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室中学高2014届5月高考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第II卷(非单项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2、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取缔/真谛
枭雄/骁勇
溘然/恪尽职守
不卑不亢/引吭高歌
B.毗邻/蚍蜉
戏谑/亵渎
渐染/间不容发
罄竹难书/切中肯綮
C.烟囱/憧憬
虔诚/潜伏
募捐/蓦然回首
洁身自好/好为人师
D.濒临/水滨
蕴涵/孕育
剽悍/虚无缥缈
振聋发聩/功亏一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撼
凑合
坚忍不拔
披沙拣金
B.偌大
装潢
稗官野史
按耐不住
C.消弭
跻身
准备就序
恻隐之心
D.霎那
发轫
授受不亲
成群结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精炼的笔触,惟妙惟肖地把一般人容易忽视或遗忘的自然景色图画般地再现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B.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阅读经典作品需要集中心智研读作家的经验和人生理想,以致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C.据悉,曾经是高端大气的代名词的MSN即将成为历史;而与之相反,QQ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微信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
D.中国探月工程15日深夜传来捷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英国《每周邮报》报道称,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号飞船已经传回可以证明火星表面曾经被海洋覆盖的有力证据。
B.《爸爸去哪儿》热播后,引发了育儿专家的讨论,指出了父亲带孩子的许多可取之处,比如爸爸懂得适度冒险,善于理性思维等。
C.里皮带领广州恒大队参加了2013年12月在摩洛哥举行的世俱杯赛,这是他们第一次作为亚洲冠军在全世界球迷面前表演。
D.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供给足够的热能,减少蛋白质消耗,防止低血糖,还可以保护肝细胞受到麻醉剂损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鲍照比较谢灵运的诗和颜延之的诗,谓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颜诗则是“铺锦列绣,雕繢满眼”。钟嵘《诗品》:“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颜终身病之。”这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前者如汉代的铜器陶器,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陶潜的诗,宋代的白瓷;后者如楚国的图案、楚辞、汉赋、六朝骈文、明清的瓷器,一直存在到今天的刺绣和京剧的舞台服饰。
②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划分了两个阶段。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镂金错采”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在艺术中,要着重表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而不是追求文字的雕琢。王羲之的字,没有汉隶那么整齐,那么有装饰性,而是一种“自然可爱”的美。这是美学思想上的一个大的解放。诗、书、画开始成为活泼泼的生活的表现,独立的自我表现。
③这种美学思想的解放在先秦哲学家那里就有了萌芽。从三代铜器那样整齐严肃、雕工细密的图案,我们可以推知先秦诸于所处的艺术环境是一个“镂金错采、雕繢满眼”的世界。先秦诸子对于这种艺术境界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对这种艺术取否定的态度。如墨子,认为是奢侈、骄横、剥削的表现,使人民受痛苦,对国家没有好处,所以他“非乐”,即反对一切艺术。又如老庄,也否定艺术。庄子重视精神,轻视物质表现。老子说:“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另一种对这种艺术取肯定的态度,这就是孔盂一派。艺术表现在礼器上,乐器上。孔孟是尊重礼乐的。但他们也并非盲目受礼乐控制,而要寻求礼乐的本质和根源,进行分析批判。总之,不论肯定艺术还是否定艺术,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批判的态度,一种思想解放的倾向。
④但是实践先于理论,工匠艺术家更要走在哲学家的前面。现在我们有一个极珍贵的出土铜器,证明早于孔子一百多年,就已从“镂金错采、雕繢满眼”中突出一个活泼、生动、自然的形象,成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把装饰、花纹、图案丢在脚下了。这个铜器叫“莲鹤方壶”。它从真实自然界取材,不但有跃跃欲动的龙和螭,而且还出现了植物——莲花瓣。表示了春秋之际造型艺术要从装饰艺术独立出来的倾向。尤其顶上站着一个张翅的仙鹤象征着一个新的精神,一个自由解放的时代。
