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备考,究竟应该怎么“轮”?

 许愿真 2014-05-24

 高考备考,究竟应该怎么“轮”?

 

 

                       邓北平                   

 

 

三十多年前,我国在一片废墟中恢复高考,并直接进入分省命题状态,随即从1978年开始,国家实施了长达二十六年(1978-2003)之久的全国统一命题与统一考试。2004年分省命题再度燎原,高考备考工作的地方特色在这几年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如何在单科考点的复习上做到既有系统性又有精确性?在全科整体的复习上做到既有统筹性又有联动性?凡此种种仍然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可以说,只有解决好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高考复习备考的效益才能得以切切实实的凸显。

哪里有考试,那里就有备考!2010年高考硝烟还未散尽,新一轮备考工作又开始在新一届高三之中火热展开。高三备考,究竟应该怎么“轮”?这是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本文仅以高考英语的备考为例来谈谈高考复习的“轮回”之道。

 

一、中国特色的“轮回”复习法

全国统一命题之时,各地的备考工作与备考进度基本一致。学校一般做法是以“轮”为单位进行统一和统筹复习,即所谓“轮回”复习法。“轮回”复习法通常表现为“一轮”、“二轮”和“三轮”等“轮回”形式。也有的地方只“转”两轮,但大体不脱这个“轮”的形式。所谓“轮”,说白了,就是兜一圈的意思。再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教师们发动引擎,开足马力,带着学生绕着课本、知识点、能力点、题型、模拟试题等框框儿跑三圈的意思。一个“轮”字的发明,足以表征中国教师们天才的创造力:简洁、生动、传神。不过,仔细考究,复习的“复”字,其实也就是“轮”一遍的意思,只不过“复”字远不及“轮”字鲜活有味。

“轮”既指复习的方法,也指复习的时间,有时还能指复习的内容。这就更增添了“轮”的魅力。

考察传统的“轮”法,一般为三个回合。“一轮”通常是依据教材单元的自然顺序逐渐展开的一个相对封闭的复习回路。这种类似炒现饭的复习形式让很多老师有某种莫名的安全感。正如有老师说的,“再过一遍教材,心里踏实些”。这种踏实感可能源自老师们的思维定势和心理习惯,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老师们在复习备考中偶尔也会有“芳心无主”的时候。

“二轮”往往是以专题形式(语法的或题型的)的可控顺序所进行的复习。大体而言,专题阶段的“二轮”一般关注这样几个问题:⑴专题训练的形式化与随意性倾向及其应对。⑵主流思维与非主流思维问题。⑶一类的问题与个别的问题。⑷答题的规范性问题。⑸专题训练的应试疲劳与思维定式及其应对策略问题:适量综合试题的适度刺激等。同时还要认清专题训练中的几个关系:⑴重点与次要;⑵一般与特殊;⑶详解与略解;⑷常讲与不讲;⑸难与易;⑹语法题与阅读题的少与多;⑺写作与阅读的相关性;等等。

至于“三轮”则是以套题为主的适应性与实战性演习,这“演习”一词已大大地有别于复习的本义了。这个阶段往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连续整卷套题训练的难度是循序渐进还是基本平行?套题的难度是高于还是平行于高考真题?套题的考点选择是逐点扫描还是随机抽样?套题应答训练的时限控制:120分钟还是100分钟(由于试题容量的限制性,教师只能在整卷难度和整卷应答的时限上进行调控);等等。

 

二、“轮回”复习法的三个基本问题

要讨论高考英语“轮回”复习法,必须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问题1:英语科复习的依据应该是什么?

英语课程标准、国家年度考试大纲、各地补充说明及近年当地高考真题等高考文献乃是高考英语复习备考的基本依据和权威依据,而不是各地方部门所做的复习计划或命制的模拟试题。尤其不能以当地、当年组织的一模、二模或调考之类的试题作为复习备考的依据或标高。

问题2:英语教材是否可以作为复习备考的依据?

回答是否定的。我们知道,语言学习与语言测试并非一一对应关系,教材只是也只可能是语言的一般载体,而非语言本身,因而不能充当语言测试的依据,也就不可能作为高考复习备考的依据。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分省命题以来,鲜有省份命题采用教材课文。近些年,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一个省往往有多套教材,因此只有基于国家年度考试大纲和各地考试说明(包括各地补充说明)等高考的指导性文件,才能统合教材。从英语测试的学理来看,教材固然不可能成为高考依据,而从考试公平来看,高考命题也只能统一于年度考试大纲。

众所周知,语言测试关注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什么能力?题型应对能力、阅读表达能力、听说能力、整卷限时应答能力、应试策略、技术与心理综合协调能力等。所以说,教材只是一种参照而不是依据,一种载体而不是本体。

问题3:高考英语复习备考的要素是什么?

