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养蝗虫 还助力脱贫

 汐京 2020-09-18
蝗虫,俗称“蚂蚱”,是一种农业害虫。而在山东德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蝗灾严重的地方,所以当地人都有吃蝗虫的习惯,最出名的一道菜就是油炸蝗虫。近年来,山东省乐陵市铁营镇坚持“产业发展促脱贫”的思路,扶植了一批扶贫产业项目,养蚂蚱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建成投产的孟氏飞蝗渔业在小镇先后建成蚂蚱养殖棚3200个,成为该镇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
说到乐陵的蚂蚱养殖,不得不说说带头人孟凡佳。2014年,孟凡佳回到老家铁营镇承包了3000多亩盐碱涝洼地,成立了自己的渔业科技公司,成功引进了“东亚飞蝗”的养殖,开创了“上虫下渔”的立体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被全国多地竞相模仿。同时,依托产业扶贫,孟凡佳的公司还主动承担起铁营镇全部853个贫困户的脱贫任务。
那么,孟凡佳为什么要养蚂蚱?又是怎么走上蚂蚱养殖的道路呢?还要从2006年说起。那年,孟凡佳开始做的是水产批发的生意,但是却发现批发来的虾质量参差不齐。2010年,他决定自己去做水产养殖。当时家里有两亩鱼塘闲着,于是孟凡佳就用来养草鱼,但是买来鱼苗一个月后,鱼基本上全都死了。咋回事呢?德州市水产局的高级技术员李明鑫当时为孟凡佳提供了技术指导。他发现孟凡佳养鱼的池塘水竟然都是7‰的咸水,这养的淡水鱼岂能不死?
虽然这个地方不适合养草鱼,但是李明鑫技术员却推荐孟凡佳养南美白对虾试试看。2012年,孟凡佳开始试养南美白对虾,到了2013年,孟凡佳一算账,这二亩池塘竟然赚了近3万块钱。孟凡佳一看养两亩池塘都能赚这么多钱,那一百亩呢?那一千亩呢?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3年底,乐陵市铁营镇政府有一块3000亩的盐碱地对外出租,得知这一消息孟凡佳觉得,机会来了。
孟凡佳下狠心,投入了800万,于2014年3月动工,将这块盐碱地按照一亩池塘、一亩台田的方式进行了改造。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当年虾的亩产量,达到了1200斤,销售额达4500万元,看着成绩孟凡佳十分高兴。可是2015年开春情况却突然变了,盐碱地上别的不长,芦苇草却长势甚好,严重影响了对虾的养殖。
直到有人建议孟凡佳,可以尝试养殖蚂蚱除草。2015年9月,孟凡佳在自己的台田上盖了40多个大棚养殖蚂蚱。2016年,孟凡佳靠这个一年里挣了30多万元。接下来,孟凡佳开始扩大规模,他将养殖规模从原来的40个棚扩大到1200个棚。
虽然德州有吃蚂蚱的习惯,但是远远消化不了孟凡佳的产量,于是他又去济南打市场。到2018年末,孟凡佳在批发和零售上同时发力,蚂蚱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南美白对虾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孟凡佳“上虫下虾”的立体养殖模式,也开始被人们所称道。
而养殖飞蝗对于铁营镇的老百姓来讲,更具实际意义。原本不招人爱的蝗虫却飞上了百姓的餐桌,也让村民人的腰包越来越鼓了。铁营镇充分利用产业扶贫,在促增收、促就业上下真功夫,扶贫工作精准到户、帮扶到人,让全镇贫困人口实现真脱贫、不返贫。
信息来源:聚焦三农 NTV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