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诗歌讲座第十一讲 主讲北方

 河北廉莉图书馆 2014-05-20
  现代诗歌讲座第十一讲 主讲北方
 在我们用了很长时间讲完了意象、隐喻和象征三大概念之后,剩下来的课就是讲一些现代诗歌中被诗人经常使用的诗歌技巧。  这些技巧比起前三个概念来说,属于小巫见大巫,因此大家可听可不听。
  但为什么可听可不听还是要讲? 
 那就是对于想把意象诗歌写好的作者,和对于想读懂更多风格的诗歌作品者来说,这些都是起码的知识。与写作口语诗歌的作者不同的是,现代诗歌中喜好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意象诗歌作者,更多地在诗歌的语言个性化创造上下功夫。
因此对于个性化而非大众化的语言表述形式的追求是这部分作者的创作源泉诗歌语言的变形使用就是其中手段之一。变形能让诗歌意象变得新鲜很多诗人关注或发现了这个特点,变不余遗力地在语言变形上下功夫,是他们的诗歌更多的带有新奇的特点,从评论家的角度来说,它已经成为诗歌技巧存在而不能忽视对读者来说,这会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语言的变形首先来自于视觉的变形,视觉的变形则来自于诗人的联想能力,这是诗人的特质而非一般人的必须,因此这一变形的价值只存在于文学领域中。简单地说它反映了诗人的一种能力我们直观于事物的本质,用很规范的语言清晰地表述它这是我们社会生活规范的需要而通过变形,使被变形的意象事物成为了本质直观,则是诗人的创造也就是说,诗人看到的事物本质,就是他通过联想经过变形的本质,在诗人眼里,这个变形的事物真实存在然后将这种带有非理性的视觉物质记录下来,就成为了诗歌中的事物形态。
在诗人眼中,未被变形的事物是客观的,干巴巴的,平铺直叙的,非艺术的。
这就是诗人的特质。你有没有这种随着视觉联想着将你眼前的事物经过变形后感觉新奇的状态?
如果没有,对不起,你既缺少联想能力,也缺少创作能力,更缺少诗人的特质。当然,我特指那些追求意象诗歌的作者而言。那么,非现实的意象在诗歌语言的构成上也是非现实的,这就是变形。
 讲一个客观事物的苹果用文字“苹果”写出来,这个文字的苹果其实就是一种对于客观苹果的变形。
 这个好理解吧,在诗歌理论中这叫做一度变形 。现代诗歌的变形是二度变形,即:事物总的形状中的全部空间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的变形。
  也就是说,事物的全部关系在变形中也发生的全部变化。而这个变化首先是空间的变化
比如超越现实的变形。  他现在坐在许多年前的树桩上,许多年前断茬儿的伤口,在他树皮一样的脸上白花花地闪耀。这种“树皮的脸上和断茬的伤口”,已经排除了现实世界,形成了错觉上的变形。在思维上或者是有意(错觉)或者是故意(联想),就创造出了一种语言表述的新奇感,让你跟着他回忆和联想。再有:每到夜里,那只狗就张开眼睛,像满城灯火,50双狗眼会让人入迷,
  这样的狗眼现实中没有,而诗人眼中脑中出现了,这就形成了直觉变形,很多变形还来自于人的梦境、潜意识、白日梦等等……在认知上都带有非理性特点。我的一个朋友写过一首超现实主义诗歌,大家看看他眼中变形的事物:
 红月亮《从玻璃上滑下》

双手投降
从玻璃上滑下
自行车堆被风刮散
用麻袋倒出风
鱼和船
都牺牲

阳光在脱谷机中飘落
拥挤的文字被缝进枕头
爬满隧道
暮光昏迷
河水中煮着太阳
蜻蜓涌进车门
音乐在旅途上听着我们
麦地旋转飞起
这是他一次乘车的经历,就是个主题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就是记录下他的非理性直觉。对他来说,这些通过错觉或联想后实事物都是真实的状态。这就是超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在我们没有发现的直觉中发现另一个存在的世界,它是超经验的,非理性的,带有夸张和戏剧性效果的一次个性化体验和创作,这种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很贴近,是当今世界的文学潮流,应用与很多艺术形式中。
当我们在诗歌创作中试着使用它,在解读作品中去以对变形的解析而欣赏他,就其本身来说,就是一次很新奇的审美历程。有能力者不妨去试试。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通感
 
 【1563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