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里的情:冲冠一怒为红颜之宫花寂寞红

 紫色梧桐318 2014-05-22
唐诗里的情:冲冠一怒为红颜之宫花寂寞红




                           图片




     古代君王什么都要占有,后宫里养了几千美女,供其一人淫乐。你说,忙得过来吗?特别是有些女人天生一付媚态,具有超群的勾引男人的本领,这样,使宫中“三千恩爱在一身”,极大多少的女人没有机会沾一点君王的雨露。这还在其次,最可怕的是宫门一入深如海,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直到死亡。所以,进了王宫,一般都希望有机会为后为妃,生个儿子当太子,这样才有希望能够安享幸福。但这样的情况又何其少也!所以,极大多数的宫女新去都很痛苦,难免有怨言。善解人意的诗人感到这是诗歌非常好的题材,于是,从汉朝开始,就有了宫怨诗。最著名的是东汉的班婕妤,她先为汉成帝所宠,后成帝复宠赵飞燕姊妹,班婕妤恐祸及己,请求在长信宫供养太后。从此以后她在长信宫了此一生。传说她曾作《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诗好像是作者自言自语:我新近裁了最好的丝素,它好白好白,如同霜雪一样,用它做成合欢扇,这扇子圆圆的,像满月一样,送给你——我心爱的人儿!让它经常地伴着你,轻轻摇动,便有阵阵微风送来凉爽,使你惬意。但我害怕秋天的来临,秋天的凉风一吹,你就会把这扇子丢在箱子里,对它再也不思念了,恩断义绝,忘掉了它对你的情意。你说,我这担心是多余的吗?
  王昌龄根据班婕妤的遭遇,写有《长信秋词》五首。如其三云: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曙色微露,金殿已开,这个宫女就拿着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所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也。打扫完后,就拿起团扇,随意摇动,暂时的空闲给了她沉思的机会。想当初,她是被宫中太监从民间选进宫里的,带着希望,带着恐惧,带着忧虑,她来到了这座身不可测的宫殿,希冀能得君王恩宠,为家庭,为父母争得荣耀。但到了这里以后,除开了每天打扫之外,还要侍侯后妃。本来的希望,就像西天的云霞,虽然美好,但何等的飘忽。想自己美丽的容颜,竟然不如在宫里飞来飞去的寒鸦。这寒鸦尚且能够进出昭阳宫,看到皇上。而我在这里已经很久了,连皇上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这不是很可悲吗?
  其四云: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上面那首主要是客观的叙述,而这一首却是细致的心理描写。想不到自己进入王宫后连见君王一面也难,这辈子就这样薄命吗?想啊想,一直想到入睡,在梦里,自己竟然见到了君王,而且很得君王的眷顾。这是真的?她暗问自己,突然,醒来了。西宫里灯火通明,她知道,又是君王在那里夜饮。许多美人通过宫中楼阁间的复道来到那里,人们热闹异常,进行狂欢。而自己,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天明。
  李白也写过怨女诗。他的作品更含蓄,更耐人寻味。如《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属乐府中的《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一起,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这首诗真可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深得骚人之旨。一个宫女,久久地立在玉阶那边,望着秋月,那月儿好圆好圆,但月儿圆,人却不圆,自己呆在深宫之中已经多年,从不见君王驾临,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他的宠幸呢?时间长了,露水悄悄地降落,把她的罗袜都浸湿了。她感动有一丝寒意,就退进屋子,放下水晶帘,仍然望着那个她寄托着希望的圆月。
  全诗无一怨字,只抓住一个“望”字来描写她看月亮的情景与神态,然而,正是这样的望,生动细致地表现了她内心的怨恨。生活于这样的环境里,真的是身不由己,想大声诉说自己心中的愁怨也不可能。因此,与其说这位心怀怨恨的宫女很有修养,倒不如说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连大声发泄的机遇也没有。
  如果她生活在民间,遇到男人不淑,也许会像快嘴里翠莲那样,不把丈夫骂个狗血喷头才怪哩!
  李白还有一首《怨情》,明说是怨,却不知道怨从何来:
  美人卷珠帘,深坐独颦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这个美人儿把珠帘卷起来,长久地坐在那里,只看到她脸上泪痕阑干,如梨花带雨,不知道她心里究竟在怨恨谁。可能是她的爹娘,爹娘把她嫁给了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她得不到欢乐,也没有自由,成天生活在痛苦之中;也可能是丈夫,那个好吃懒做,四体不勤的男人,对她颐指气使,为所欲为她从来就没有尝到新婚的欢乐;也许的心上的那个人儿,离开了之后就与她再也没有联系了,始乱终弃,叫她以后如何做人?这是她一辈子最大的伤痛……总之,诗人用极为精炼含蓄的笔墨写女子之怨,我们不知道她究竟恨谁,但又何必知道她恨谁呢?只要知道她的心里非常怨恨,带着悲伤。
  需要说明的是,这首诗不一定是写宫女,它最大的可能是描写一个贵族女子的愁苦心情。


