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田玉籽料的皮色

 红豆居士 2014-05-22

和田玉籽料的皮色

2014-05-16 微淘和田玉珠宝城

 

和田玉籽料在形成的过程中,从原生矿床剥落,进入河道,经过亿万年的河水的冲刷和浸泡,在玉石表面绺裂处或者相对结构疏松的地方,河水中的矿物质就会沁入,形成色彩斑斓的皮色。有我们耳闻能详的有枣红皮,洒金皮,秋梨皮,桂花皮等等。

在古代,雕琢一件玉器,要尽可能的留肉去皮,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说尺寸的原因,也只是尽量的少留下一点皮色,古人从来都把和田玉的皮色当作瑕疵去看待。我们都知道,和田玉山料的开采,到目今为止,也只不过是几百年的时间,在古代有上山采玉下河捞玉一说,和田玉原产昆仑山脉,海拔3000以上终年积雪,和田玉原生矿床海拔在4500米至6000米之间,因此说古人上山采玉的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古玉老件的和田玉,几乎都是来自新疆玉龙喀什河和卡拉喀什河的籽料。古人既然都把和田玉籽料的皮色当作瑕疵去看待,今人为什么偏偏喜欢和田玉的皮色呢?

原因一,玉器俏雕艺术的需要。玉器俏雕,不仅要有俏料,而且还有俏色,和田玉籽料色彩斑斓的皮色为玉雕大师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由于历史的进步,琢玉工具和机器的更新,一大批高艺术修养的人进入,玉雕技术进入了历史的最高峰,好的俏雕作品也全面繁荣,难以胜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和田玉籽料的皮色不再被看作瑕疵,反而更能提高玉器自身的价值。

原因二,俗话说:乱世藏金,盛世藏玉。现今的人们都以能收藏一枚和田玉雕件为荣,尤其是籽料,但又有多少行家里手能正确地辨认什么是真正的和田玉籽料呢?因此,很多人就把和田玉的皮色当作了判断和田玉籽料的标准。

俗话说,那里有阳光,那里就有影子,面对如此疯狂痴迷和田玉的国人,于是市场上就有了人工做假的皮色。今天就和大家唠叨唠叨什么是真正的和田玉的皮色。

和田玉从原生矿床剥落,进入河道,偌大的一块玉石,经过千回百转的搬运,河水泥沙的洗刷,最后变成变成小小的卵石,静静地沉睡在河道的下游,河水中的矿物质慢慢沁入和田玉肌体,沉淀成了色彩斑斓的皮色。皮色的形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和田玉在形成卵石的过程中,激烈的撞击使卵石表面形成皮口或者绺裂,河床中的矿物质通过皮口或者绺裂处沁入;另一条是通过玉石表面疏松的部分慢慢沁入。

上图的皮色就是矿物质通过玉石表面的皮口进入并沉积下来的,这样的皮色有一个特点,就是皮口的边缘处,矿物质沉积的颜色较浅,皮口的底部,矿物质沉积的颜色较深,下图就很明显了:

通过玉石专用的强光手电观察,很容易看出来。但山料经过流水长期的侵蚀,也会出现这样的皮色,但鉴定一块和田玉是否为籽料,通过其他因素综合的判定的。

但这种皮色有别于俄罗斯白玉夹皮的山料和含有软锰矿的玛瑙或者石英岩,如下图:

俄罗斯白玉夹皮山料

含软锰矿的巴西玛瑙


这两种都是原生矿床的,和田玉籽料的皮色是次生的。

另一种情况,就是和田玉籽料表面疏松的部分,被矿物质沁入形成的皮色,这样的皮一般较厚,切开玉石,就可以看到玉石肉的部分,会形成钉子沁,外界的矿物质沁入玉石肉内,像一根根钢钉一样,如下图:

引用一张切开后图片,如下图:

还有两种特殊的情况,在这里也值得提一下,一种是满沁。所谓满沁,就是玉石料子本身就十分疏松,外界矿物质极容易沁入,再经过漫长的岁月,以至于整个玉石本身都被矿物质沁满,使玉石失去了自身的颜色,这样容易让我们混淆,比如说,玉料本身为白玉,在水中受满沁色,这时玉石的颜色完全改变为矿物质的颜色,如下图:

黄沁籽料原石

和田玉黄玉籽料

很多不良商家,把和田玉黄沁籽料,当作价格高出一大截的和田黄玉籽料,要知道,和田黄玉,原生矿床本身就是黄色的,而黄沁籽料,则是外界的矿物质改变了其颜色。

另一种是没有皮色的籽料, 行内有句话好皮无好肉,好肉不长皮,当然也不是绝对,只是好皮好肉的较少而已,通常僵料长好皮的还是比较常见的,目前市场可谓是假洒金皮满天飞枣红皮遍地走的情景,新手入门玩玉勿恋皮。应从开门的光籽标本入手,循环渐进。 和田玉籽料在河里经历了河水的冲刷洗礼成千上万年,皮子的形成也是经过了漫长的成长路程。所以每个籽料和皮籽都是都一无二的,而却大部份真皮子老熟度较高,皮子相对较厚,颜色过度自然生动而有灵气,相对朴实,华丽而不妖艳。精光四射而不缺内敛。假皮显得没有真皮的朴实和灵气,给人的感觉是妖艳或死板过度不自然飘附于表面而没有和籽料形成共生过度。

和田玉皮色虽然种类多多,但是基本形成的原理无外乎上述两种,由于市场上对和田玉籽料的大量需求,各种假皮色就应运而生了,引用一张网络流行的图片与各位玉友分享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