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来源是什么?这样说对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说法?

 pgl147258 2014-05-22

【venus的回答(35票)】:

源于药物的副作用。目前的药物还没能够具有极其精准的靶向性,换言之,一种药物不仅只有单一作用,那么那些与治疗无关甚至对机体有害的作用,就是所谓的“毒”。

这种观念在祖国传统医学里尤其明显。中医重食疗,重调养,重预防,“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在西医,则注重循证医学证据,注重平衡利弊,利用统计学来计算利大还是弊大,大多少,是否值得。这里的“弊”就类似中医的“毒”。

至于为什么是三分,我想大概属于心理学范畴。就像人们评论伟人功过,总喜欢三七开,大概“三”就意味着少数,“七”意味着多数,已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了。

【张婧的回答(6票)】:

这说法是基本没错的,因为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除了可以治病的化学成分,其中也包括没有治疗作用的无效成分,甚至有有害的化学成分。

无效和有害成分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因为制药过程无法把有害成分完全提炼出去,有些是因为对药品的一些物理作用而必须加入。

同时,三分毒的意思也包括药品的副作用,比如有些药虽然可以加速体内物质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速度,但同时根据这个药品的作用机制,也可能加大肾脏的负荷,所以也可能对肾脏有害。

所以请客观的看待药物,不能依赖药物,也不能排斥药物。医生开药一般会跟患者说明大概的副作用,患者可以和医生商量来做决定选择那种药物。

【诺铁的回答(2票)】:

中药的原理是以药性之偏纠人体之偏

有偏性的药用在“不偏”的正常人身上就必然是有毒的

【李海潮的回答(1票)】:

这句话应该是主要说中医的,而中医药的理论就是以毒攻毒,所以是药三分毒,但是中医之所以用神奇做幌子就是因为缺乏科学的依据,所以希望更多人参与到中医药的研究当中来

【文谦的回答(1票)】:

拿传统医学来说,这个有一定根据但是肯定也不全对。中医讲究平衡,所谓过犹不及,所以所谓的“毒性”中医的定义就是疗效以外产生的负效果,比如治咳嗽咳嗽虽然得到缓解,却出现了腹泻。所以是药三分毒从中医来说,主要是

1、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把药品分为三类,其中中品下品都是有治疗效果而有一定毒性的。比如轻微的像细辛半夏之类对人体有刺激和麻痹作用,但不致命。有大毒的如巴豆、马钱子、砒霜等有效但是太毒。

2、在一定剂量内是无毒的比如人参、何首乌这类补药,以前认为可以长期服用有益身心,但是后来西方人发现人参何首乌有抗衰老的作用,使劲吃,结果吃出各种病症来,导致这些药一度遭到西方抵制。所以看似无毒的过量以后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3、第三类就是中药有寒凉温热等药性,如果一个上火的人还给他服用像附子干姜这样大热的药,一定会出问题,这也算是一种毒了。一个本来是中了寒邪的病症还使劲用寒凉的药物,就会产生腹痛腹泻加重病情等情况。

所以综合起来是药自身有毒,或者无毒的药物使用过量,或者药物使用错误都导致中毒现象,这才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吧

【桂武通的回答(0票)】:

没有学过中医,所以对中医的理解都是比较理想化的

我觉得中医更习惯把人看做一个系统

生病了就像系统被入侵

吃药就相当于用另外一种势力来反抗入侵

当然战场是你的身体

碰到小病不愿意吃药大概是不想引入第三方势力

【Zion的回答(0票)】:

药物是通过影响人体自身运转机理的某一步骤或某几个步骤来达到调控人体状态的效果。

而人体运转机理涉及千万种物质、连接结构和代谢过程,通过药物调控对人体的影响范围也无法全面罗列。

FDA对药品的评价是效用/风险对比,只要对目标疾病的疗效对人体的益处明显大于干涉人体机理所带来负面作用风险,药品就可以批准上市使用。

化学和生物药物往往是提取单一有效物质(化工原料合成精制或天然物质提纯)或者研究人体内的蛋白/核酸结构,来对应合成某一种以分子作用机理推测(QSAR研究等)能够起效的分子。再通过观察动物、人体实验验证效果是否大于风险。虽然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投入大量调查工作和细致严谨的计算以及精密仪器的使用,但结果是,最终对人体的影响结论仍不能笃定地说很严谨(随便找两张药品说明书就能明白)。不过好处是只要科技还在发展,对人体了解和掌握得越多,就能做出更安全可靠的药物。

