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清朝最另类的王爷?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5-22

南锣鼓巷东侧的第一条胡同,叫炒豆胡同。小巷深处的这座大宅院,就是著名的僧王府。有清一代,封了100多位王爷。这些王爷不都是满族人,还有蒙古族的。蒙古王爷最有名的就是僧格林沁,当年僧王府的第一代主人。僧格林沁,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成吉思汗的弟弟哈萨尔第26代的孙子。

谁是清朝最另类的王爷?



     僧格林沁把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都消耗在不间断的征战中,与亲王的奢华生活基本无缘,是个另类王爷。清咸丰九年,僧格林沁率清军抗击英法联军,取得了大沽口炮台保卫战胜利,这是1840年以来,中国军队抵抗西方列强入侵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清政府对僧格林沁大加封赏,僧王府也就越修越大。

      僧王府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分为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王府的前门开在炒豆胡同,后门则已经到了板厂胡同,众多的院落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占据了板厂和炒豆胡同的大半。现在的73、75、77号院都是当年的王府所在地。1865年5月18日,僧格林沁率一万多人追击东路捻军,陷入捻军伏击圈,全军覆没,55岁的僧格林沁也一命呜呼了。

谁是清朝最另类的王爷?


     炒豆胡同的东头是僧家祠堂,祠堂由仪门、享殿及配殿构成,二进四合院式建筑。宽敞的院落布局,气派的建筑造型,精美的琉璃屋顶,无不显示着当年主人的荣耀与威严。把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内,这在清朝是不多见的,它显示了僧格林沁当时的显赫地位。清朝末期,僧格林沁家族走向衰落,这一片庞大的房产也被僧王的子孙们拆分、变卖。1954年,僧王府大部分房产被煤炭部买去,当了职工宿舍。时间走过了一个多世纪,昔日的王府贵族早已湮没在岁月的烟尘里,如今,在静静的青砖灰瓦间找寻当年的气息,想象旧日的时光,是无数游人走过胡同的最爱。

     东四十四条西口路北93号院子,有好几排高大、古旧的大房子,这地界儿早年间是肃王府。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现如今正义路东边北京市人民政府位置的肃王府,被日军强占。《辛丑条约》订立后,肃王府成为日本使馆。荣禄就将十四条的府邸转给末代肃亲王善耆,成了新肃王府。肃亲王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首任肃亲王是爱新觉罗·豪格,为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

谁是清朝最另类的王爷?



     末代肃亲王名叫善耆,是豪格的第九世孙。善耆这个人,在清末的满族大臣中,还算是有能力、有见识的一位。但是辛亥革命的时候,他反对清帝退位。清帝退位后,他不择手段一门心思复辟大清江山,甚至认敌为友,勾结日本势力从事复辟活动。肃亲王家最有名的,是他的第14个女儿。1906年的夏天,这个女孩出生在了东四十四条,王爷为她取名爱新觉罗·显玗,后来她被父亲送到日本,成为了日本浪人川岛浪速的女儿,川岛浪速还给她起了一个日本名字,叫做川岛芳子。解放后,肃王府成了北京袜子厂。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袜子厂不灵了,这里又修建了公司云集的写字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