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高清电影:猛鹰突击兵团/猛鹰突击队 / 猛鹰雄风/纳粹16死士

 二战史话 2014-05-20

导演 :John Sturges
演员 :迈克尔·凯恩/罗伯特·杜瓦尔
类型 :冒险/战争
首映 :1976年12月25日 英国
剧情介绍:

  1943年9月12日,德国伞兵从意大利山顶监狱成功救出墨索里尼后,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决定实施一个更大的计划:把丘吉尔从伦敦绑架至柏林。卡拉里斯特将军将这个近似荒唐的特别任务交给了瑞德尔上校。一番认真的可行性研究和缜密的筹划后,爱尔兰人戴弗利作为最合适的人选被空投到了英国东海岸。随后,在戴弗利的内应下,什泰那上校率领的伞兵特遣队也在英国东海岸准确着陆。
  在邱吉尔首相必经的一个农庄猎场,戴弗利和什泰那上校分别以猎场看守和波兰伞兵的身份赢得了农庄人的信任。就在什泰那以组织演习为名勘察熟悉地形时,一个士兵在营救落水儿童时暴露了德军的身份。看着一张张惊恐愤怒的脸,什泰那上校下令将所有的庄民关押在教堂里。
  两个勇敢的少女偷听到什泰那的讲话后,冒着生命的危险将德军入侵的消息报告给了梅尔森庄园的美国驻军。戈拉伦斯上校当即率队前往,激烈的交火中,戈拉伦斯上校不幸阵亡。在哈里上尉的增援下,德军伞兵除什泰那上校在兄弟们德掩护下得以逃生外,其余的悉数被歼。什泰那上校躲过一劫后,仍然固执地去完成绑架任务。不久,远在柏林的瑞德尔被希特勒以滥用职权罪枪决,什泰那也在刺杀一名甘愿化装成邱吉尔首相的演员后,被英军的警卫部队击毙。


影片评论:

       德国首领的错误在于 他派出的德国军人不是完全的"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典型军人,他们首先是男人(任何时候都要拯救妇女儿童),然后是德国.人(即使死去也要以德国军人的服装死去),然后/英国人太狡猾,所以~德国失败了!总之,这是一部德国某些军人人性的赞歌,英国人虽然被黑却胜利了!战争,终究是以结果论的.不论怎样死去,终究都是死去(台词是"没有所谓光荣的死,死就是死!")

  只看开头,观众都能完全猜到行动的结果,但导演执意要把这样一部以德国人为主角的电影拍出抓人的娱乐性,必然要在剧本上下功夫。
  首先是明星效用。两名主角迈克尔·凯恩和唐纳德·瑟赛兰都是当时英国影坛赫赫有名的巨星,两人诠释的军人角色一个是有情有义的翩翩君子型,一个是喜爱冒险的登徒浪子型,表演都十分出彩,不由得令观众对明星光环笼罩下的这两名德国军人产生好感。
  然后是淡化行动计划的非正义性。小分队的目标是俘虏丘吉尔而不是刺杀,“这样虽然不能赢得战争,却能带来和谈的希望”,让观众在潜意识中认为,这次行动虽然不光彩,但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降低牺牲人数的人道之举。
  还有对德国小分队在道德上的美化。迈克尔·凯恩一出场就是救犹太人的行为,显示他和一般屠戮犹太人的德国暴徒的区别。行动计划中最大的戏剧转折,起因居然是一个德国士兵勇救落水的当地儿童,并且还为此丧命。而最后凯恩宁可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将作为人质的村民全部放走,更称得上是高风亮节。
  有这三点,观众就完全将自己代入的德方视角,情不自禁的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期待他们行动可以“成功”。
  但电影进行到美国驻军得悉德国人行动时,却突然放弃了从德方视角来叙事,转而叙述美军的一举一动。这起初令我十分疑惑,但直到美军小分队突袭教堂,才恍然大悟。原来导演故意略过德方在此时段的举动,正是为了表现美军第一次进攻时所遭遇的迎头痛击,这种猛烈的攻势是美军没有预料到的,而在此段以美方视角表现,正好让观众代入到了这种情绪,产生震撼的戏剧效果。不得不说,这里还些许透露出一点全片难得的喜感来。
  而初次进攻之后,视角立刻迅速切回了德方。这是营造结局的氛围所必须的,结局自然是不能说,但那种末路英雄的悲剧感,还是让导演在全片掌控观众情绪的意图,得到了彻底的贯彻。


