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市大街(九)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5-20

米市大街狗神庙——回光返照

 

老北京原有许多庙宇,如关帝庙、三义庙、张飞庙、土地庙、娘娘庙、龙王庙、牛王庙、火神庙、马神庙等,但狗神庙却只有一处,旧址在米市大街灯市东口对面。

其实,狗神庙乃是被京城百姓叫白了的二郎神庙。那么,二郎神庙为何俗称狗神庙呢?一是因庙门两侧各卧一只石雕的哮天犬;二是因传说在清末光绪年间,有一条狗忽然跑入殿中,卧伏香案之上不肯离去。附近居民以为此狗是哮天犬显圣,便焚香礼拜,昼夜不绝。此消息不胫而走,闹腾得满城风雨。人们称此狗为狗神,于是二郎神庙便有了狗神庙的俗称。

早在1936年(民国25年)版的《老北京风俗地图》上,灯市口东南就标记有一座“狗神庙”,这便是当年老北京赫赫有名的二郎神庙。所谓“狗神”正是二郎神的哮天犬。

这张图的绘制者是一位叫做FrankDorn的外国人,他是一位在中国居住多年、很有名气的汉学家,他于上世纪30年代手工绘制了这幅纯英文彩色地图。

米市大街(九)

狗神庙始建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庙原在灯市口大街东段路北,后因扩建马路,另在路东必建,故也称“东城当街庙”。据家住附近的老回忆,庙址就在今天的史家胡同小学内。解放初期,庙里还有泥塑的二郎神像和哮天犬,石头供桌就摆在庙门外,经常有小孩子爬上爬下庙门口两侧各卧一只石雕哮天犬。此庙上世纪“文革”时期尚在,已成民居。十年后因受唐山地震的影响而倒塌,房管部门翻建时将其改为红砖瓦房。一只过于残破的哮天犬与石头供桌和房渣土一起被运走,另一只比较完整但也面目模糊的哮天犬则被留下。

虽然这座当年赫赫有名的庙宇早已不复存在,但庙门前的一只哮天犬石像至今仍在。与当年所不同的是,哮天犬已“改换门庭”,正蹲踞在米市大街(今东四南大街)一家服装店门口。这尊石像有半人高,头部已残损得分不出五官,但身体部分仍较为完好,从整个轮廓上看,仍可看出当年威武的雄姿。它身体粗壮,四肢发达,前腿直立,后腿伏卧,呈昂首挺胸姿势。有趣的是,犬身虽被雕刻得雄壮威武,但从残存的颈部看,头部却有些倾斜,一副生动活泼、憨态可掬的模样。

米市大街(九)

值得一提的是,狗神庙还是老北京的“小燕京八景”之一。 昔日老北京最出名的风景当然是皇帝亲口御封的“燕京八景”。除此之外,民间还广为流传着“小燕京八景”。如朝阳门外的“东郊时雨”、南苑一带的”南囿秋风“、什刹海边的“银锭观山”、西便门外的“西便群羊”、大兴黄村的“燕社鸣秋”、庆寿寺的“长安观塔”和灯市口狗神庙的“回光返照”等。

至于狗神庙的“回光返照”景观,据纪晓岚在《阅微草笔记》中讲述,其与不远处的紫禁城内的中和殿有关。在清代,每日清晨日出时分,便有一缕金光直射狗神庙殿内。人们起初不知何故,颇感神奇,后来才发现,原来狗神庙的庙基与紫禁城内的中和殿正好东西相以,中和殿殿顶的正中有一个三米高的金黄色宝顶。镏金的宝顶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再反射到仅有2里之遥的狗神庙内,便形成了“回光返照”的奇妙景象。从地图上看,中和殿确实与狗神庙处于东西连线上。

米市大街的二郎神庙还被誉为“小燕京八景”之一。昔日老北京最出名的风景,当数皇帝亲口御封的“燕京八景”。不过在民间则流传着“小燕京八景”。有朝阳门外的“东郊时雨”、南苑一带的“南囿秋风”、什刹海上的“银锭观山”、西便门外的“西便群羊”、大兴黄村的“燕社鸣秋”、庆寿寺里的“长安观塔”和灯市口二郎神庙的“回光返照”等。二郎神庙的“回光返照”景观是这样的:每逢早晨日出时分,二郎神庙便有金光直射室内,人们对此颇感神奇。后来才发现,二郎神庙的庙基与紫禁城内的中和殿正好东西相对,中和殿四角攒尖顶的正中有一个高三米的金黄色宝顶。镏金的宝顶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太阳光反射到二郎神庙内,便形成了这一奇妙的景象。

 

            二郎神庙和“金台夕照”有关?

