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机器点名能留住大学生的课堂心吗?

 释怀斋 2014-05-20
  
 
 
                                            用机器点名能留住大学生的课堂心吗?
                    
                                    马得清
 

南财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小班上课采取拍照点名,大班尤其是跨院上课使用“PU签到”,两者相互补充,更加方便有效。上课前,班长跑到教室前面给全班拍照,发给辅导员“数脸”。下课前,再拍一张,防止你中途跑了。除了拍照数脸,还要用手机登录PU平台,让学习委员扫描每个人的二维码。2014-05-03 07:22 来源:金陵晚报

看到南财大的拍照点名法,不由想起了2012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推出的“拍照”点名法。这两个大学的做法都是把照相机当作点名的工具来使用。不同的是,南京师大让学习委员拍照,南财大由班长拍照且结合手机登录PU平台综合点名。有意思的是,南财大辅导员坦言:这种点名模式也存在漏洞,比如把手机“托运”到课堂、让别人登录自己的账号“代扫”等等;没有一种点名方法是万能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己。

关键在于学生,这话说得很实在。我曾经遇到一个家长,他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上课总是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很少能静下心来学习,就是在家里写作业,也是边写边玩,作业常常写得一塌糊涂。这位家长没办法,就为他的孩子量身定做了一把带固定装置的木头椅子,把孩子牢牢地固定在那把椅子上。他以为这样做,就可以解决问题了。结果,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月后,他的孩子严重厌学,拒绝上学。没办法,他只好根据孩子的请求,把孩子送到了一所武术学校。不久,他发现孩子变了,学习很专心,也很刻苦,一有时间就自觉去河边练武。我由此想到,在教育活动中,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同等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缺乏兴趣,那么他就很难做到上课注意力集中,分心,不专心,逃课,就是必然要发生的事。从兴趣培养这个角度说,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方面,而有效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另一个方面。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事实:某学生本来对某课不感兴趣,或者兴趣较低,但是他遇到的老师很好,课上得好,很有吸引力,结果,某学生渐渐喜欢起来,甚至在老师的影响下开始深入钻研。

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简单的道理,尊重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是教学的思想原则,而引导和激发学生钻研学问则是教学的哲学智慧。作为教师,想办法把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让学生热爱自己教授的课程,激发学生融入课堂过程,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才有可能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在大学,有的老师上课常常座无虚席,学生还有站着听课的,学生不来觉得白混了;有的老师则很不幸,上课学生稀稀拉拉,请都请不去。可见,学生的课堂心不是任何点名神器能留住的,即便能留住,恐怕留住的更多只是学生的人而不是学生的心。

点名手段随着科技进步也在不断升级,例如,原始的点名是教师上课时口头点名,之后是照相机点名、指纹点名、短信点名、蓝牙点名和PU平台点名,因为科技发展催生了工具的更新和进步,也自然为点名提供了新工具。但是,不管点名的手段如何现代化,点名本身只能起到形式上的作用,那就是督促学生按时到课。但是从本质上说,再先进的点名手段都无法保证学生到了课堂就一定会用心学习。要让学生的心留在课堂,关键还得在如何想办法留住学生的课堂心上做文章,教师要创造有质量的课堂,就得懂得授课的艺术而不只是懂得授课的技术。

任何机器都是工具。工具是用来提高人的劳动和学习效率的。譬如,要让画家画一幅风景画可能需要几小时,需要几天,甚至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是对摄影家来说,有时则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如果抛开风景画和风景照的不同,单就劳动时间而言,显然,照相机这种机器工具更有效率。可以说,从发散思维的角度说,作为工具的机器,其使用范围可以多样化,把照相机当作点名工具,和把照相机当作交通拍照工具一样,原本都是管理手段。只不过,任何管理手段的意义都是有限的,对自觉的人而言,管理实际上是多余的。

适当地使用现代化点名工具,固然可以提高点名的效率。但是,面对各种各样的点名神器,我们最该反思的不是如何使用机器点名,而是搞清大学生逃课的具体原因,如何有针对地改革课堂,提高大学课堂的吸引力。当大学课堂出现不用点名都堂堂爆满现象的时候,点名自然就成了浮云。(马得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