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鹫安德 2014-05-22

多行不义必自毙

 

史书春秋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典故中有一句经典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说违背正义、伦理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招致与周围的人离心离德,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自取灭亡。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经常琢磨着坑人、害人,唯我独尊、骄横自大、违背“五常”,沉迷于“十恶”还自我陶醉的人,身边很少有簇拥者,永远也成不了社会的主流。没有谁愿意与一个不仁不义的人交往,没有谁愿意与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亲近,没有谁愿意与一个心肠歹毒的人为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谁都希望与智者结伴,谁都希望与善者交邻,在潜移默化中分享生活的乐趣,追求生命的纯洁。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的“道德”,强调“做人以德为先,做事以仁为首,处友以义为重”。道德有高尚、一般和低劣之分,体现一个人的修养。道:就是自然规律,德: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不尊重客观规律,违背伦理道德必然招致灾祸。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对当年的大跃进可能还记忆犹新,这代人从小受到“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舆论思想熏陶,普遍树立了以苦为乐,以奉献为乐,人定胜天的雄心壮志,这些人信心百倍干劲十足,但效果有限。客观地讲,这种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精神,鼓舞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士气,这种精神大大激发了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是新中国战胜艰难险阻,打破国际敌对势力封锁,改变国家一穷二白面貌的强大精神力量源泉。但是,这一理论只是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却忽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只知道单纯的改造自然,却不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其结果就是将国人推向了饥饿的边缘。

不讲科学、不信客观规律是绝对不行的,宇宙世界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运转的,人也不可能例外。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智慧的眼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法则,总结出了《四书》《名贤集》《朱子治家格言》告诫后人,鼓励人们恪守“四维、五常、八德”规范个人行为。告诫人们“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警示后人“厚德才能承载万物;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离地三尺有神灵;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多行不义必自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凡是有因必有果,就像你种下了黄瓜,不可能长出番茄一样。心存感恩,多行善事,福禄自然就会追随你。上欺下骗,恶贯满盈,福禄自然就会远离你。俗话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不掂量自己的德能,削尖脑袋攀附权贵,谋求更高的位子,一旦出了名人就死了,有些官员一提升就病了,有的人家里刚置办完新房子,人就生病或者去世了。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他的德行跟他的家庭、地位、待遇、福报不相匹配。一个人不具备担当更大责任的德行,而非要让他去承担,后患无穷。就如同载重量一吨的卡车,你非要装上三吨的东西,不仅是车轴、车梁、车胎受不了,发动机很快就会报废。

做人要少一些欲望,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但行好事,多读书,提升自己的气质;常行善,抬高自己的运势。莫问前程,功到自然成。为善不昌,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殃,相信殃尽定昌;为恶不殃,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昌,知道昌尽定殃。西汉时期有一位智勇双全的猛将---李广,因为一次偶然的杀孽,造成终身乃至子孙受累。李广出生在汉朝兵荒马乱的年代,才气过人,胳臂长,从小练就了骑马射箭的超高本领。因为善射箭出了名,汉景帝即位时,提升为大将军,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汉武帝在位时,派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李广来了,都畏惧得相率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李广一次外出打猎,看见草中一块大石,误以为虎,随即张弓射箭,正中大石,近前一看,箭头深没石中,心中十分惊奇,感慨自己竟有如此功力。就是这样一个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的大将军,自己不懈追求的“封侯”唯一愿望,到死都未能实现,最终落得个拔剑自刎,在遗憾和悔恨中了却了自己刚毅的一生。李广的遗憾是自己怀才不遇,付出那么多竟然没有得到上级赏识,苦苦追求的进爵愿望竹篮打水。论个人操守,李广是一个早应该封侯进爵的人,他一生为人还非常清廉,爱护部属。每得赏赐就和士卒共享,为官四十多年,死后家无余产。生平治军宽简,带领军队,遇到粮运不及时,发现水源,士卒不尽饮,李广不近水边,士卒不尽吃饱,李广决不先食,因此,士卒都乐于追随,听命效忠。然而,李广 犯了天道大忌,他悔恨自己当初不该使用诈术,诱羌兵八百多人投降,加以坑杀。后悔引恨,为时已晚。因造了极重杀业,致使福禄尽损,不得善终。

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自己的努力被周围人认可,自己的付出被上级赏识。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开心、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心态要不得,逼迫别人走投无路就是造孽缘,不仅自己运势受损,有时还会殃及后人。李广身业不善,子孙受累。他膝下三个儿子,都是英勇善战的神射手,不料老大老二英年早逝,老三吃了败仗,投降敌国,株连家族,后代从此一蹶不振。

做人要厚道,“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多少年来始终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始终以特殊的魅力感染 着每一位炎黄子孙,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不知道教化了多少人,真正的功德无量。它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匡扶正义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市场大潮的跌宕起伏,人们的传统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之风大行其道,导致同事之间勾心斗角,同行之间尔虞我诈,同僚之间你争我夺。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得不到惩罚,导致人与人之间感情淡漠,冷酷的生存环境对人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压抑,拯救恢复传统道德文化,已然成了推进社会文明的当务之急。无数有识之士率先垂范,直抒胸臆,倾诉柔肠,褒奖赞同,针砭时弊。期盼着能对周围人有所启迪,正己育人。期盼着中华古老文明再次发扬光大,让人们积善成长;期盼着文明之花香遍祖国大地,使华夏繁荣和谐。

作为现代社会人,道德修养必须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必须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思想作为。必须大力提倡“以德为先、以善为首、以仁为上”的优良文化,来塑造人的品质;必须大力讴歌“知礼、尚德、以诚待人”的优良传统,来弘扬传统习俗,必须大力推崇“知伦理、讲正气、走正道”的优良作风,来引导社会风尚。让那些违背客观规律主观臆断的人失去市场,让那些昧着良心尽做坏事的人早日醒悟。佛家有一句谚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其意义就是告诫人们断恶修善,忏悔业障,改过自新,远离道德的惩罚,还良心一个清净,给道德一次提升。常言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吏无德不为”。德是民族振兴的基础,德 是个人发达的前提。如果你乐意积蓄昌业,福报子孙,就必须常思自己之过,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有德之事。“马有垂缰之义,犬有湿草之恩,梅鹿见食等成群,无义之人可恨”是流传几千年的民间谚语,善良的语言渗透着人们对邪恶的憎恨,朴实的文字反映了人们对文明的向往。在大力弘扬传统文明的今天,无情无义的人将没有立足之地,无品无德的人必将被社会淘汰。尊崇道德是每个人成家的基础,匡扶正义是每个人立业的责任。从历史画卷中我们窥知,只有身心清净,天清地宁,我们的福德才能积存起来;只有高风亮节,淡情寡欲我们才能彻底的远离祸殃。让我们相互关爱,相互提携,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一起来做越来越有福气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