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关系型话题作文写作导引

 sdlcdcj 2014-05-19

 关系型话题作文写作导引

全国高考作文,从2003年开始,采用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形式。2003年的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2004年的话题分别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2004年单独命题的省份也多采用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形式,如重庆市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天津市的“材与非材”,广东省的“语言与沟通”,辽宁省的“平凡与自豪”,浙江省的“人文素养与发展”,江苏省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可以说,关系型话题作文占绝对的优势。

 

关系型话题作文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这种题型能够很好的体现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既能给考生一定的限制,有效的防止抄袭,又给了考生广阔的自由创造的天地,体现出了一定的思辩色彩,对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及个性化表达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005年高考单独命题的省份增加,命题自主权扩大,作文命题也势必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关系型话题作文应该仍然是主流,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对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首先必须弄清“关系”:搞清各自所属的领域或范畴;搞清各自本质、特点与周围世界的生存状态;更要搞清这两者在何时何地何情何景下有何联系;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是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是单向联系,还是多向联系,甚至是互动关联,互为条件,互为因果;显性关系还是隐性关系;是偶然联系,还是必然联系……搞清关系之后,再从中挑选出自己准备准确表达的一种关系,进而形成观点或判断,并以此来构思作文。

 

请看下例——

【题目】

有人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有人说,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低处纳百川。

两句话都富有哲理,请你以“高与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素材】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老子·六十六章》

2.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

3.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

曹植《当欲游南山行》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9.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

10.一步登不上高山,但一步不慎,却能从悬崖上掉下来。

11.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进门时,他的头狠狠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身高低矮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要想进入一扇门,就必须让自己的头比门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必须低下头弯起腰做好攀登的准备。

12.曾有人问过哲学家苏格拉底:“天地间的高度有多少尺?”“三尺。”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道。“人有四五尺,那还不把天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微笑着说:“所以那些高于三尺的人要学会低头,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学会低头才可谓深谙人生的真谛。

 

13.有一位无氧登山运动员,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中,在6400米的高度,他渐感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与队友打个招呼,就悠然下山去了。事后有人为他惋惜: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再攀点高度,就可以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啦。他回答得很干脆:“不,我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不感到遗憾。”

 

14.科学家把跳蚤放在桌子上,跳蚤迅速跳起,跳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后来,科学家在跳蚤的头上罩上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跳蚤触到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终于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起跳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将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15.一只老鼠掉进一个装满米的缸里。它很高兴,因为终于可以饱食终日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米在不断减少,老鼠离米缸顶也越来越高。其间,老鼠想到过离开米缸,但看着这嘴边的食物,老鼠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等到米吃完了,老鼠发现它已经不可能跳出米缸了,结果可想而知。

 

【导引】

“高与低”这个话题有很大的包孕性,举凡海拔的高与低,个头的高与低,智商的高与低,血压的高与低,地位的高与低,成本的高与低,价格的高与低,薪酬的高与低,收入的高与低,收费的高与低,分数的高与低,效率的高与低,档次的高与低,就业门槛的高与低,审美趣味的高与低、文化素质的高与低,道德情操的高与低,人生境界的高与低……都在话题范围之内。

 

要辩证的看待高与低的关系。高与低既对立又统一,两者既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可以写由低到高的攀登;可以通过鲜明的对比,歌颂高尚,鞭挞卑下;可以让智商的高与低和品德的高与低形成巨大的反差;可以写崇高的追求与脚踏实地的努力……这些都符合通常的情感倾向和社会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是正向立意。

 

也可以反向立意,让人耳目一新。人们普遍赞同“山登绝顶我为峰”,有人却认为攀登到自己能够到达的高度就悠然下山去,只要尽力就行;人们普遍赞美顶天立地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有人却认为学会低头是人生智慧;人们通常描写登高困难,有人却表现下山不易;人们一般向往泰山观日出,有人却偏偏雨中登泰山。流沙河的《白杨》:“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零零的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而有人却写:“当银槐树上的积雪堆积到一定重量的时候,它柔韧的枝叶便会往下弯曲,卸下多余的积雪……在不堪重负的时候,懂得‘低头’,结果自然是既经受了风雪,又保护了自己。”

 

作文贵在创新。作家冯骥才曾写过一篇作品《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写矮丈夫与高女人在雨天合打一把伞,伞总是由丈夫撑着,所以他的伞总是举得很高,两个人相依相偎恩恩爱爱的样子。后来,高女人在“文革”中受迫害死了,而从此矮丈夫凡是遇到下雨天,还是把伞举得高高的,仿佛他身边仍然有着他那位高女人。作品写得非常动人。“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赵翼《瓯北集·论诗》)老生常谈,面目可憎,陈词滥调,令人生厌;新颖的文章,才有吸引力。作文创新,内容上,可从以下方面着力:思想新,力求文章的思想内容(观点、主旨)有新颖之处,或深化,或拓展,或反弹;材料新,选用新鲜、独特的材料;角度新,从新的角度来运用材料。形式上,可从以下方面着力:语言新;结构新;手法新。一篇文章只要某一方面有所创新就不错了。

 

【佳作】

低姿态是一种智慧

齐齐

 

你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看过那被尊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吗?