中药的理论依据是历史上的医药专家对入药动植物、人体乃至天地万物运转机理的总结,有许多经千年至今颠扑不破的有效治疗方法,也有无数被人误读或无法验证、重现的治疗方法。其中有效的中药比起化药最大的优势是中药的物质-疗效关系比化药更可靠(原因嘛,样本量大,流传时间长),同时中药的毒性因为往往涉及多种起效物质而更加难以观察论证,有“是药三分毒”这样的话流传下来,估计也是因为古人对药物的研究没有现在精细而往往出现无法控制的副作用。

总之,所谓的“毒性”,不应该理解为武侠小说一般的“致死性”,只是各种物质对人体所带来的是提高生命质量或降低生命质量的结果。

 再跑题一下,至于生命质量,拿抽烟来说,对老烟枪来说没有烟抽才是生命质量的降低,对喜欢新鲜空气的人来说烟则毫无疑问是“毒”药,更不用说“安乐死”这样涉及“文化”“社会”乃至“哲学”的命题,所以这样下去又会扯到精神健康这么玄妙的东西。总之,人要对自己的生命保持热情和责任是很不容易地。

【苗力的回答(0票)】:

是药三分毒的一部分意思是,药物进入体内后,到肝脏降解,去肾脏排泄,对肝和肾都有影响。

【竹千代的回答(0票)】:

这句话提出来是虽然是针对中药制剂来说的,但对于西药来说“是药三分毒”也同样有道理。

“三分毒”可以有两种理解:

1.是指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这方面。

   西药多为化学合成药、生物药,其药理作用通常是作用于体内的靶细胞、组织等,从而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这时候药物除了对病原细胞代谢产生影响外,对正常细胞代谢也或多或少有影响。严重的就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而副作用的定义就是与主要作用同时产生的继发效应。这种效应不一定是相反的效应,但常是不必要的或毒性的即除治疗以外的作用。

2.还可以从耐药性方面来说:

   如果药吃的过多、过于频繁,会使体内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加,下次生病时必须加大剂量。

  比如对于感冒来说,大部分的缓解感冒症状的药品都是抗生素类,而长期服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所以除非大型的流感爆发或长时间有感冒症状时才需要服药,其他情况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调节进行恢复。如果频繁服药,对机体来说也是有“害处”的,也就是“三分毒”。

产生这种说法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凡事要有度”,不能“病急乱投医”。

【贾铭的回答(0票)】:

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是很正确的

【我是学中医药的哦】

首先,传统中医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类药

很多药物都有毒,但有些没毒的,怎么说呢,中草药成分复杂,直到现在我们都对它们了解的很有限,更别说在古代,缺乏化学探究手段的老祖宗了,他们对药物的认识全凭经验,有很多古代判定为

【无毒】的药物,经过现代化学分析,认定是

【有毒】的,只不过因为毒性较小所以不明显,一般不被发现,很多中药长期大量服用会有肾毒性,所以最好不要把药当饭吃——有个孩子把板蓝根当饮料喝,结果就喝成肾衰了。

药物不是食物。我觉得宁可相信

【是药三分毒】,也不要相信

【药食同源】。保险起见。

更何况现在我们国家的中草药种植、加工、炮制过程中,存在农药残余过量,重金属超标等很多问题。

还有一些矿物药,比如朱砂,是硫化汞,比如砒霜,也是可以治疗癌症的,比如自然铜,磁石等等

动物药有毒的也很多,比如毒蛇,当然这种毒是很珍贵的。

不一一列举,不过再提醒一句,相比西药,中药的这点毒副作用简直不值一提。

区别是,西药的毒副作用会明确标出,看的你都不敢摄入。

而中药,我们很多时候只能耸耸肩,谁能完全确切知道呢?

【毛文欣的回答(0票)】:

我估计这话是古人用无数鲜血换来的~~~~尝试警告人们吃药要遵医嘱 自己乱吃要出人命的(或者生病)比如说现代科学不是验证好几味中药对于人体有严重伤害么 那么也许估计当时的医生在当时的条件下可观察到这种情况就得控制药量。不允许患者自己吃 古人似乎都是自己抓药的 靠自觉

【宋锴锴的回答(0票)】:

我想问什么是毒?对你吃了有不良反应的就是毒。

你今天吃了海鲜,拉肚子了,那对你来说,这个海鲜就是毒。

中药也一样,他主要是去调理你的阴阳,虚实。

但是这药比如是补虚的,那他的三分毒就是实。吃过了,你可能就实证了。

【负二的回答(6票)】:

这是一句民谚,来源不可考,并且,它是错的,“古人云”的玩意放到今天,基本都是错的。

简单枚举,片面强调药物副作用,是典型的以偏盖全的逻辑错误,体现了传统形式逻辑的局限性。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