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哲学与现代人生

 johnney908 2014-05-22

  “天人合一”高度概括了中医学的整体观。人类生存的完整性应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与协调,许多疾病的产生,除了生物因素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相关的联系。有谓“七情致病”,既可直接伤及内脏,也可影响到相关脏腑气机,最后影响病情变化。

  天人相应,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在中医上有其特定的内涵。“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这里的“大纪”是自然界的大规律,即天地之道。故天人相应,即天地之大道与人的生存之道的相应。又因“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保命全形论》),故人的生存之道必须主动地顺应自然之大道,这两点是天人相应的基本前提。

  自然界之道,有常亦有变。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的是其常。“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金匮要略?第一》),这里的“害”和“覆”则是其变,即异常。自然界之道的异常,又包括太过和不及两端。如果进一步讨论,则“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金匮要略?第一》)之说。这是张仲景以四时节气为依据,对气候变化太过、不及的具体分析。可见人生于天地自然之中,不仅在正常情况下要与自然界四时气候相应,更要在四时气候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相应。这就要求人必须掌握两方面知识:既懂得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常、太过和不及之变,也要注意自身变化中的常、太过和不及之变。对于认识和防治外感病来说,人与自然双方的这六个方面是至为重要的。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素问?生气通天论》);“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素问?上古天真论》),均显示了中医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界之间是共生的,而不是对抗的关系。

  中医的一把草、一根针以及一套至今魅力不减的理论体系,济世救民,普渡众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更是一种主义,“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取之有道”等这些理念的推行,是中华文明得以长寿的根本秘籍。

  “辨证施治”则是中医数千年锤炼出最亮丽、最辉煌的一章,“八纲辨证”为其详实的内容:就事物的类别,可分为阴证与阳证;就事物的定位,可分为表证与里证;就事物的性质,可分为寒证与热证;就事物的正邪,可分为虚证与实证,其中,阴阳两纲又可以概括其他六纲。于是,错综复杂的事物在中医手中变得有条不紊,纲目分明。

  以临床的“见效”为基础,《伤寒论》及《内经》等中医巨著不仅是医学史上的经典,至今仍属科学著作。与早已不具临床指导意义的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不同,它们依然是临床实践的有效指导者。张仲景上继《内经》、《难经》等先贤理论和经验,内迫于伤寒时疫流行,外因于两汉天文学之启发,而后补既往古典外感理论之未密,他高于希波克拉底就在这地方。这一点,只有印度医学的《罗迦集》堪与其比肩。

  2  从全息论到亚健康

  传统中医学从宏观看事情,着重整体观,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强调内外环境平衡和“扶正邪”,侧重唯心和唯物辩证法。

  在外感病的发病和预防上,中医与西医的观念相去甚远;主要是中医强调多因素的相关性,西医则强调外来致病因素的决定性。对于外感病,中医固然关注外因,但更重视内因。尽管中医无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之说,但保持人体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的“阴平阳秘”、“正气存内”,又岂是西医免疫之说所能涵盖。

  大量身心疾病临床资料证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加拿大生物学家selye在20世纪30年代便提出了应激学说[1]:个体在客观条件的刺激下,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可使人体内稳态发生改变。

  生物全息论的演绎,说明从人体部分投射全身的崭新理论,例如舌头、耳朵、足底乃至眼目,均能反映全身各重要脏腑的功能状况,故舌针、耳针、足底按摩相继发展,既微妙亦难以想象[2]。从一部分看全部,正是见微知著,处身于变化万千、信息爆炸的时代,国际局势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2003年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树立了人类医学新的里程碑。接着干细胞和克隆技术,器官乃至生命可以再创造,令人叹为观止[3]。无疑,现代医学趋于精微,中西医学各放异彩,互补不足。笔者相信未来医学领域,会是“个体医疗”的新世界:从基因乃至全人,动态地、有机地配合先进诊断,度身订做地治疗[4]。现代全息论带给人类新的启示,从一粒沙子看世界,从微观到宏观。所以先贤强调自然,他们2000多年前,以哲学家的睿智、颖悟,揭示天人、物我,尤其人与人之间的相依统一。本来万事万物,尤其人事,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如果你不存在,我也就失去依赖生存发展的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