成第一代。在7月15-25日,第二代蝗虫即“秋蝗”会自然出土,到9月初产卵于地下,然后死去。虫卵可以自然越冬。待到来年“五一”,幼蝗会自然孵化,破土而出。 二、养殖棚建造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 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房前屋后,闲置的院落、地块等都可以。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左右便于排水,土壤最好是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或玉米等单叶子作物,准备幼蝗食用。建造面积要按蚂蚱的多少来确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只~800只成虫,每1万只蚂蚱约需15平方米。用角铁或木棍,竹竿、竹片等建造棚的支架,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1个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设拉锁或者用粘连布条对粘,以防止蚂蚱跑出和人进出棚之用。棚高以1.5~2米为宜,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在自然条件下养殖蚂蚱,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成,因为北方蝗卵一般在5月就可以孵化。 三、饲养管理 2.卵的孵化与管理 蚂蚱的起点发育温度为15℃,最高发育温度40℃,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空气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分15%~18%。低于14℃或高于40℃,蚂蚱就停食、死亡。气温28~30℃时,蚂蚱卵开始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与锯末按1∶2拌匀,含水量为20%~30%。铺3~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或木板上拍实,将蚂蚱卵均布于土上,盖1厘米厚的混合土。器皿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蚱后,用软毛刷将其拨到棚内的食物上。10~15天孵化完毕。刚出土的小蚂蚱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食量很小。1~3龄的蚂蚱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 蚂蚱从出土到成虫约需27~35天,这期间每5~7天蜕1次皮,共蜕5次。5龄以后的蚂蚱逐渐开始交配产卵,每只蚂蚱产卵70~100粒。 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蚂蚱有喜群居和迁飞的习性,所以蚂蚱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人工干扰,令其在棚内迁飞,以便提高产卵的数量和质量。产下的卵在上冻前应在产卵区加盖一些麦糠、杂草等保温、保湿,防止冻裂。成年蚂蚱(每公斤蝗虫在500个~700个)如果不做种用要及时出售。在1龄~3龄期间,幼虫的采食量很小,经过35天变为成虫后,采食量倍增,除了采集部分野杂草喂养外,还可以采割人工种植的墨西哥玉料草饲喂。 3、3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三、养殖蝗虫的注意事项 1.蝗虫采食时间在早晨9点至下午5点,每天为2次~3次。喂养蝗虫时,要将饲草均匀地撒在棚内。 2.阴雨天气应当遮盖养殖棚,因为地面太潮湿,蝗虫会不采食而死亡。 3.饲养的密度一般每平方米600只~800只为宜,饲养过密会出现强食弱、大食小或者正在脱皮的被蚕食等情况。 4.夏天气温高达35℃以上时,就要对养殖棚进行遮荫,在纱网上或者棚内适当洒些水供应水分,如果棚内过于干燥也会造成蝗虫死亡。 5.如果蝗虫采食了带毒的饲草,就会立即死亡。所以如果不知饲草是否有毒,最好先洗净再喂 6蝗虫的生命周期为75天,雌蝗产完卵后会正常死亡,雄蝗也会在交配后正常死亡。 三、喂养注意事项 效益分析 买2万只种卵,繁殖率为85%,即17000只,其中母蝗虫占50%,即8000只左右,每只母蝗虫产卵40-80粒,可产卵30-60万粒,繁殖28-50万只幼蝗,减去20%的伤亡率,可育成22-44万只成蝗,每500只的重量在一公斤左右,则有440-880公斤的产量,目前市场价格为20元/kg,产值可达8800-17600元,而这一收入只需要投资2000元的种卵款和大棚投资款(注意:这两项投资是一次性的投入,以后就无需再投),由于第二年不用继续投资,利润将更为可观。 效益:养殖投资小,见效快,利益大,现在市场间每公斤在40元-60元,在北方每年能 养3茬,南方4茬,每亩当年创收5--6万左右。这一次收入只需要投2000元的种卵款和大 棚投资款(注意:这两项投资是一次性的投入,以后就无需再投),由于第二年不用继续 投资,利润将更为可观。 初养户可从养殖场(户)购进种用蚂蚱或卵。蚂蚱属特种养殖,如没有定单和可靠销路,养殖须慎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