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歌无人汽车:智能程度高于预期 普及需时日

 三味书屋126com 2014-05-24

  美国《连线》杂志5月15日报道,尽管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研发了数年,时常有其新闻见诸报端,但是相信许多朋友都还是对其不甚了解。近日,笔者有幸去谷歌总部亲身体验了一下乘坐的感受。这段约三英里的短短行程,为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亲身体验之前,笔者原以为无人驾驶汽车的“车技”会比较蹩脚。但出乎意料的是,乘坐时,我们竟然感到像坐在一位有经验的司机车上。确切地说,这辆车的驾驶技术至少和一位刚拿到驾照的年轻人不相上下。

\

  我们乘坐的是一辆经过改装的雷克萨斯RX350h,车身布满各种激光测距系统、车载摄像机和雷达系统等设备。不过,令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比过去任何一种自动驾驶技术都更加先进的,靠的可不仅仅是这些高端设备。

  无人驾驶汽车完全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事实上,从上世纪初起,人类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种种尝试就一直没有中断过。而除了上文提到的种种先进科学仪器,真正让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核心优势,是其不仅仅能识别已经驾驶过的道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团队已经专门对很多地方的道路细节信息,包括分道线、路缘石的精确位置以及限速等进行实地搜集和整理。基于这样一个极为庞大的数据库,即使是没有驾驶过的道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也能轻松应付。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地图数据负责人安德鲁·查塔姆(Andrew Chatham)近日表示,无人驾驶汽车能够行使,离不开地图数据的帮助,而地图数据也使得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软件更加容易。

  由于道路信息常常会发生变化,如何确保获取最新的路况信息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难题。无人驾驶汽车软件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工具,它可以对任意路段的车辆、行人、建筑等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尽管这款软件很好地解决了地图数据的更新问题,但是却仍然无法解决另一大难题,即谷歌无人驾驶车的驾驶范围仅限于已经采集过地图数据的路段。查塔姆坦言,如果某一地区没有建立地图数据库,无人驾驶车便无法在当地行驶。尽管随着各种车载传感器的精度不断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智能程度也会不断提高,但还是无法离开地图数据的重要支持。地图数据对行驶安全性相当重要,无人驾驶车在其熟悉的地区行驶,其表现显然更加令人放心。

  电池容量问题是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障碍,那么有限的地图数据会不会成为无人驾驶汽车的“软肋”呢?对于这一问题,查塔姆表示,数据采集是一项相当庞杂的工作,而且糟糕的是,尽管“谷歌地图”已经记录了地球上大量地区的详细信息,但是却仍然达不到无人驾驶汽车对地图数据的精密要求。因此,实际上所有的路段都需要人工重新行驶,而且需要行驶数遍。如果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想在全球推广,那么地图团队不仅要对全球各个地区的数据进行实地搜集,而且对这样惊人的数据搜集的精细程度也远超此前的谷歌地图项目。

  拿笔者所试乘的这辆SUV为例,车上装有各种搜集数据所必备的设施。架设在车顶上的激光测距系统每秒钟旋转10次,发出64束激光射线,以对周围物体的距离进行不间断测量,并生成周围环境360度的3D图像。此外,车载摄像机和雷达系统则能够记录更加精确的信息。团队工程师将所有这些数据信息封装在一起,就形成了可供无人驾驶汽车使用的地图。

  在问及这样庞杂的搜集工作是否是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主要难题时,软件项目负责人德米特里·多尔戈夫(Dmitri Dolgov)表示,他对此并不担心。他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并非只能自动驾驶,在没有数据的地区改换手动操作也未尝不可,而且未来由每一位车主帮助共同搜集地图数据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多尔戈夫的乐观并不是毫无根据。事实上,每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上都配有激光测距系统、车载摄像机和雷达系统等一整套搜集地图数据的必要设备,因此车主完全可以先在没有地图数据的地区手动驾驶数遍,上传相关数据后即可享受自动驾驶带来的乐趣。

  多尔戈夫还补充道,目前团队已经搜集了许多地区的地图数据。2007年上线的“谷歌街景”项目为了获取各地实景信息,曾在全球各地利用专用街景车进行实地拍摄。而如今为了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谷歌再做一次类似的工作,也并非没有可能。(实习编译:房磊 审稿:陈薇)

责任编辑:李文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