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今墨临床经验集》评介

 火天大有_元_享 2014-11-25

    施今墨先生系浙江萧山县人,生于一八八一年,卒于一九六九年。少时从其舅父学习祖国医学,刻苦钻研,博览医籍,撷中西医之长,从医六十余载,经验丰实,疗效卓著,誉满京城,名贯全国,素有北京四大名医之称。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祝谌予等同志整理的《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整理了施老建国以来较完整的病案二百一十二例,记述了施老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该书的出版,为发掘、继承、丰实祖国医学宝库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该书是以病案总结的形式,将二百一十二个病例分列于内、妇、儿及其它疾病四大门之中。内科病分为外感病和按现代医学的生理系统分类。如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有的则按病种分类,如风湿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症等共计一百三十五案;妇科分为经、带、胎、产和妇人杂病,共计二十六案;儿科疾病中包括外感、麻疹、惊风瘟毒等融为一篇,共计一十九案。而把不易归于上述门类之中的病案,列入“其它疾病”之中,共计三十一案。

    该书凡某系统或某病之首,皆冠以《论……病症治》一节。对上自内经,下及近代的著作,撮其大要,陈之以理,晓之以法,重点突出地介绍施老对本系统或某病的独特见解和辨证论治的经验,使读者在未阅医案之前,先有一个简明的轮廓,具有提纲挈领之妙。其后以中医辨证分为若干证型,凡经西医诊断者,明确有西医病名者,则在证型之后附于括号之中。如心脏病,先论心脏病的证治,下则分别介绍“心阳不振心悸水肿案”;“风湿入络身痛心悸案(风湿性心脏病)”;“营血亏虚心悸目弱案(风湿性心脏病)”……。每例案后附有按语,明示其长,便于得其要领。现就施老的主要学术思想评介如下:

    施老热爱中医事业,素主中西医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他曾说:“中国医学,古奥玄深,寿世保民,已具有数千年悠久之历史。诊断治疗之法则,善用之,知者,往往得心应手,效如神。绳之以今日之实验医学,则知其意义亦复近似……宜以科学方法阐明之,讲通之,整理而辑述之。若者可用,用之;若者宜弃,弃之;是非得失,慎定详审,庶几医学日进。”远在六十年前,施老即有此创见,确属难能可贵。特别是他认为:“学习、继承祖国医学理论,必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观点,充分体现了施老治学严谨,学用一致的学术思想。

    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而八纲辨证为中医诊断学之圭臬。施老积多年的临床实践,深感八纲辨证之不足,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所以气血的盛衰,反映了脏腑功能的强弱。同时气血的病理,也同样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所以,他主张:表、里、寒、热、气、血为八纲,阴阳则为总纲。提出“十纲辨证”之说。认为即或外感病也无不伤及气血,不辨气血,治疗则不确切。书中论外感病证治中讲到:“辨气血,即分清层次,邪在卫气,治之较易,邪入营血,病情严重。”在《论呼吸系统病证治》一文中说:“以余之体会,气血在辨证中亦属重要……。例如:气管疾病,大多由外感引起,如表证。病在气分,若早用血分药物,常致发动阴血……。若病邪入里,已在血分,而仍用气分药,常致耗血伤津。由是辨气血在余临床临证方法中亦占重要一席。”说明施老的十纲辨证学术思想是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来的。

    施老治病必求其本。认为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的升清降浊是人体气化功能的枢纽;肾是先天之本,系五脏之精气,为元阴元阳之寓。故脾肾病必波及他脏。而他脏有病,久必伤及脾肾。所以,重视脾肾的调理,就是治其根本。如肺损补脾,肝损补肾等,具有未病先防,五脏相关学说的意义。读者可从中收到良好的效益。

    施老不仅擅长内科杂病,对外感杂病的认识也有独到之处。他认为外感风寒、风热、风湿之感冒,人们多强调外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主张“不论其为外感风寒或风热,不论其为传染性或非传染性,必须外因内因相合起来看。”是机体内部先有热才易外感。机体阴阳气血平则不易受邪。诚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毒,服只能害。”故而创七解三清、五解五清、三解七清等法。解外清内,更重视表里邪气轻重之异,慎酌药物剂量之比例,各有偏重,验之临床每多奏效。

    施老不独对辨证论治有着独到的见解,对组方用药亦精于配伍。认为用药如用兵,主张辨证必明,用药适当,组方灵活。施老善用复方,数方化裁治疗病情复杂之疾虽是药味多,却多而不乱,量多不重,君、臣、佐、使各禀其位,组方严谨。病案中大多体现了这一特点。不仅如此,在用药上还特别善用对药,往往寒热并用,表里同治,升降兼顾。每多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脏一腑的药物相互搭配。可以看出施老对中药学、方剂学的深入研究、运用娴熟、得心应手、每多取效的特点。

    辨证论治,是中医之精髓。从该书所附的病案,即可得到有力的证明,这一特色较为突出。如外感病中,即有风寒袭表、外感表虚、表寒里热、半表半里、热入血室等不同,又有湿邪内伏、暑温、暑风、瘟毒发厥、湿温之异。从所列糖尿病来说,在现代医学中仅是一个病,但施老却辨为九个不同证型。再如神经衰弱症,施老所治的十六个病案均不雷同,充分说明施老辨证详明,法度谨严,用药灵活,治病确能师古不泥,自出机杼。不以医生个人所好和习惯成为温补派、寒凉派……。疾病变化万千,不应以主观意识决定客观实际的优良学风,具有熔伤寒、温病于一炉,集各家之长而活用的独特风格,对读者阅后如何避免门户之见,正确理解经方与时方的关系,更好地提高学术水平和临床辨析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科古称大方脉,所治疾病非常广泛,既要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又要广搜博采,旁及妇、儿、眼等科,以适应患者的需要。这一情况,在施老临床经验集中亦有所反映,如所治医案,除较多的内、妇、儿科疾病外,尚有瘿瘤、牙疳、颈瘤、骨疽等一些外科疾患。于此可见施老学识渊博,精通各科,真不愧近代医学大家。像这些地方,均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该书在分类上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这是因为该书是根据施老在建国初期所诊治的医案整理而成。这是由于当时中西医结合工作刚开始提倡,条件尚在初创,病历书写缺乏完整的西医诊断,加上中西病名尚未统一所造成的。如其它疾病中收入了“少阳风热,耳道肿痛案”。案中在辨证立法时,已明确指出“……外感风邪,风热相搏,遂致耳道肿痛,舌苔薄白是属表证,脉浮数者,风热也,当疏表清热为治”。根据治病求本的理论,本案似应放在外感疾病之中较宜。

    以上,是我初步学习的一点肤浅体会,极不深刻和全面,这有待读者自己认真学习和钻研了。我深信,该书对西医学习中医和广大中医工作者来说,都将有较大的帮助和教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