⑤这两种美的理想,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艺术中的真、善和美的关系问题。艺术的装饰性,是艺术中美的部分。但艺术不仅满足美的要求,而且满足思想的要求,要能从艺术中认识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规律。真、善、美,这是统一的要求。片面强调美,就走向唯美主义;片面强调真,就走向自然主义。
5.下列不能表现人们崇尚“初发芙蓉”的美的一项是
A.钟嵘《诗品》:“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颜终身病之”。
B.王羲之的字,没有汉隶那么整齐,那么有装饰性,而是一种“自然可爱”的美。
C.墨子认为艺术是奢侈、骄横、剥削的表现,使人民受痛苦,对国家没有好处。
D.“莲鹤方壶”的取材和造型特征表明早在春秋时代已有对“初发芙蓉”的朦胧追求。
6.下面对选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提出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镂金的美,并分别按历史顺序举例。
B.第②段讲两种美学思想的发展,指出魏晋六朝开始人们认为“初发芙蓉”是一种比“镂金错采”更高的美的境界。
C.第③④段追溯历史,指出表现活泼生活与独立自我的美学思想在先秦工匠艺术家及以后的哲学家那里就有了萌芽。
D.第⑤段从真善美的角度论述两种美的理想应该和谐统一,缺一不可,这与前文讲两种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构成并列关系。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初发芙蓉”之美着重表现自己的思想人格和生动活泼的社会生活,这是美学思想上的一次进步。
B.孔子尊重礼乐,因而认为礼器、乐器上的图案整齐严肃、雕工细密、力求镂金错采是完全应该的。
C.“莲鹤方壶”顶上站着的张翅的仙鹤比莲花瓣更加真实自然,象征着一个新的精神,一个自由解放的时代。
D.真善美的关系,换一种说法即是,“真”是表现什么的内容问题,“善”和“美”是表现得好不好的形式问题。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袁术字公路,司空逢子,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术得据其郡。南阳户口数百万,而术奢淫肆欲,征敛无度,百姓苦之。
既与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引军入陈留。太祖与绍合击,大破术军。术以余众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以张勋、桥蕤等为大将军。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遣太傅马日磾因循行拜授。术夺日磾节,拘留不遣。
时沛相下邳陈珪,故太尉球弟子也。术与珪俱公族子孙,少共交游,书与珪曰:“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争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归。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诚英乂有为之时也。与足下旧交,岂肯左右之乎?若集大事,子实为吾心膂。”珪中子应时在下邳,术并胁质应,图必致珪。珪答书曰:“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下不堪命,故遂土崩。今虽季世,未有亡秦苛暴之乱也。曹将军神武应期,兴复典刑,将拨平凶慝,清定海内,信有征矣。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吾备旧知,故陈至情,虽逆于耳,骨肉之惠也。欲吾营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
兴平二年冬,天子败于曹阳。术会群下谓曰:“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众莫敢对。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术嘿然不悦。用河内张烱之符命,遂僭号。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余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术前为吕布所破,后为太祖所败,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灊山,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将归帝号于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妻子依术故吏庐江太守刘勋,孙策破勋,复见收视。术女入孙权宫,子燿拜郎中,燿女又配于权子奋。
(选自《三国志·袁术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孝廉
举:推荐
B.大破术军
破:打败
C.
毒被生民
被:遍及
D.
皆服绮縠
服:衣服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太祖与绍合击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岂肯左右之乎
其翼若垂天之云
C.
虽逆于耳
则移其民于河东
D.