 

在“小燕京八景”中,唯一与“正版”的“燕京八景”有关的便是二郎神庙。北京在金代时就有了“燕京八景”之说,明永乐、清乾隆等帝王都对“燕京八景”作过修改。

乾隆还模仿他的祖父康熙为西湖十景题词树碑的做法,亲自为这八个景观题了字。乾隆御笔题写的“燕京八景”中,唯独“金台夕照”不复存在了。有传说,“金台夕照”和二郎神庙有关。近代北京史学家马芷庠所著的《北平旅行指南》中载:灯市口东口路北的二郎神庙,即内城“金台夕照”处。但马芷庠没有在书中解释二郎神庙为何是“金台夕照”的原因。因此,位于灯市口的二郎神庙是否即为“金台夕照”,至今还是悬案。

有专家认为,“金台”是指黄金台。公元前三世纪,燕昭王为礼贤下士置一土台,上面放着千金,聘请天下名士。后来燕昭王访得大将乐毅,在黄金台上拜为元帅。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黄金台的位置一直难以确定。只有《上谷郡图经》记载:“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延天下士。”明代的《长安客话》上却说,黄金台在北京有两座。

 

              那么北京的黄金台在哪里呢?

 

1958年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工作者在苗家地北高地进行考察。当时,正值“农业大跃进”之时,当地是幸福湾人民公社第六农业生产队的场院,老农说:这里的荒丘占地四五亩古已有之。早年有高大石碑一座,不知为何人所立。后来为种地耕田之需,我们便推倒了石碑,深埋于地下,荒丘成了农田。考古工作者在老农所指的大概地方用探铲勘探,因为平整土地,地貌变化的原因,考古工作者未能发现石碑,无功而返。20世纪50年代起,这一带便泛指为“金台夕照”所在地。也就是说,从那时起,文物工作者就指望有一天,在这里发掘出土“金台夕照”御制碑。后来,这一带土建市政施工,建设街区,虽然也曾出土过石碑、墓志铭,但无“金台夕照”之踪影。于是就暂时搁置起来。因为这一带泛指为“金台夕照”所在地,所以新辟地域就被命名为金台路、金台西路、金台北街、金台里等。

20世纪50年代,苗家地、呼家楼、关东店一带,大兴土木,陆续建起许多新式建筑,设立工厂、机关、学校,逐渐成了人才聚集之地。

七十年代有专家认为在新建的《人民日报》报社大院内,为此,人民日报社在大院内还仿建了一座黄金台。

现在的观点大都认为黄金台在关东店东南,因为50多年前那里还有半截残碑。这个观点来源于1935年出版的《旧都文物略》。因为在这本书中刊有石碑倒卧的照片,位置是在苗家地教场东边半里的土丘上,即后来的解放军3501被服厂内。

但毕竟是半截残碑,看不清具体文字,所以又有观点认为黄金台在朝阳门外小庄路北的金台路上,当地人说那里才是“金台夕照”的遗址。

崇文区广渠门内原有座夕照寺,居住在南城的老辈人坚持说,这里是“金台夕照”的遗址。

再查清代的《宸垣识略》,上面赫然记载:“永定门外三里有黄金台。”看来,想弄清“金台夕照”究竟在哪里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金台夕照台基遗址”与“金台夕照地铁站”

 

2002年12月。在京广大厦西南约500米处施工建设北京商务区财富中心大厦。开挖地基时,在地下2米处,建筑工人发现一块巨石。用铲车,铲去巨石周边的土,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石碑。工地领导向文物部门报告,引起了专家的极大兴趣。他们小心翼翼地用毛刷扫净碑面上的泥土后,露出了乾隆题写的“金台夕照”四个大字,终于揭开了几十年来的一项重大考古之谜。

朝阳区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同建设方商定在此将出土的乾隆御制碑重新竖立起来。在一定意义上恢复“金台夕照”景观,为北京商务区和财富中心大厦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米市大街(九)

“金台夕照台基遗址”位于朝阳区东三环中路23号,即财富中心大厦内。“金台夕照”碑已经扶正并竖立在该大厦的庭院之中,石碑周围,广植花草,绿树成荫,伴之小桥流水。颇有情趣。“金台夕照”碑,碑身长方形高3.3米,宽1.5米。厚0.5米。碑座高0.95米,宽1.8米,厚0.7米。正面为乾隆行书“金台夕照”四字,落款是“乾隆辛未初秋御笔”,下有两方御印。(辛未,即乾隆十六年)。碑顶、碑座刻有吉祥图案,纹路清晰,只是边沿四角和底座有凿痕破损。碑阴为乾隆草书七言律诗一首:“九龙妙笔写空蒙,疑似荒台西或东。要在好贤传以久,何妨存古托其中。豪词赋鹜谁过客,博辩方盂任小童。遗迹明昌重校检,辜然高望想流风。”

金台夕照御制碑的出土,为北京新增加了一处旅游景观。

米市大街(九)

地铁10号线“金台夕照站”因临近“燕京八景”之一的“金台夕照”而得名,位于东三环路,国贸站与呼家楼站之间。周边有央视新大楼、国贸CBD、朝阳区文化馆、人民日报社等机构。金台夕照站,站厅层为通透式设计,站台层东西两侧通过廊道连接。圆形灯具和通风口的设计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象征媒体的辐射力。同时作为燕京八景之一“金台夕照”的原址,站内设计以独特的手法喻示着典故。金台夕照站作为以央视为中心的北京新媒体基地,主要表达传媒领域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时间性、扩散性、时尚性、多元化的特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