         图片



  元稹有一首小诗《行宫》,写得很有深意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的这首《行宫》寥寥二十字,却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白居易诗里的“上阳白发人”。白居易《上阳白发人》里说: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   ……
  莺去燕归长悄然,春来秋往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    ……
  这些宫女天宝末年从民间征选而来,因为长得特别美,被杨妃看到后就“潜配”到上阳宫为宫女,连君王的面都没见到。就这样,在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美好的青春早已化为云烟,昔日的美女变成了白发苍苍伛偻宫人。元稹用高度浓缩的语言回顾历史,抒发感慨。先是对冷落无人的古行宫描写,里面的花寂寞地开着,无人培育,更无人赏玩。在玄宗时,那里可是一个非常热闹繁华的地方啊!为什么如今变得这样了?诗没有回答。却转过笔来,写宫女们在穷极无聊的时候坐在那儿说着玄宗及当年的一些事情!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诗里为什么不写其他的事物,却只描写花而寂寞地开着?那些宫女们为什么“闲坐”?“说”些玄宗时代的什么事情?
  当年玄宗巡行时,天下太平盛世,经济发达,物产丰富,这里作为皇帝的行宫,宫中的管理人员及太监为了迎合皇帝享受的需要,大兴土木,建造楼阁,开凿河池,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草;同时也征选许多女子入宫,千方百计营造一个华丽、幽雅、宜人的环境,让玄宗住得舒服,开心。而现在,盛世早已消失,皇帝也化为尘土,行宫无人过问,宫里日渐荒芜,只有宫花在寂寞地开着。因为无人欣赏,所以也就没有人去精心培育,花园里杂草丛生,花儿委顿不堪;那些宫女们,正像这些宫花一样,居住在这宫中,既没有可能去侍侯新君,也无人关心,默默地守在这儿,年复一年,红颜老去。所以,写花就是写人,花的寂寞衬托出这些宫女悲惨命运!
  但是,除非皇帝下令,宫女是不能离开宫中的,一直到死。那些行宫中的宫女在那里没有事干,就常常聚集在一起闲谈,家也没有,说些什么啊?不外乎当初被征选入宫时离别亲人的情景、这座行宫的盛衰、玄宗与贵妃的种种逸事、眼前相同的命运……她们曾是行宫里争芳斗艳的主角,亲眼目睹了大唐王朝的兴衰,从某种角度来说,她们是这座行宫的见证人,也是这四十多年历史的见证人!所以,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萧条、玄宗与贵妃的荣华富贵与悲欢离合应该是谈话最主要的内容。
  这首小诗除了描写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外,也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历史盛衰之感。
  杜牧的《七夕》,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但它的主题可能有仁智之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从银烛、画屏、天阶等事物来看,应该是描写宫里的生活无疑。七夕的时候,正是公历八月中下旬,天气不很炎热,萤火虫还常常在田野住宅上空飞来飞去。这里的一个“冷”字你千万不要以为是清凉的意思,而是冷静、孤寂之意。也许,这是个很天真思想又很活跃的女孩,还时常怀有美好的梦想。晚上,闲得无聊了,又没有谁陪伴她过乞巧节。因此,她一个人拿着小小的团扇去扑打空中的流萤。玩了一会,自己也觉得没意思了,就躺在从屋子里搬出来的阔阔的凳子上,望着晴朗的夜空,寻找着牛郎和织女星。现在,他们已经相见了没有?
  “卧看牵牛织女星”代表了她的什么愿望?假如我们这样一发问,许多人都知道了, 这个女子有着美好的幻想,希望自己有一个理想的归宿。但进入宫里后,这种希望几乎不可能有了。所以,她在看牛郎织女星相会时心里一定很凄楚的:牛郎和织女虽然被王母用银河隔开,但毕竟一年有一次相聚,而我,长久地住在这冷宫里,与亲人尚无相见的机会,更没有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人!诗没有说个怨字,而怨在其中!
  蘅塘退士孙洙评此诗说:“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活。”这是百读不厌的好诗!



