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备考,精准突破——摭谈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新用户37829311 2022-01-19

图片

湖南省华容县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  晏玉平  梅小云

年年岁岁“考”相似,但岁岁年年“备”不同。因为考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还有资料的变化、学情的变化,加上备考时间的变化,例如由于疫情今年较往年时间一般少了半个月。备考中,我们因复习效率低下,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而困惑不已;我们恨没有点石成金、四两拨千斤之力而使学生金榜题名。高三语文备考是个系统工程,如何做到科学备考、精准突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引领与研究

1.课标引领

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发布,它逐渐成为高考命题及备考的指南针。例如文言文备考应落实《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4、8、14”等方面要求,即“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组成专题进行深入研讨,旨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责任感”。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以下简称《实施路径》)一文,从微观视角阐释了高考命题的考查载体与方向,即命题者依托真实的问题背景或任务构成情境载体,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与关键能力。因此,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需以《课程标准》》《实施路径》为指引,才能确保备考的方向正确。

2.研究真题

2021年全国卷、新课标卷及自主命题卷真题,整体呈现了高考命题在纵向与横向比较中的“变”与“不变”的特征。这是高考语文的风向标,对2022年的高三备考有着直接的参照作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原则,“守正”之“不变”是主流,“出新”之“变”是常态。备考中,我们要以新课标卷为蓝本,研究近3年各类试卷的差异和亮点,从而探寻2022年高考命题的趋势。

二、宏观与微观

1.宏观规划

一是一二三轮备考的时间规划。一般说来,一轮复习从今年暑假开始至明年2月结束,二轮至4月结束,三轮至5月结束。有了这个整体安排,就不至于按资料亦步亦趋,被资料牵着鼻子走,而是宏观确定各知识板块、各专题复习的时间和节奏,从而精简内容、浓缩考点。

二是一轮复习的宏观构建。一轮备考中,一般按照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板块的一个个考点,集束式攻击,沿点清扫,小的点十天半月,大的点接近一个月或一个多月,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但同时还应在不破坏板块复习完整性的基础上,对一轮复习宏观构建,即把那种相对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能力的考点作为意脉,每周抽出固定时间去穿插点化,将穿插点化与板块轮动这种综合动态化备考方式贯穿整个备考的始终。例如将每周一诗一文的古诗文默写,将每周一首按思想感情分类选编的有注释、翻译和百字鉴赏的经典诗歌的诵读积累,将每周一组6个文言实词的掌握,将每两周一次的大作文,即每次把审题立意作为重点,加上按拟题、结构、思辨、文体、语言的一个点的序列化大作文,将每两周一次以积累感悟为目标的小作文,全部贯穿在一轮复习的全过程。一轮备考,我们如果采用这种点化“滴灌”的方式,细水长流,水滴石穿,语文复习就会出现“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的盛况,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自然形成。

2.微观把握

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是语文备考的微单元。这要求教师每备一节课、一个知识点,首先要对这种知识点是以怎样的题型呈现,精选习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开放型,还是聚敛的、唯一型等微观问题,一定了然于心。如何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如何高度浓缩提炼知识要点,明确该知识点对应的素养与能力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考验着一个语文教师的智慧。语病考点复习中,我这样指导学生将辨析病句的10个角度的知识浓缩提炼成以下简明、易懂、好用的顺口溜:主干枝叶逐层检查,介词领先查找主语,复杂定状注意顺序,并列短语小心陷阱,多重否定特别注意,连词、介词推敲关系,名词、代词防止歧义,修饰中心容易重复,递进内容是否颠倒,逻辑关系参详事理。

但微观把握不可因过细而走偏。例如有些模拟卷中所考文化常识,远远超出了“常识”的范围。事实上,高考文化常识考查,要么是结合文本语境随文命题,要么是课本中学过而且必须积累的,要么是可以根据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可以推断的。可有些复习资料把所谓文化常识的条目,罗列得包罗万象。难道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两脚书橱”?文化常识复习,怎么指导学生精准把握考点方向,再结合教材积累理解、整理归纳,去找到“通往幽胜”的曲径呢?我们的一贯做法:一是抛开繁琐的资料及练习,对必修1—5教材按课文逐一整理归纳,给学生印发“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文化常识整理归纳”资料4张;二是从微观入手研究相关备考策略,例如从随文(教材文本)拓展、专题梳理两方面进一步对教材文化常识进行归纳的提炼与提升,并引导学生从回归生活情境、贴近现实生活两方面,适当将教材文化常识还原生活。我根据文化常识备考策略教学体会,撰写《拓展·梳理·还原——2017年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复习教学策略举隅》论文(约8000字),载《语文月刊》(2016年第10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7年第2期)转载。

