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郡王府(怡亲王府)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5-20
宁郡王府(怡亲王府)
字体:【】【】【  

  宁郡王府位于东单北极阁三条71号,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宁郡王名弘皎,是康熙皇帝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第四子。雍正八年允祥卒,雍正皇帝念其有功,除令允祥第七子弘晓袭怡亲王外,又封弘皎为宁郡王,建府于此。现在府邸外垣已拆除,正门临街朝南,其它正殿、后殿、后寝、翼楼及后楼基本保持完整。其布局与《乾隆京城全图》完全吻合。各大殿均为歇山灰筒瓦顶。其后楼原为两层,后被使用单位巧妙地在二层基础上接为三层。
  单位地址: 东城区北极阁三条建成时代: 清所属城区: 东城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Ⅰ类古遗址雍正八年(1730年),皇帝封怡亲王允祥第四子弘皎为宁郡王,即建府于此。现府邸大门、翼楼、正殿、后寝、后楼基本保存完整。自建府以来,未经大的修缮和更改,保存了乾隆以前的建筑风貌。是北京现存建筑年代早、建筑规制较高的一座王府。

  位于东单大街北极阁三条71号,为怡亲王次子宁郡王弘皎的府 邸,咸丰十一年(1861年)发生“辛酉政变”,顾命大臣、怡亲王载垣被赐死,清廷诏命改由宁郡王的后人来承袭“世袭罔替”的怡亲王爵位,故此处又改称怡王府。《顺天府志》载:“怡亲王府在东单牌楼大街东。案:怡宅舍为贤良寺后,移朝阳门内北小街。咸丰十一年嗣怡王载垣获罪,以宁王裔孙镇国公(载敦)袭,故宁府今为怡府。宁良郡王宏皎,怡贤亲王次子也。” 此府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宁郡王府仍基本保持着完整的多进院落格局。大门为五开间前后廊歇山顶建筑,中启三门,檐下用五踩重昂斗栱。大门对面设巨大影壁,已无存。入大门为第一进院,院落尺度宽敞,中央大殿为五开间周围廊歇山顶建筑,檐下用五踩重昂斗栱,大殿进深很大,屋顶巍峨,正脊和垂脊上设有吻兽和垂兽;东西分设翼楼各五间,前后廊硬山顶。再北原有东西配房各七间,东侧已改建。为楼房,西侧仍为原貌。大殿之北为内寝区的门殿,三间前后廊歇山顶建筑,檐下用五踩单翘单昂斗栱。其北为寝殿,五开间前后廊歇山顶,前出三间悬山抱厦,殿身檐下用五踩重昂斗栱,抱厦部分不带斗栱;寝殿东西有顺山房各三间,前后廊,硬山顶;院落东西原有厢房各三间,现已被拆改。正院两侧各带一个小跨院,各带有三间厢房。寝殿之北为后照院,设有后照楼七间,带前廊,硬山顶;楼左右各有转角硬山房六间。后照楼原为二层,其后部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改为三层近代建筑。此王府规模并不大,但前殿和后寝形制都很完备,与乾隆《京城全图》大致吻合,是一处较好的郡王府实例。王府前部为某艺术剧院占用,后部用作一家工厂的厂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