                       图片




  唐代还有一个被元稹背后说上坏话而不能为官的诗人,名叫张祐。他有一首宫词《河满子》非常有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
  开元年间,沧州歌手何满子犯罪当死。临刑,进曲以赎死,竟不得免。后来此曲便以其名盛行天下。这诗好在哪里?它写出了宫人长年深居宫中,既不能得皇上恩宠,又不能见自己亲人的悲哀。前两句用时间和空间的巨大落差来反映她们的悲惨命运。远离家乡三千余里之遥,身在宫中已有二十多年,大好的青春年华早已消逝,而且消逝得没有任何意义。这为后面两句作了有力的铺垫。后面说当君王来临,让这些歌女唱歌的时候,他们想到有的女人入选宫中后得到宠幸,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父母脸上都有荣光,而她们却奴隶般地为君王与妃子们效劳,蒙辱含恨,不禁悲从中来。而要她们唱的歌又是《何满子》,何满子的命运虽然比她们还要悲惨,但她们的未来有谁知道呢?也许明天也会落到这样的下场。这样就更加触发了她们心灵深处的痛苦。所以,当唱起这首歌时,眼泪就情不自禁地扑簌簌地落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把全部的感情寄托在这些遭遇不幸的女子身上。读到这里,这些宫女在落泪,我们难道也不为之掬一把同情之泪?
  《全唐诗话》说,此诗传入宫中后,广为传唱。唐武宗病重,他看着孟才人曰:“我一旦死去,你想怎么做呢?”封建社会里皇帝死前都希望生前宠爱的妃子能够为他殉葬,这样死后就不再寂寞了,残忍的殉葬制度就是因帝王和官僚富豪而生的。这个孟才人知道这下子完了,与其让人把自己活埋,倒不如自杀来得干脆。想到这儿,她肝肠欲断,指着装着笙的袋子哭着说:“请让我用这袋子上的带子自杀。”武宗有些悲伤。孟才人又说:“我曾经擅长唱歌,让我对着您皇上唱上一曲吧,来表达胸中的悲哀。”武宗答应了。于是,这位孟才人刚唱了一声《河满子》,立刻就没有气了,倒在那里。武宗即刻令太医诊治,太医说:“脉搏还在微弱地搏动,但肝肠已断,不可挽救了。”武宗死后,他的灵柩重得不能抬起来。有人说:“恐怕他想等孟才人一起走吧?”于是就把孟才人的棺木抬来,武宗的灵柩很快就可以抬起来了。你看,孟才人死掉还不算数,一定要和他的棺材放在一起才行。
  张祜听到孟才人唱着他的诗而死,十分惊讶,叹息不止,遂作《孟才人》,诗前有序曰:“才人以诚死,上以诚命,虽古之义激,无以过也。”(这位武宗皇帝何以有诚?只是怕黄泉之下寂寞而已)歌曰:
  偶因歌态咏娇云,传唱宫中十二春。
  却为一声《河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
  当然,里面还有些迷信之说,但足见此诗在宫里的影响之大。这首诗为张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杜牧作《酬张祐处士见寄长句一韵》曰: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蘅昔日推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辞满六宫。
  张祜“每题诗倡肆,誉之则声价顿增,毁之则车马扫迹。”(《唐才子传》)据《唐摭言》载:
  白乐天典杭州,江东进士多奔杭取解。时张祐自负诗名,以首冠为己任。既而
  徐凝后至。会郡中有宴,乐天讽二子矛盾。祐曰:“仆为解元,宜矣。”凝曰:“君
  有何嘉句”祐曰:“甘露寺诗有‘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又金山寺诗有‘树
  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凝曰:“善则善矣,奈无野人句云‘千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祐愕然不对。于是一座尽倾。凝夺之矣。
  同样出自此书,也有一段关于元稹对待张祜的记载:
  元和、长庆中,(祜)深为令狐文公所知。公镇天平日,自草荐表,令以新旧
  格诗三百篇表进。献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前件
  人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机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云云。谨
  令录新旧格诗三百首,自光顺门进献,望请宣付中书门下。祜至京师,方属元江夏
  (即元稹)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辞藻上下,稹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
  而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祜以诗自悼,
  略曰:“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大概张祜没有先向元稹进香跪拜罢,所以他无端把别人的作品看做是“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其实,他擅长而一贯骄傲的也是“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的诗歌创作),这样,就把一个才子罢黜了。较之白居易的判诗,他属于人品问题了。张祐真是倒霉,遇到了当时文坛上两大魁首,活活地葬送了前途。所以,他深感自己也如孟浩然那样,终生不可能出仕,于是也有“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浩叹。从此再也没有出山参加考试。
  尽管因为某种原因,元、白都不喜欢张祜,杜牧却非常欣赏张祜的诗才,而且批评白居易等人的观点。他的《登九峰楼寄张祜》赞扬张祜说:“睫在眼前人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认为张祜之才可比肩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七子”,令狐楚力荐张祜就如当年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一样可贵,感叹张祜纵然诗名远扬宫中,却终生白丁。
  我想,人能够有一个真正的知己,也就不虚此生了,张祜可以无憾矣!



