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 in Translation by Jean Kwok
Translation 在這裏並不解作翻譯。Translation 在這裏是一個數學專用名詞。據 Merriam-Webster 網上字典的解釋是 “a transformation of coordinates in which the new axes parallel to the old ones”. 作者 Jean Kwok 塑造的主人翁Kimberly 是一個數理科的天才兒童。她隨新寡的母親從香港移民到紐約,就像在生命的軌跡上從新確定一個坐標,在新舊不同的軸心間尋求一種平衡!
Kimberly 和母親能移民到美國,是依靠姨媽 Aunt Paula 的擔保和資助。她們抵達後,Aunt Paula 為她們找到一處幾乎被廢棄的住所,不單蟲鼠猖厥,更無暖氣系統。Aunt Paula 安排母親在她經營的製衣廠工作。要求苛刻,工資低微。每次發薪,扣除移民的費用、租金、雜費、和欠下的債項,所剩無幾。Kimberly 和母親在這富裕的國家過着貧困的生活。但Kimberly 是一個天才兒童。在這般困難的生活環境下,才两年,她就能得到全額獎學金,入讀一所高等的私立中學。
此後,Kimberly 生活在两個有天淵之别的世界。白天,在舒適寬敞、設備完善的校園內,她和貴族般的白人同學上課學習。下課後,她回到空氣混濁、遍地塵埃的工廠裏,幫體弱的母親完成工作。Kimberly 不能讓她的同學知道她的困境,怕被取笑,怕被排斥。回到唐人街,又沒有人能明白她在校內所受的屈辱。就這樣,Kimberly懂得怎樣保護自己,變得獨立堅強。由於她的成績優異,漸漸由被忽視變成受歡迎。中學畢業的一年,Kimberly 愛上了工廠裏的一個男孩。同時,她又考取了耶鲁大學的助學金。男孩期望成家立室,滿足於唐人街的生活。而Kimberly 則有自己的抱負和夢想。Kimberly 再次面臨一個改變她的人生軌跡的決擇。
作者 Jean Kwok 以自己童年的經歷為藍本,寫了她的第一本小說。小說的前半部道出了一個新移民小孩的心聲。描寫了Kimberly在語言不通、生活習慣有別的環境下,所遇到的尷尬、取笑和欺凌。小說的後半部刻劃了踏入青春期的少女心態。Kimberly渴望像她的同學般生活,卻又要面對現實的困擾。Jean Kwok 筆下的Kimberly 從不抱怨。她接受現實,更能諒解她的母親,一心想着怎樣維護母親,如何能改善生活。Kimberly 的成長轉變,也從她的語言的改變中反映出來。令這個人物更真實,更有說服力。
這本小說給我幾點啓示:
一 貧窮並不羞恥。只是客觀的環境造成偶然的不方便。
二 天才兒童,也要遇上慷慨的資助,才有發展的機會。
三 真愛並不只求擁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