      讲述16个德国突击队员深入敌后,图谋绑架邱吉尔的这部战争动作片,有多个译名,《猛鹰雄风》、《鹰已着陆》、《猛鹰突击兵团》,几乎每一个译名都是用字硬朗,音节铿锵,让一副烈士的刚骨挺立读者面前;比较贴切而有诗意的是《雄鹰飘落》,透过这名字人们似乎可以看到黑色的德国军人化身为雄鹰,乘着飒飒的罡风,从天空飘然而降。最无厘头的是《纳米16死士》这个译名,片中的伞兵虽是敢死决死之士,却并非纳粹信徒,迈克尔·凯恩扮演的队长以从党卫军手中救下犹太女孩出场,证明他的信念与价值体系原本与纳粹思想格格不入;他们走上敌国擒王之路,既非为称霸世界、一统天下的野心,亦非出于纯化种族、消灭劣等民族的妄念,更不是为了效忠领袖、以希特勒的是非为是非。他们的行动,乃出于服从命令的军人天职,为职责、为人道主义的信念而牺牲。
       固然德国军队中有《老枪》那样成日喝得醉醺醺,把被占领国平民的妻女用火焰喷射器烧成焦炭的恶魔,也不乏日军、苏军那样光天化日闯进民家找乐,满大街扑花姑娘扑得鸡飞狗跳的野兽;但是,忠于职守、敢打必胜、珍视荣誉、仁义爱民的官兵也有其人在,而秉持这种伦理操守的官兵应是德军的主流,否则也就不能解释这支军队为什么能力敌数国而常胜不败。锄强扶弱、公平竞赛的骑士精神和自觉的、出自人性善良的人道主义情怀,已渗入到了斯蒂纳上校和他手下15名士兵的血液中。
      军人唯一的信念是战胜。兵者,诡道也。无论用什么计谋、什么手段获胜,在战争中都是允许的,战争的伦理就是允许以超乎公理正义的方式——诡道获取胜利,达成以暴力手段改变政治格局的目的。胜利是硬道理,失败只有任人宰割,南京与南苏克里米亚数十万战俘的遭遇就是力证。但如何战胜又是有底线的,不能过于卑鄙,过于肮脏,把邪恶的伤害加之于平民。靠加害无辜取得的胜利不是真胜利,不值得炫耀,也不会长久的保持。对于击穿伦理底线的军事任务,军人不但应当拒绝执行,还要勇于制止,不惜哗变。这看似与服从命令的军人伦理相抵触,实质却符合更高层次的为人、为军人的伦理——不能反正义、反人性,违背自己的良心。
      斯蒂纳上校和他的部下正是由于遵循了崇高的人道主义伦理的法则而使自己陷入了困境,导致了任务的失败——为拯救落入池中的小女孩,化装成英军的德国伞兵下水救人,暴露了真实身份,成为英军围攻与猎杀的对象。其实任务已不能算失败,按希姆莱的计划,斯蒂纳从尸骨堆中爬中,浑身浴血,带着最后一口气,隔窗击毙了阳台上含忧眺望的“邱吉尔”,自己也随之被打成筛子。他以不屈不挠的军人意志,完成了此次突击的任务——虽不能绑架,但也击毙了敌国战时最高统帅,其武功、武德已不可谓不煊赫;只是,他并不知道德国人有局,英国人也有局,并且英国人的设局技巧棋高一筹,他打死的不过是邱吉尔的替身,特别攻击的直接任务虽已完成,其战略目的——让英国群龙无首、屈服求和却没有达到。
       有没有那位掉落水池的小女孩,德国兵暴不暴露身份,在英国人的兵行诡道下,都无法改写历史;然而,斯蒂纳与其部下的德国军人精神足以镌刻于人类战争史的纪念碑。他们不仅救护无助的犹太弱女,救护溺水的英国女孩,真正做到了“扶危拯溺”的骑士境界,而且面对枪林弹雨舍生忘死、相互救助,并至死也要达成战斗目标,舍出命也要刺杀敌国首脑。尽管行动的目的未达成,过早地暴露了身份,没有绑架或刺杀真正的邱吉尔;在这次行动里,16位德国伞兵的作为也完美无缺,堪称军人勇气与道义的典范,其武功与武德足以同日月争辉而不朽!作为纯粹的军人,不以动机和成败论英雄,这16个伞兵是真正的勇士、壮士与烈士,他们不是为纳粹殉葬的烈士,而是为军人信仰牺牲的、值得人类共同纪念的烈士!
      16个伞兵在兵戈相击的战场上是失败了,在战争伦理、军人精神的战场上,他们没有失败,而是永恒的胜利者,捍卫了信仰,赢得了尊严——以生命为代价。






这里收录了海量高清二战影视:二战影院   免费在线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