由于高考英语各卷种对阅读与词汇考查力度的加大,也由于人们对语言认识的深化,同时也由于语言测试本身的独特性,我们认为语言测试应该更多地关注词汇、语法、阅读和题型等能力元素,而不是那些简单的认知性元素。综观高考的历史经验,我们感到,高考英语试题命制的趋势就是重基础、重能力和重综合。因此,一轮复习中应淡化单纯紧扣教材的老的复习思路,而应代之以讲授基本词汇的基本用法,基本语法的基本形式,考点话题的有效覆盖(此点决不可轻视),常规考点的常规考法以及各种题型(常规题型与特色题型)的应对与实战能力的备考方法。

 

三、“轮回”复习法要关注系统性与精确性

由于“轮”的时间性特征在当下的实际复习备考中变得模糊起来,问题也就越来越凸显:什么时候应该进入“一轮”?“一轮”的时长又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地安排?什么时候是进入“二轮”或者“三轮”复习的最佳时间点?到底应该有几轮复习?等等。问题多多,殊为复杂。据我考察,自分省命题以来,“轮回”复习法的全国格局是:“搞法”不少,创意不多。各地不一,调和不易。但是,复习之“轮”依然“自转”!从这个意义上讲,“轮”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客观实在。先哲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既然“轮”之有理,则须“轮”之有道!

㈠ 两轮的任务

经过两年多的课本学习,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包括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综合素质做了一个奠基性准备。而进入高三后,也就是在高考实战前,学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和实战性训练。适应强调的是技术基础和心理基础的基本调适——这是一轮的基本任务。一轮更详细一点的复习内容是:⑴复习方法与思路。⑵语法考点。⑶词汇考点。⑷能力考点(题型考点):听力(4个微技能)、阅读(6-7个微技能)、写作(210小)。⑸应试策略、思维、习惯、心理与技术等。对考点的系统性扫描与精确性打击是一轮复习的要义所在。

实战则是全高考环境的模拟——这是二轮的基本任务。所谓全高考环境,指包括施测环境、应试环境和心理环境等的真实环境的模拟。为了给复习备考营造一个更好更真的模拟状态下的全高考环境,我们必须关注考生考前的适应与实战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高考英语复习备考的新战略才能彻底摆脱一轮复习中拿着课本反复炒的陋习。

㈡两轮的优势

考虑到语言复习的独特性(作为学科的英语和作为语言的英语,在教、学、考中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高考英语复习备考工作建议以两轮为宜,当然,非“轮不可是基本前提。但是,必须考虑到当地教学工作的实际,也就是说一个地方,一个学校往往有自己的复习模式、复习方法甚至复习的“轮回”习惯。也就是说,笔者所选的只是一个关于两轮的一般方法,需要与当地的教学实际相结合才有意义。

两轮复习法可以对行政性干预具有一定的免疫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轮具有相对封闭的自运行特征。这个第一轮不以教材单元知识为复习依托,而是以是以知识和能力进行块状式推进,这种块状推进的优点是断续而不连续,所谓欲断还连。同时,块状推进既有联系性又有独立性,而且刚好打破了复习教材的自然连续性。即使中途停顿来参加检测,也少有对该轮在内容或进度上的不良影响。

 

四、“轮回”复习法应考虑统筹性与联动性

2004年大规模分省命题以来,各卷种考区的备考方案与备考进度就出现了“时差”。因而,“轮的概念也与时俱进,变得动态起来。其实,“轮”的初始意义应该含有两个要素:复习的内容和复习的进度。即以多长的时间和多快的速度来复习多少内容和什么内容。但是,如今的“轮”,两个要素已然分裂。复习的进度一方面受制于复习内容,一方面也受制于地方行政性干预,比如定时或不时的抽查考试、质量检测、诊断考查、一模、二模、元月调考、四月调考等等,名目与种类繁多,不一而足。更有趣的是,行政性考查并不大理会学校复习的实际进度,自然也就不管学校实际内容复习到了什么地方。这就更加增添了“轮”的“时代”特色和“官方”色彩。这不免让我们怀疑所谓一模、二模或调考之类试题的信度与效度了。

这些所谓“官方”色彩的“检测性”考试往往因为过难而让正在复习备考的师生们不知所措,如果学生考试得分不理想,便有人放出话来说,高考前的训练就是应该比高考难,这样才有力度啊。须不知这样做不仅违背了检测性评价的目的,更漠视了复习备考的效益观(“备难考易”实质就是浪费时间),也更是与整体科目齐头并进的联动性与合作性精神背道而驰(因为高考是以总分为录取依据的)。我们必须认识到,高考并非只考查一个科目,而是多个科目的合并性与选拔性考试,是对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的探测。一个科目搞难了,就意味着考生在考前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该科目上,这就势必影响考生其他科目的复习时间和效益。如果缺乏复习的统筹性与联动性,往往易于打乱战,打单科仗。结果吃亏的是学生个人,当然也会让班级和学校总体成绩大面积受损。

目前,各地、各校由于受到这种不大注重客观实际的行政性检测的“干扰”,往往使“轮回”“轮”而不“回”!复习之“轮”往往神龙现首不现尾:这个“轮”可能是一个扁的,甚至压根就还没有成形!由于不能构成一个真实的圈或“轮”(也就是没有按计划复习完成应该复习的内容),所以,教师们往往也就草草了事,把个“轮”字给沦落了。一句话,搞到哪里是哪里,反正也不在乎多一天,少一天。再说,上完高二的学生实际上就可以参加高考了,学生们几乎要搭上一年时间来“炒现饭”式地准备高考呢。平心而论,这可以理解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时间浪费了。

 

总之,如果我们选择两轮复习法,那么,第一轮就应该强调考点复习的覆盖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轮就应该强调套题训练的限时性、整卷性和全局性。不能只是某一学科的单科独进,而应该考虑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整体效应与全局效益。惟其如此,才能在整体联动中取得单科的突破。

也许,高考备考的效益全在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