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伟建:对投机的偏见与“T+0”恐惧症

 原野奋斗 2014-05-22

市场成了植物人。沪市平均市盈率降至10倍以下,一些大盘蓝筹股甚至三四倍;市场交易清淡,沪市连日来成交量徘徊在500亿附近;长期不交易的僵尸账户日益增多,投资者宁可去投资年收益率仅为四、五个百分点的余额宝,也不愿投资年股息率达六、七个百分点且有巨大资本升值潜力的蓝筹股。

利好消息已不能激发市场的热情,中性消息往往被视为大利空,投资者们成为惊弓之鸟。种种现象表明,市场已经失灵。

市场何以失灵?笔者以为,市场失灵现象的背后,是相关市场主体长期以来对于投资、投机概念的模糊认识以及在这种模糊认识支配下的对投机的偏见和种种不合时宜的行为举措。

什么是投资?这一概念最权威的诠释当属“股神”巴菲特的老师、证券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给出的定义。格老认为,投资是在透彻研究的基础上,在确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满意收益率的行为。

按照这一定义对号入座,可以说,包括众多的散户和披着专业外衣的机构都称不上为投资者。A股市场真正的投资者寥寥无几。

当然,格老关于投资的定义只是众多关于投资定义的一种。投资投机边界界定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尚未对“投资”、“投机”的定义达成共识的背景下,却在侃侃而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倡价值投资,抑制过度投机”。

强调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言下之意,投机者的利益难道要被漠视甚至被侵犯?提倡价值投资,听起来是没错的,但什么是价值投资,什么又是没有价值的投资?抑制过度投机,但什么是投机,什么又是过度投机?目前市场参与者中多少是投资者,多少又是投机者?

这些模糊口号的背后,是相关市场主体对市场本质的肤浅认识,而肤浅的认识又导致对市场行为的偏见和管理市场的行为失当,致使市场失灵,成为“植物人”。

面对低迷的市场,前一段时期有关推出“T+0”交易结算制度的呼声再起,但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非同寻常的是,中央银行也对资本市场的“T+0”给予极大关注,其一份报告中指出“T+0”会助长投机,给市场带来高风险。

真是这样吗?至少在目前不是的。我们没有看到有多少人拿着现金前来投机,甚至面对诸多优质的投资标的,人们连投资的兴趣都没有。助长投机无从谈起。什么是高风险?门可罗雀,市场功能丧失,居民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资本,资本市场难以服务于经济增长,这些才是最大的风险。

经济发展离不开活跃的资本市场,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必须要有足够的市场参与者。面对目前失灵的市场,当务之急是活跃市场,聚焦人气,尽快恢复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使之服务于经济。为此,及时推出“T+0”、取消涨跌停板等有助于市场活跃的举措是十分有必要的。

当然,“T+0”也不一定是治疗市场失灵的灵丹妙药。提升市场信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给市场“治病”,首先要找到病因,找到发病机理,然后才是对症下药。如果认识模糊,观念错误,那是一定治不好病的。

资本市场应该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理念最先进、反应最迅速的市场,然而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投机讳莫如深。抑制投机成为一个貌似正确的市场管理指南,但实际上,投机是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了投机便没有了市场。在市场活动中,更是难以区分投资和投机、投资者和投机者。在期货市场中,如果缺少足够的套利力量,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的基本功能便无法实现。

因此,投资者和投机者应同样受到尊重。如果你没有能力对投资和投机、投资者和投机者加以区分,干脆统称他们为投资者或市场参与者。

只有消除了对投机和投机者的偏见,才不会对诸如“T+0”或取消涨跌停板这样有利于激活目前失灵市场的制度反应过度甚至谈虎色变,引导市场自身的力量发挥作用,市场“植物人”方能被唤醒,市场也才能从失灵状态回归有效运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