后为太祖所败
为仲卿母所谴
第II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部分共4大题,12小题。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南阳户口数百万,而术奢淫肆欲,征敛无度,百姓苦之。(4分)
(2)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4分)
11. 第I卷文言文中,传主袁术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唐)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1)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2) 请简要赏析“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一联诗的妙处。(3分)
14.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孟子﹒告子下》 )
(2)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
(3)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贾谊《过秦论》 )
(4)亲小人,远贤臣,
。( 诸葛亮《出师表》 )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6)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
(7)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
(8)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论伟大
林语堂
①大自然本身始终是一间疗养院。在大自然的背景里,人类往往可以意识到他自己的地位。中国绘画在山水画中总是把人画得那么小,原因便在于此。在一幅名叫“雪后看山”的中国山水画中,要找到那个雪后看山的人是很难的。细寻一番之后,你发现他坐在一棵松树下——在一幅高十五吋的画里,他那蹲坐的身体只有一吋高,而且是以几下画笔迅速画成功的。又在一幅宋代的绘画,画中是四个学者装束的人在一个秋天的树林里漫游着,仰首在眺望上头那些枝丫交错的雄伟的树木。
②人类往往忘记自己是多么渺小,而且常常是多么无用的。一个人看见一座百层高的大楼时,常常夜郎自大;医治这种心理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他想象中的摩天楼搬移到一个小山边去,使他更确切地知道什么可以叫做“伟大”,什么没有资格叫做“伟大”。黄山上有一些山峰是由整块的花岗石造成的,由看得见的基础到峰尖共有一千呎高,而且有半英里长。这些东西鼓动了中国艺术家的灵感;这些山峰的静默、伟大和永久性,可说是中国人喜欢画中的石头的原因。一个人未旅行过黄山之前,是不易相信世间有这么伟大的石头的;而十七世纪有一些黄山派的画家,从这些静默的花岗石山峰得到了他们的灵感。
③在另一方面,一个人如果和自然界伟大的东西发生联系,他的心会真正变得伟大起来。我们可以把一片风景看做一幅活动的图画,而对于不像活动的图画那么伟大的东西不能感到满足;我们可以把地平线上的热带的云看做一个舞台的背景,而对于不像舞台的背景那么伟大的东西不能感到满足;我们可以把山林看做私人花园,而对于不成为私人花园的东西不能感到满足;我们可以把怒吼的波涛当做音乐会,而对于不成为音乐会的东西不能感到满足;我们可以把山上的微风看做冷气设备,而对于不成为冷气设备的东西不能感到满足。这样我们便变得伟大起来,象大地和穹苍那么伟大。正如中国一位最早期的浪漫主义者阮藉所描写的“大人先生”一样,我们以“天地为所”。
④我一生所看见的最美妙的“奇观”,是一晚在印度洋上出现的。那真伟大。那舞台有一百英里阔,三英里高,在这舞台上,大自然上演了一出长半小时的戏剧,有时是庞大的龙,恐龙和狮子,在天空移动着——狮头胀大起来,狮鬃伸展开去,龙背弯着,扭动着,卷曲着!——有时是一队队的穿白色制服的兵士,穿灰色制服的兵士,和佩着金黄色的肩章的军官,踏步前进,发生战斗,最后又退却了,那些穿白色制服的兵士突然换上了橙黄色的制服,那些穿灰色制服的兵士似乎换上了紫色制服,而背景却满布着火焰般的金黄的虹色。后来当大自然的舞台技师把灯光渐渐弄暗时,那紫色军把那橙黄色军克服了,吞没了,变成更深的红紫色和灰色,在最后五分钟里表现着一片不可言状的悲剧和黑暗的灾难的奇观,然后所有的光线才消灭了去。我观看这出一生所看见的最伟大的戏剧,并没有花费一个铜板。
⑤此外还有静默的山,那种静默是有治病的功效的——那些静默的山峰,静默的石头,静默的树木,一切是静默而且雄伟的。每座作围绕之状的佳山都是疗养院。一个人像婴孩那样地偎依在它的怀中时,是觉得很舒服的。我相信那些伟大的老树和山中胜地的精神治疗力量,这些东西不是要治疗一根折断了的肩骨或一块受伤染病的皮肤,而是要治疗肉体上的野心和灵魂上的疾病——盗窃病,狂妄自大病,自我中心病,“统治他人”的病,战争神经病,社交上的展览欲,一般的糊涂,以及各式各样道德上的不调和。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以“论伟大”为题,既从结构上统领全篇,也以此为中心使自然和人类形成对照,从而给读者以深刻启示。
B.从作者所举的中国山水画的例子可见,古人善于通过比例尺寸、人物姿态等细节表现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认识。
