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理下属顶撞的艺术

 太阳下的森林 2014-05-23

领导与下属之间,多数情况是融洽和谐的,但也不乏顶撞现象的发生,其场面常常令人尴尬:双方唇枪舌剑,互相指责,不欢而散。这种现象轻则引起群众议论,影响领导的威信;重则招来满城风雨,使领导难以开展工作。

发生顶撞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应当进行具体分析,但从领导方面检查,多与对矛盾处理失当有关。这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者过于自信而不能容忍下属的意见。如在某一问题上,下属与领导意见不一致,并且是下属意见正确的情况下,由于管理者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最容易造成顶撞现象。(2)管理者的批评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下属通常要为自己辩解。如果管理者认为下属"不虚心"、"不接受批评",极易顶撞起来。(3)管理者与下属缺乏及时的感情沟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下属对管理者的某些言行早已不满,久而久之,矛盾越积越大,就容易在某件事情上发生顶撞。(4)管理者待人处事有失公平"不平则鸣"。同样的问题出在不同的人身上,如果管理者不能一视同仁,也是引起下属不满,进而顶撞领导的最常见原因。

一旦被顶撞,管理者该怎么办呢?首先要弄清原委。顶撞发生之后,管理者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查明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然后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理服人

如果顶撞者的意见有可取之处,被顶撞的领导应当以宽广的胸怀和诚恳的态度,主动接受其意见,切不可明知自己不对,还装出一贯正确的样子,盛气凌人,根本不把下属的意见当作一回事;如果顶撞人的意见是错误的,被顶撞的领导也不能因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就任意地训斥人。而是要针对顶撞者错误的地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说明和解释,让他心服口服。

2、以静制动

下属顶撞领导时,往往心情激动,精神紧张,有的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制,因而会出现言辞过激,声音过大等现象。对此,被顶撞的管理者应尽最大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冷静的态度,仔细分析下属顶撞的意见后,再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矛盾的扩大和发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3、以柔克刚

有的下属生就脾气暴,性情急,对某些自己看不惯或不合自己口味的事情常常发牢骚。你一批评他就跳,有的甚至故意用激将法,引你发脾气,动肝火。对这种人的顶撞不要以硬碰硬,而应采取委婉的态度,先表面上将他的顶撞意见接受过来,然后再把他往正确的方面引导。待他火气渐息,再言轻意重地指出他的不对之处。由于这种人大都心直口快,所以一旦他们明白了事理,也就不会固执己见了。

4、严词驳斥

有些人因为没有达到个人目的,存心要找茬子,刁难领导,明知自己不对,却要强词夺理,无理取闹,瞎顶乱撞。对这种人不能让步,而应义正辞严,对他进行严肃的批评。

5、旁敲侧击

有的人依仗自己有后台、有靠山,不把顶头上司放在眼里,有的则以为自己资历深、年龄大,摆老资格,瞧不起比自己年轻的领导,这些人遇上领导批评时,少不了要发生顶撞现象,以为领导奈何他不得。对待这种顶撞,既不要轻易地让步,也不要针锋相对地反顶撞,而应从侧面入手指出他的不对,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上我不气不恼,但言辞话语中却是非分明。这样做,既不伤他的自尊心,照顾了他的面子,又使他明白了道理。

除了采取以上的方法之外,管理者还要有一定的高姿态。顶撞发生以后,双方可能都余气未消,下属见到你时,也许会把头一扭,匆匆而过。这时,你大可不必介意,应主动同对方打招呼,并主动征求对方的意见。有些人"吃软不吃硬",你以这种高姿态对待他,也许很快就会化干戈为玉帛。

许多善于缓解和正确处理顶撞现象的管理者,还与以前顶撞过自己的下属结成了知心朋友,甚至"不顶不相识",从而发现了下属的某些长处,以后还委以重任。随着管理者领导艺术和思想修养的提高,不仅下属顶撞领导的现象会逐渐减少,即使出现了也会得到妥善圆满的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