 三、兴趣与动力

高三师生恐怕都有这种感觉:语文考点复习太枯燥乏味,做题练习都是机械的重复,很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懈怠的情绪。为了改变此状态,语文教师就要让复习课适当地多一点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备考的美好。

1.开辟有趣栏目

在上课之前,语文教师可给学生开辟“美文时文欣赏”的有趣栏目,利用多媒体将文章呈现出来,诸如出人意料的微型小说、引人入胜的散文、针砭时弊的报刊时文等;然后在开课5分钟组织学生或艺术手法或思想情感的鉴赏交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这样的复习方式,对于复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久久为之,必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以及鉴赏评价的能力,从而形成丰厚的语言文化积淀。

2.讲述激趣故事

例如在标点符号的复习中,可先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个财主请一位私塾先生作为他儿子的家庭教师。为了在私塾先生身上少花钱,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合同给先生过目,私塾先生看了看说:“我也是这个要求。”他们在合同上都写着这样一句话: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开学以后,财主每天只弄些青菜豆腐之类的素菜待先生,先生不答应。官司打到官府。财主说,我是按合同办事的。这合同上明明写着“东家: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先生说,我也是按合同办事的。这合同上不也明明写着“先生: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县官老爷看看合同,顺理成章地判了个财主败诉。这样有趣而又折射出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性的事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非常活跃。

3.结合视听形式

备考中,一味阅读文字材料做题的形式难免枯燥乏味,我有时变换一下感知文本的方式,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例如采用播放“作文素材天天读”公众号音频的方式,积累时鲜素材;采用观看“刘雪松评论”抖音的方式,提高思辨能力……采用这些视听结合的方式教学,发现学生都很过瘾,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

在辨识口语与书面语语体特征时,一位老师采用了“观视频,作比较”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师生一起观看2020年河南省大学生征兵宣传片、2020年中国导弹部队(火箭军)征兵宣传片,围绕“宣传片中的哪些宣传语特别吸引你”作比较、谈感受。这里,首先展示一下宣传语:

河南省大学生征兵宣传片宣传语——让青春闪耀无上荣光/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崇高的职业/不负韶华,须当厚积薄发,破茧成蝶/不负韶华,须当经历风雨,百炼成钢/不负韶华,须当奋发图强,报效家国/不负韶华,须当弄潮时代,砥砺建功/逐梦军营,让诗和远方焕发绿色生机/逐梦军营,让学子之笔书写军旅的铿锵/逐梦军营,让年轻的臂膀挺起家国的担当/逐梦军营,让似水年华融入强军的洪涛巨浪/青春是用来奋发的/绿色是最靓丽的底色/强军有我在,青春放光彩!

中国导弹部队征兵宣传片宣传语——好消息!好消息/东风快递招人了/世界一流、国之重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度,招贤纳士/战略军种、前景广阔,没有求职陷阱,无需培训押金/周妈妈的儿子,叶叔叔的女儿/别人家的孩子,都已报名啦/

东风快递、实力国企,资金背景雄厚/业务覆盖全球,分公司超过XX家/文理工医本硕博,行业求职,任你撩/三个月肌肉改造,半年内气质精修/业务提升,实操实练/

我们不太温柔,但我们注重团建,帮带业绩提升/追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隔壁公司都羡慕坏了/对了,我们郑重承诺,我司包吃包住/伙食全是肉,全是肉,全是肉/心动不如行动/赶快登录网站,报名吧!

教师一并提供了助学材料——关于语体色彩的基本知识:(1)基于交际功能的角度,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2)书面语体主要有艺术语体、事务语体、文言语体、科技语体、评论语体等多种,其中前三种在平时的交际语境中使用最广;(3)在实际运用中,口语和书面语可以根据需要融合使用,有所侧重,几种书面语体也可交叉使用。

观看视频后,学生借助助学材料,兴致浓厚地展开了讨论,然后师生一起梳理其侧重的语体色彩,破解“吸引你”的原因背后所支撑的语体知识密码。

以下为师生交流成果示例:

宣传语一:(1)艺术语体:如“让诗和远方焕发绿色生机”,运用意象象征手法;“似水年华融入强军的洪涛巨浪”,运用比喻手法;以“不负韶华”起首的四句,运用反复和排比手法。以上是典型的艺术语体,使语言呈现得更含蓄生动。(2)文言语体:厚积薄发、破茧成蝶等大量四字成语;以“逐梦军营”起首的四句,是典型的文言句式(省略句兼介宾短语后置句)。以上为典型的文言语体,使语言呈现得更庄重、典雅。(3)事务语体:“让青春闪耀无上荣光”等让字句,“须当经历风雨,百炼成钢”等须当句,是典型的祈使句,使语言呈现得更庄重、严肃。以上三种语体是书面语体中运用最广的类型。它们使得宣传语一整体上呈现出正式、庄重的特点,但在瞬间接收效果方面相对偏弱。