C.第②段以黄山上的山峰为例,是为了表明自然的静默可以触动艺术家的灵感,从而使艺术作品具有传世的魅力。
D.第③段运用排比修辞,层层深入地铺陈自然的伟大,进而告诫我们应该心系自然,以天地为念而不必萦怀小事。
E.作者纵横笔墨,联想古今,嘲讽了人类的夜郎自大和野心勃勃,主张以婴孩偎在母亲怀抱的态度来感受自然。
16.结合全文理解“大自然本身始终是一间疗养院”的含意。(6分)
17.第④段中说“我观看这一生所看见的最伟大的戏剧”。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其“伟大”的?请简要概括。(6分)
18.有人说:“读者一读其文,便能够洞见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本文及你对林语堂的了解,谈谈你对林语堂的认识。字数不少于60字。(6分)
六、(10分)
19、仿照下面示例,另写一句话评价杜甫。要求:1内容符合杜甫人生经历;2使用排比修辞;3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6分)
示例:巴尔扎克于动荡之世立文学之志,举巨额之债去浮躁之心,以艰难之境绘人间喜剧,创现实主义之巅峰,立社会批判之楷模。
杜甫
。
20、某校拟制作汉字书法大赛的海报,请根据下列材料,为海报拟写标题。要求:简明生动,不超过16字。(4分)
为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学校决定举办“汉字书法大赛”。本次大赛分软、硬笔两种形式,书写内容为中华经典诗文作品,奖项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等。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时间最好对付,又最难对付;好像无所作为,又最有作为。
请根据上面这句话,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4级5月模拟考试(一)
语文答案
一、(12分)
1、D 2、
A
3、B
4、C
二、(9分)
1、C
2、D 3、A
三、(6分)
1、D
2、D
四(31分)
10、(8分)
(1)(4分)南阳有户几百万口,但袁术奢侈过度,放纵欲望,征收聚集没有限度,老百姓为此痛苦不堪。(大意正确2分,“肆”“苦”正确各1分)
(2)(4分)明公(您)虽然代代能够昌盛(但)不及周代的强大,汉王室虽然衰微,(但)不及殷纣王的残暴。(大意正确2分,“克”“未若”正确各1分)
11、(5分)
表面豪侠勇猛,实际骄奢淫逸、刚愎自用、目光短浅、残暴无良。(每个要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2、(4分)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划对2处1分)
13、(8分)
(1)(5分要表达了作者的慷慨之情和惆怅之情。首联将六朝的繁华不存于现今的风景依旧对比,以写景铺垫下文抒情;颔联进一步用飞鸟无知,人歌人哭皆随水东流来深化这一情感;颈联继续写景,深秋之雨的暗淡和落日之风的亮丽形成强烈对比,更加突出本诗的情感基调;尾联届范蠡点题,表达自己功业不遂,再兴人生幻灭,世易时移的悲凉之感。(答出感情,1分;能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意思相近即可)
(2)(3分)答案示例:本诗的妙处是融情于景。深秋之雨,落日之风表面气势宏大,而实际暗含悲愁与失落,强烈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慨与历史思索。(答出妙处1分,能结合诗句赏析2分,言之成理即可)
14(6分)略
五、22分
15、C D(答对一项2分)
16、(6分)①大自然可以使人类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不再夜郎自大),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②大自然可以使人心胸开阔,内心变得真正伟大;③大自然可以使人懂得静默,进而治疗灵魂上的疾病。(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7、(6分)答案要点:①空间之广大;②变化之神奇;③色彩之绚丽;④情节之悲壮(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8、(6分)
答案示例:林语堂才华横溢,睿智、幽默。他笔触所及,既有国画的神韵,也有印度洋上的奇观,可谓见多识广、贯通中西。他主张人类正确认识自我,尊重自然、欣赏自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谓睿智。而“没有一个铜板”的调侃,则体现出他的幽默。
观点明确,合理2分。能结合文章和自己的了解进行合理的探析,4分,言之成理即可
六、10分
19、6分
答案示例:杜甫以饥寒之身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无厌世之思,于颠沛之途吟传世之作,集古典诗歌之大成,树后世作家之典范。
内容符合杜甫人生经历,2分;使用排比修辞,2分;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2分。所写内容和杜甫完全无关,该题不的分。
20、4分
答案示例:品书法神韵
展青春风采 (内容和提供材料相符,2分;语言简明生动,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