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相机“ 搜尽奇峰打草稿”

 成平 2014-05-20

自从2007 年英国摄影家迈克尔·肯纳(Michael Kenna)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个展之后,他别具一格的摄影风格就在中国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影响随后也在中国逐渐地扩展开来。

迈克尔·肯纳的风光摄影作品以其静谧的影像、精致丰富的黑白影调攫获观众的感动。他擅长选择日出日落时分的微妙的光影瞬间,以简洁空灵的构图,传达一种浸润了东方式智慧的意境,这也是他发自内心的对于自然的真挚赞美。肯纳的风光摄影作品,在表现他对于风景的杰出感受力的同时,也显示出他拥有超群的形式还原能力。他能够从纷纭繁复的自然景象中提炼出有力、简洁的视觉元素,来构成予人心灵抚慰的宁静、澄明的画面。肯纳所给出的风光画面,即使表现的是西方风景,也与人们习见的西方风光摄影画面不同。他的画面所呈现的是一种做了“减法”的风景。肯纳不以各种细节来充填画面使之饱满无比。他也不以对于景观的丝丝入扣的精细刻画来描绘对象。相反,他在构图中始终贯彻以“少”胜“多”、以“无”表“有”的原则,更多是让画面中的空白来完成视觉叙述的任务。他的这种赋予画面以空白的手法,往往令人联想到中国画家自宋代以来在水墨画中所擅长使用的“留白”手法。对于宋朝以来的中国水墨画家来说,“留白”,不仅仅只是为了激活观众对于空白之处所隐藏的事物的想象力,而是空白本身的存在或者说空白的使用与创造也同时挑战了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样地,我认为,在肯纳这里,如何从他眼前的风景中发现空白,在画面中给出空白,也成为了一种创造更具独特性的风景画面的动机、理由与挑战。如何在画面中处理好空白,这于肯纳同时也成为了一种具有哲学意义的有关空间想象与处理的视觉探讨。

黄山,作品1,中国安徽,2008

黄山,作品1,中国安徽,2008

我们以佛教的、尤其是禅宗所倡颂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观念,来理解肯纳的以“留白”方式来处理的东方风景画面也许并无不妥。在现实的“空”(白)之处,其实无处不隐藏着蕴籍丰富的细节,这些作为“色”的细节,如果全部表现出来,或许只能是毁灭了人们对于这片风景的全部想象。在“空”和“无”当中所蕴藏的“多”和“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和“有”。在“多”和“有”以充分展现的方式而毁灭了人们的想象之前,如果能够以某种“空”和“无”的试来巧妙表现之,或许是更为智慧、也是更为哲学的一种做法。肯纳的风光摄影,是充分地理解了“色”与“空”之间的辨证关系之后的成功实践。他是在以摄影来辨证“色”与“空”之关系。在西方黑白风光摄影传统中,美国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是一座高峰。但亚当斯的美国风光摄影无疑是基于西方的再现观念的。他坚信某种以照相机所代表的科学理性观点,他无法不为照相机镜头的全面描绘事物的能力所吸引并且深陷其中。而肯纳的风光摄影已经超越了精确描绘景观的层面,来到了以更为灵动的视点与观看,来捕捉自然更为本质的内在性的层面上,因此他的作品能够形成与观众的更具有诗意启迪的开放的对话。

黄山,作品2,中国安徽,2008

黄山,作品2,中国安徽,2008

当我们看到肯纳的这些充满了东方风韵的作品,可以充分感受到他在美学上努力契合东方文化的“气韵”的企图。如果说在他的日本风光摄影作品中有一种类似于俳句的美学趣味的话,那么在他的中国风光作品中则是突出了水墨的深邃丰韵。在中国水墨画传统中,“墨分五色”说指的是黑色具有丰富的概括与再现事物的能力,浓淡不一的墨色可以担负起呈现对象的色彩丰富的外观的任务。“墨分五色”说被认为是对于黑色(其相反是白色)的根本理解。而肯纳的黑白摄影,同样也是以层次丰富的影调对于色彩缤纷的景观世界作出了精彩的个人化的处理。肯纳也喜欢以不对称的方式来处理、突出景观中的主体,也使得画面往往更具魅力。比如他的黄山照片中的一些险峻的山峰,被他处理在画面的一侧。但这种处理往往深具魅力,也令人感觉他深得中国宋代画家马远、夏圭所习用的“半边”、“一角”式构图的神韵。

黄山,作品25,中国安徽,20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