                   图片




  读这段文字,我又想起了李贺参加科举考试的事。也是元稹,因为他年龄虽然比李贺大得多,但李贺早已诗名远播,故想与李贺切磋诗艺,动机本来是好的。哪知李贺一看了他的名刺上写是明经出身(唐人重进士而看轻明经),便不屑一顾,元稹只好悻悻而还,耻辱也就牢记在心。文人相轻,自古即是。现在李贺想考进士了,元稹心想没那么容易,今天你落到了我的手中。那时他正好在朝主文柄,就说李贺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为避父亲讳,李贺不应该也不能参加考试。这种是似而非的说法令韩愈听了非常恼怒,便写《讳辩》一文,为李贺伸张正义。但是,权在元稹手里,你韩愈的文章又有什么用?面对元稹的睚眦必报,李贺纵然愤怒,可是有什么办法?到底也不能参加进士考试,最后郁郁而终。从这两件事情上,也足可看出元稹的人品了。
  传说杜牧遇到美女,常常处处留情,著名诗人杜荀鹤就是他的私生子。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但杜荀鹤确是晚唐诗坛上的一员健将。他也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历来写宫怨的诗大多不写春花春景,而总是秋叶秋月,团扇见弃之类。杜荀鹤却独出奇兵,通过描写风暖花重,突出宫女的春怨,《红楼梦》有联云“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而深宫之中的宫女之怨却都是那些统治者穷奢极欲所造成的!
  早晨起来,宫女就应该梳妆打扮了。可是,这个女子对着妆镜,总提不起精神。为什么啊?她悔恨自己生得太美,而被朝廷选中入宫,耽误了美好的青春。她早就知道宫中斗争激烈,得到皇帝的恩宠不仅仅在于外貌,主要是擅长献媚邀宠。自己不屑于这样做,所以一直得不到皇帝的宠幸,要我怎样化妆才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呢?不知道,也懒得去研究。所以她实在不想化妆,但又不能不化妆,蓬头垢面那是不行的,有违宫廷规矩。弄得不好被乱棍打死。
  化妆后,她走出宫门,外面微风和煦,阳光灿烂,红杏枝头,春意盎然,百鸟翩飞,啁啾不绝,它们是多么欢乐啊!太阳渐渐升高了,照在那些花枝上,影子重重叠叠。充满生机的春天终于来了。想到自己整天被关在死气沉沉的宫中,连花鸟都不如!想起当年在一起采芙蓉的女友。那时,大家穿着绿色的衣服,深入池中,荷叶与人浑然一体,荷塘里到处都是女孩们快乐的笑声。记得有一位诗人写的《采莲曲》简直就是她们采莲时的摄影: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啊,自由多好!哪怕再给我三天自由,我一定好好度过,享受人生。现在,再也没有机会与家乡的女伴一起去采莲了,活在这具活棺材里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古人评价此诗颔联之妙说:杜诗三百首,唯在一联中。诗人用这联不仅写出了这个宫女无聊寂寞的生活,更以她春天欣欣向荣的花木和洋溢着生命力的飞鸟反衬女子内心的哀愁,突出其人不如花鸟的悲惨处境。这样,她怨在其中,怨也合乎情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