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证属脾肾两虚,脾虚为主。黄芪60克,党参45克,太子参、白术、何首乌、五爪龙、千斤拔各30克,薏苡仁20克,枸杞子12克,升麻、柴胡、当归头各10克,陈皮、甘草各3克。评述:证情渐重,西药量已偏大但效仍欠佳,邓师以双补脾肾之大剂,如期获效,并予自制强肌健力胶囊(主要药物:黄芪、五爪龙、党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甘草、陈皮等)与汤药同服,以取量大效宏力专之意,见机渐撤西药而未见反复,病情稳定。 也有的患者确为阴证,却有烦渴多量饮水之证。后者是指面对强敌的突袭,元气寡不敌众,就避其锐气,先予造势,医者顺其势用药,出现发烧多日不退,六气运行多次反复运行,但腹泻的排病反应始终未出现,此为元气面对重寒,采用了"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孙子兵法 军争篇》)的战略:在元气蓄积阶段即是元气诱之以利的过程,元气蓄积时间较长或六气运行反复多次进行即是迂其途,"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孙子兵法 九地篇》)。 枳壳是理气的药,因为痰的特点特别粘,容易堵窍,痰浊造成的冠心病叫痰浊闭塞。这个讲了老半天从痰论治,第一你概念反过来现在治疗冠心病不要老想到活血化瘀,老想到补气活血,现在改了,法随证变,现在痰浊闭塞的占得比例大了,一定要 想到从痰论治,它的主证就6个主证,尤其看到苔腻,它的主方就温胆汤加三参饮,7个药为主药,为了提高疗效,底下5个辅助治疗,绝对力量化苔腻治痰浊,分 利二便,把它排出去。 名老中医经验集-江育仁 11-07-08 章意 北宋医家钱乙在创立的儿科五脏辨证理论中,特别重视脾胃在小儿生理病理方面的重要性,在《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第81条中,论及脾胃病变的就有39条,提出了"脾主困"的重要学术观点,认为脾病的证候特点是脾气困疲,运化失职,升降失司。"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江氏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深入研究当今小儿脾胃疾病的发病规律,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提出"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论点,强调运脾法在儿科临床的重要性。 名老中医经验集-刘祖贻 11-07-08 章意 本文系统介绍了刘氏治疗脑病的临床经验,他重视肝、肾、血瘀辨证,强调从瘀分三期治疗脑震荡,从瘀辨治脑动脉硬化症,从肝肾血瘀辨治脑萎缩,从肝风、血瘀、肾虚辨治急性脑血管病,从风、瘀论治血管性头痛。擅从肝肾血瘀辨证治疗脑病,虽然脑病存在六因,须从六辨七治之中寻求治法,但刘氏却非常重视肝肾血瘀辨证,认为肾主藏精,肾精足则能上充于脑,使脑髓充满而能尽其所用;(二)因于痰脑病之起因于痰者,其痰为无形之痰。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 11-08-31 雨后观山 静夜... 热入血室是个很特殊的病,在热入血室这个证候中,它也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在治法上也不都是用小柴胡汤,因为我们少阳病的后面还附有关于热入血室的专篇讨论,所以小柴胡汤的最后一个适应证,治疗热入血室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暂时不讨论,等我们把少阳病的其他内容讲完之后,专门讨论热入血室证的时候,我们再谈小柴胡汤在治疗热入血室中的应用。腰背痛——十枣汤证2011-05-13 tu8tu腰背痛——十枣汤证腰背痛——十枣汤证。 《石恩骏方药经验集 11-10-09 yunhaizouyi 此为气虚血瘀,痰瘀阻络,兼肝肾两亏,精血不足,筋骨失养,宜补气活血,除痰通络,滋补肝肾,荣筋壮骨诸法共治,予复脑丸加胆南星、菖蒲内服,同时嘱家属常按摩四肢肌肉、关节,多作曲伸运动,每日由2人将患者扶起,来回挪动,以期能刺激神经肌肉组织,并鼓励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3个月后,患者吐词基本正常,四肢肌肉逐渐丰满,已能单独自由行走。此痰火扰神之证,宜泻火涤痰,安神宁心为治,予十味温胆汤加减。 名老中医经验集-焦树德2 11-10-19 自问心如何 燮枢汤由北柴胡、炒黄芩、炒川楝子、制半夏、草红花、白蒺藜、皂角刺、片姜黄、刘寄奴(或茜草)、焦四仙、炒莱菔子、泽泻等组成,对于较长时期右胁隐痛或两胁疼痛,脘闷迟消,腹部胀满,食思缺乏,胁下痞块(肝或脾大),倦怠乏力,小便发黄,大便欠爽或溏软,舌质红或有瘀斑,舌苔白或黄,脉象弦或弦滑或兼数等,因于肝胃失和、肝郁克脾、肝肺气郁、中焦湿阻、肝病累肾、肝热扰心、久病血瘀诸证,均可据证加减使用。 搜集的刘渡舟先生经验集2 11-10-20 清茶清清 另一张方子就是麻黄加术汤。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不禁拍案而起曰:“治疗湿喘非麻杏苡甘汤而莫属也。”麻杏苡甘汤组方之妙,在于麻黄一味,仅用半两,不在于多,又经汤泡,义在轻宣上焦,先开肺气,而发微汗,此乃治湿之法也。浮肿案(麻黄加术汤、大青龙汤、越婢加术汤)麻黄加术汤证——水肿案高X X,女,37岁。大青龙汤治疗风寒闭郁阳气的不汗出而烦躁,以不汗出为主,所以用桂枝、杏仁助麻黄以发表,表气得开则郁阳得发; 本书内容分为:疑难病辨治、内科病证辨治、外科病证辨治等9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