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故事----宁郡王府

 木香草堂 2020-11-10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四)宁郡王府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四)宁郡王府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四)宁郡王府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四)宁郡王府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四)宁郡王府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四)宁郡王府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四)宁郡王府

清朝宁郡王府在东城区东单北大街北极阁三条。北极阁三条,明朝属明时坊,称黄兽医胡同,据传因胡同内有一位黄姓兽医得名。清朝属镶白旗,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小头条、小二条并人,改称北极阁三条。“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四条。

宁郡王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允祥的儿子弘晈,雍正八年(1730)封为宁郡王,他的弟弟时为怡亲王,互为声势,宁郡王府曾红极一时。乾隆二十九年(1764)弘晈去世,谥曰良,史称宁良郡王。乾隆八年(1743)清宁宫祭祖,弘晓因“失礼”,被痛斥后解除都统等职,宁郡王府的势力也随之下降。按照清朝的规定,郡王爵位世降一等。到道光二十四年(1844),弘晈曾孙奕格袭贝子,奕格去世,其子载敦袭镇国公。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后,怡亲王的后代载垣因反对垂帘听政,被赐死,朝廷把怡亲王的爵位赏给了载敦。此时,位于朝阳门内的怡亲王府已经赏给了道光第九子,就将原宁郡王府改称怡亲王府。因郡王府比起原来的怡王府规模小,人又称“小怡王府”。辛亥革命后,王府生活失去来源,怡亲王又追求生活享受,把铺面房陆续拆卖,府内主要建筑也押给了西什库教堂。后还不起债务,府前影壁等都被拆除。日伪统治时后面的寝殿改作舞厅。日本投降后又成为汽车公司修理厂。新中国成立后宁郡王府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现为国家话剧院)宿舍和排练场地。

宁郡王府位于东城区北极阁三条71号。2001年被认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