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山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与流行病学分析

 johnney908 2014-05-21

1.4.3 病原学检查 13例在恢复期行sars-igg抗体检测均为阳性。早期15例行血培养检查均为阴性,有1例气管插管后血培养为白色念珠菌。早期10例行痰培养检查均为阴性,后期培养铜绿假单胞菌4例,金葡菌2例,阴沟肠杆菌1例,大肠杆菌1例,鲍曼氏不动杆菌1例,白色念珠菌6例。未发现军团菌、炭疽杆菌及鼠疫耶尔森菌等。10例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1.4.4 免疫学检查 检测6例a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6例患者cd3、cd4、cd8与正常人比较均下降。

1.5 胸部x线表现 1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渗出病灶,在病程第3~9天(平均5.2天)出现。早期表现为斑片状阴影6例,团片状阴影5例,大片状阴影4例,云絮状渗出病灶1例。肺部小空洞形成1例,少量胸腔积液3例。单侧病变8例,双侧病变8例。6例病变快速进展为双肺弥漫渗出性病灶。

2 典型病例

首例sars患者的治疗转归:患者,男,45岁。2002年11月16日发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肌肉酸痛、腹泻。11月18日外院查血wbc3.9×10 9 /l;胸片检查示双肺纹理增粗。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热加重,并出现轻咳嗽,11月25日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9.5℃,双肺未闻及罗音。血常规wbc5.7×10 9 /l,血培养、骨髓培养阴性,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钩体抗体、出血热抗体、军团杆菌抗体、流感抗体均阴性。初按伤寒进行治疗。高热不退,气促加重。11月26日胸片见右肺及左上肺有片状渗出灶。11月28日,胸片见双肺弥漫性渗出病灶;查pao 2 60.3mmhg,sao 2 92.4%。pao 2 /fio 2 150。转入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经对症支持、抗病毒、抗炎和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等治疗。12月13日脱离呼吸机,2003年1月8日痊愈出院。出院4个月后查sars-ab-igg呈强阳性。患者入院后不久,有4位亲属相继发病。

3 治疗与转归

3.1 治疗方法

3.1.1 激素应用 14例应用了地塞米松治疗,剂量10~ 20mg/d,热退3天后,再根据x线检查情况决定是否减停。总疗程1~3周。

3.1.2 抗病毒治疗 14例应用病毒唑,其中9例与α-干扰素联合应用,4例联用更昔洛韦。

3.1.3 抗生素治疗 16例全部应用抗生素治疗。主要是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

3.1.4 免疫调节药物治疗 10例应用胸腺因子,12例应用丙种球蛋白。

3.1.5 重症治疗 7例重型病人进入icu治疗,其中6例行气管插管通气,1例无创通气。1例应用mars治疗。

3.2 转归 16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32.1±8.6天,部分患者出院后2周仍有活动后气促,有3例患者肺部有不同程度纤维化,出院1个月后复查胸片肺部病灶全部吸收。

4 讨论

sars是新出现的传染病,病原已明确为新型冠状病毒,但其流行规律尚未清楚。本组首例发病时间是2002年11月16日,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典型,sars抗体阳性,是目前已知的全球最早发现病例。何氏 [1,2] 对较早出现病例的佛山、中山、江门、广州等市首发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有相互传播的线索,属本地发病可能性大。表明sars传播是多源性的,佛山为sars源头之说不成立。本组大部分病人病前有sars患者密切接触史,表明本病有人传人的特征,并很可能是通过短距离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高热、咳嗽、气促、wbc不高、胸片异常是本组病例的最主要表现。腹泻发生率只有12.3%。较香港地区报道的66%低 [3] 。应注意病程第2周后,有近20%患者wbc可能升高,因而不能因wbc升高就排除本病。部分病人胸片异常出现较迟,本组有1例在第9天才出现胸片改变。对可疑病例要定期复查胸片,以减少误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