宣传语二:“东风快递”“隔壁公司”“全是肉”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体现了口语语体中的日常化特点;“周妈妈的儿子、叶叔叔的女儿”“追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等,是广为流传的网络媒体新语言,体现了口语语体中的鲜活性特点;“包吃包住”“撩”等,体现了口语语体中的直白化特点;“好消息!好消息”“赶快登录网站,报名吧”等句,体现了口语语体中的对话性特点。以上口语语体的特征,使得宣传语二整体呈现出轻松、鲜活的特点,比较容易在瞬时接收过程中,产生语言共振。

4.激发思想动力

语文课不能关起门来教。今年6月10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专栏,分别以《许振超: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许振超:新时代港口工人“不服输”》为题,点赞山东港口青岛港“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许振超,再次激起人们对那些低学历、高技能,擎起共和国重器的大国工匠的尊敬。我敏锐意识到,这一素材对文化课缺乏实力的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性。我向同学们讲述许振超成就大国梦想的励志故事——1984年,34岁的许振超被选为山东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仅有初中文化的许振超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亲手带出“王啸飞燕”“显新穿针”等一大批工人品牌;“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是许振超的座右铭。我以此激励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暴自弃,低学历也能成就大事业。复习课上,我还讲述辽宁舰、大飞机、台海问题等,向学生传递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及时代强音,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旺紧密相连,读书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还关联着父母亲人、家族家乡甚至国家命运。这样,让一味埋头做题、视野狭窄的青年学子,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旨在激发他们自强向上、爱国求变的信心和激情,以及发愤学习的思想动力。

四、回归与迁移

纵观近年全国卷以及各地自主命题,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都有明显回归文本的指向。据此,文言文阅读复习必须把目光投向课本,回归教材,力求对每一篇熟读成诵,积累基本文言知识现象;否则文言复习无异于舍本逐末。例如120 个常用实词的意义和 18 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现象的积累,都离不开教材文本的点点滴滴。文言复习通过反复诵读教材文本,形成良好文言语感,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必定收到事半功倍之奇效。

古代诗歌阅读同样如此。2021年新高考I卷古代诗歌《寄江州白司马》阅读题,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运用,以及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命题选取与白居易《琵琶行》进行有机关联的诗歌,特别是第15题对A选项“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的判断中,学生结合诗题“江州白司马”,发现与课文《琵琶行》里的地点、官职一致,很容易就能得出A选项正确的结论,同时可推知诗歌的写作背景;关于C选项对“病鹤”意象的解释,和《琵琶行》当时所展示白居易的境况差不多,并以此推测处于失意、不得志情况下的白居易,应该有一些消极情绪,如避世、厌倦等,由此可知C选项也正确。这样,诗歌命题引入教材相关内容的有益尝试,有利于突出高一高二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性,也体现了语文复习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文学作品阅读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先来看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第9小题: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这道题考查对《越野滑雪》的小说情节的安排手法和作用的理解,但并不直接提问,而是借用“冰山”理论,引导学生对海明威的创作风格进行探究。很多学生在考完后表示,因为对“冰山”理论感到陌生,对完标准答案以后感觉自己答非所问。事实上,海明威这一创作理论,在《老人与海》(人教版必修三)、《桥边的老人》(《外国小说欣赏》选修)中都有体现。还有第7题D选项:“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本选项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直接结合,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海明威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思考判断。

事实上,在一轮复习中,我们一味沉迷于考点知识的机械演练,舍不得花时间研究教材内容,觉得内容太多,耽误时间;甚至认为高考根本不可能直接考查教材知识,觉得复习教材完全无用。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无论是古代诗文阅读,还是文学作品阅读,都可通过课内教材知识的回归实现向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迁移。因此,我们必需把立足教材,整理板块知识系统,看成是实现一轮复习备考目标的重要举措。

语文备考,千言万语道不完。《人民日报》上曾刊登《让精准成为一种习惯》一文,对“精准”二字做出了精辟解读:精准,是一种态度,是穷尽所能、做到最好的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精准,是一种力求完美的追求;精准,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作风;精准,是求真的延伸;精准,也是求实的升华。希望备战在高考一线的全体同仁,都能把“精准备考”作为我们的一种基本态度,一种事业追求,一种作风、方法。我们要力争通过科学备考,精准备考,大面积提高教学的效益。

(华容县第二中学教科室  选送

(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