秦兵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惟一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兵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初涉世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意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言外之意即是:做人不可无骨气,但做事不可能总是仰着高贵的头。

 

当今社会,变幻莫测,错综复杂。因此在漫长的人生跋涉中,我们应该试着去学习低头。但学会低头并不是妄自菲薄与自卑,学会低头意味的是谦虚、谨慎。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能避开无谓的纷争、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强,无为胜过有为。学会在适当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大智慧、大境界。

 

【评点】

作者反向立意,认为“低姿态是一种智慧”,“保持生命的低姿态,能避开无谓的纷争、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旗帜鲜明,一反常调,新人耳目。由跪射俑入笔,引人入胜。跪射俑和富兰克林两个例子,十分典型,非常有说服力。文章具有思辨的色彩,“学会低头并不是妄自菲薄与自卑,学会低头意味的是谦虚、谨慎”,“学会在适当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大智慧、大境界”,给人启迪。文章深入浅出阐释为人处世之道,形象生动而又意味深长。

 

【佳作】

人生就像爬楼梯

天语

 

在一座28层高的写字楼里上班,整天蛰伏于一台电脑前,连空气都不怎么流动,时日久了,人人都喊腰酸背痛,腿脚发麻。办公室里,病的、痛的、骂人的,每日都有发生。忽一日,老总宣布一项每日功课:每天下午4点举行一次强身健心活动——集体爬楼。

 

从1层爬到28层,对每天枯坐在办公室里的员工来说颇为刺激;而最耐人寻味的,却是每一层楼梯转角处制作精美的警句标识:

1层:不劳无获。(全员共勉)

2层:人生就像爬楼梯,告诉自己:加把劲,一直向上行。(员工阅读)

4层:同样一件事,只有高兴地去做它,才能保证做好它。(员工阅读)

7层:视野要远,梦想要高。(全员共勉)

8层:最好的学习方式,不是在一旁观看,而是亲自去做,有可能的话,请与他人一同去做。(全员共勉)

10层:没有人愿意偷懒,只不过他们缺乏诱人的目标,激发不出他们的干劲。(管理层阅读)

11层: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几件你不想做却不能不做的事。在你不够主动的时候,外力是一种最可行最有效的作用力。因为受益的是你自己,所以我们不怕你抱怨。(员工阅读)

 

13层: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的痛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但后者却大于前者千百倍。(全员共勉)

14层:一个公司,今天吆喝昨天的产品,明天他就要关门。(管理层阅读)

16层:权威人示公告:每登一级台阶,将延长寿命7秒。(全员共勉)

19层:我们今天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抵抗成功中的反作用力,抗击发展带来的陶醉感,治愈站稳脚跟后让我们丧失斗志的癌症。(管理层阅读)

21层:如果向上,你很快就会尝到成功的快乐;如果消沉,你将离成功越来越远。(全员共勉)

26层:当你感觉到坚持不住的时候,告诉自己再上两级。(员工阅读)

27层:只要把最初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坚持”保留到底,任何人都会创造奇迹。(全员共勉)

28层:此处28层,原来成功就是这么简单!(全员共享)

每天上下28层楼,再回到办公室里,凝滞的血脉活络了,四周的空气也活跃了起来,大家的神情也比往日生动鲜亮了许多——沉闷和疲劳顿时跑得无影无踪,公司重又焕发出盎然的生机!人生就像爬楼梯,每一层楼梯、每一个转弯处,都会给脚步以一种向上的力量,给虚妄以一种明智的警醒,给困境以一种希望的昭示,只要我们一条条细细体味,一步步慢慢抵达,就一定可以到达我们梦想的终点。

 

【评点】

作者构思精巧,文章可圈可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脍炙人口,“人生就像爬楼梯”,立意并不新奇,文章最大的创新在于表现形式。文章主体部分几乎照录楼梯转角处的警句标识,用登楼顺序的彩线串起这粒粒珍珠,让每个读者都似乎成为公司的一名员工,成为一名登楼者。随着整个登楼的进程,你会有一种登之越高,境界越奇,胸襟越阔,干劲倍增的感觉。你的身体会随着不断攀登而强健,你的意志会随着不懈上升而坚韧,你的精神也会随着不倦登高而升华,从而荡涤心中粗俗之气,摒弃低级平庸之念,丢掉慵懒昏聩之情,让你心中永远春风骀荡。

 

与此相应,语言也有创新色彩。文章主体部分,作者依据楼层的特点,由低到高,根据环境,精心拟制了15条砺志修身、哲理深邃的警示语,启人心智,催人奋进,让人如沐春风,如润春雨,让人如闻警钟,如听号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