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球“转动”了大球

 LuXin4164 2014-05-24

小球“转动”了大球
                              1961年4月19日庄则栋与全校教职员工合影

 

    庄则栋,对于40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和他的战友们所创造的乒乓神话,曾经成就了一代人强国兴邦的光荣与梦想。庄则栋是笔者青少年时期非常崇拜的偶像,是我国乓坛及世界乓坛最负盛名的人物,他曾经在1961年、1963年、1965年三次获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男子单打冠军,对我国乒坛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在我收藏的一本老相册中,有数张他当年获得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后、载誉重返母校北京22中与师生共同庆祝的场景照片。

    庄则栋第一次获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的时刻,正是前苏联撤走专家、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的严峻时刻,庄则栋获得的这个世界冠军,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斗志,在各行各业的领域里,形成了一股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呈现出人人拧成一股绳,个个争当生产劳动模范的新局面。看着相册中一张张褪色的老照片,回忆那段历史,心中升腾着自豪的波澜。

 

小球“转动”了大球
                                     第26届男子团体冠军团队

                                      少年宫里的“小老虎”

    北京市中心的景山公园,虎踞龙盘。山巅之上的五座亭子一字排开,在苍松翠柏绿色葱茏间显得格外壮丽。站在最顶端的万春亭上抬眼望去,北京城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回首北望,红墙围苑中的一片黄瓦建筑群里,就是少年庄则栋的起步之地——北京市少年宫。

    童年时期的庄则栋体弱多病,父亲把他送到地安门后门桥旁的火神庙里拜师习武,从6岁到11岁整整练了5年的武术,练出了一身灵活结实的身体。1953年秋天,庄则栋考入北京第22中学,对垒球、篮球感兴趣的他,似乎对乒乓球更是情有独钟。他灵活的肢体,适中的身材,有力的手臂,预示着与乒乓球运动有着与生俱来的某种渊源。

    庄则栋自从爱上打乒乓球之后,执着顽强,刻苦用功,表现出极大的毅力,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入迷程度,小小银球和它清脆的响声,甚至在他的睡梦中还在跳动。到了初中二年级,庄则栋已经打遍全校无敌手,还经常常到校外去“挑战”。庄则栋和北京市一中、七中的几位打乒乓球的好手,组成“海鸥”乒乓球队,经常到八大学院里和一些机关去打比赛,不但增长了球技、经见了世面,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自信心。

    1955年的冬天,北京市少年宫业余体育学校乒乓球队成立了。这对于酷爱乒乓球的庄则栋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在考试中,少年庄则栋以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冲劲,过关斩将,将已经被录取的小队员纷纷打败,显示出一手不错的球技。从此,庄则栋如愿以偿的踏进了北京市少年宫的大门。

    进入少年宫业余体校的庄则栋,如鱼得水,他把学习以外的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了乒乓球的训练当中去。在耀眼灯光下宽阔的乒乓球室里,墨绿色的乒乓球台前,庄则栋打球更加刻苦用功。南面是高耸的景山苍郁葱茏的古树,西面是北海公园秀丽典雅的白塔,东面是黄琉璃瓦顶的宫殿,在少年宫深红色高高苑墙中,庄则栋打球更加自觉自律。

 

小球“转动”了大球
                                 庄则栋返回母校受到欢迎的场面

    每天在少年宫里挥汗如雨的庄则栋,十分崇拜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传耀的打法,左右开弓,扣杀起来,锋锐而有威势。他学王传耀,却不同于王传耀。在教练和同伴们的启发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一种符合自身条件的打法:中近台两面攻。他给自己定下一条标准,把落在球台上的每一个球都又凶又狠的扣杀过去。

    为了这一板稳准凶狠的扣杀动作,庄则栋平时一练就是几百板、上千板。在循环往复不停歇的动作中,正手、反手的击球数量常有数个小时。周日,他自觉加班加点,早晨带上几个馒头,一头扎进少年宫的乒乓球室里。暑假,干脆住进了少年宫的大礼堂的舞台上,睡地毯,盖幕布,精心苦练。回到家里,对着镜子挥拍苦练,学校课外,冲着墙壁练。挥拍是训练中最枯燥的,庄则栋对着大镜子一挥就是数个小时。在年复一年的风雨中,少年庄则栋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1956年2月,庄则栋第一次参加北京市少年乒乓球比赛,取得男子单打冠军。

    1956年秋,考上22中高中的庄则栋,学习训练两不误。1957年春,他又蝉联了北京市少年男子单打冠军。同年9月在北京市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男子单打第三名。10月,在全国乒乓球比赛中,与张宝娣合作取得了混合双打冠军。在少年宫里的群体里,教练和同伴们都喜欢这个浓眉大眼、老实、腼腆的孩子,连传达室的老大爷都爱怜地说:这孩子是个打球不要命的“小老虎”。


 

小球“转动”了大球

                                  庄则栋给全校师生作26届世乒赛报告

 

    1958年十七岁的庄则栋入选北京乒乓球队,年末入选国家青年乒乓球队,1959年入选中国国家乒乓球队。身体素质好,采用独特的直拍中近台两面快攻打法的庄则栋,速度快而稳,在1959年末,参加斯堪的纳维亚国际乒乓球赛,获男子单打冠军,并和同伴一道夺得男子团体和男子双打冠军。

    少年宫那些慈母般的教练们,给庄则栋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她)们因材施教,根据不同身材、不同年龄、不同特点,制定一整套包括握拍、挥拍、打法和拍子的正反胶处理、肌肉放松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细致之极。一周后进行动作、速度、力量考核,不合格者要“回炉”补课。就是这样扎实的基本功,使少年宫乒乓球的小队员个个都是动作正规、又有个人特点的队员。正是在这种严格的训练下,少年庄则栋在少年宫这个“虎群”里脱颖而出,逐渐露出了“虎威”,使我们终于看到26届世乒赛上他那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一挥定乾坤的“一板”。他独创的直拍中近台两面快攻打法,至今还被广为运用,堪称乒乓球运动史上的经典打法。

 

小球“转动”了大球
                                   庄则栋给全校师生做乒乓球表演

                                    26届世乒赛一战成名,激励国人

    1961年4月4日,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新落成的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承办这样大规模的国际赛事。周恩来、邓小平、贺龙、李富春、陆定一、罗瑞卿、罗荣桓、沈钧儒、郭沫若、李维汉、陈叔通等中国领导人和国际乒联领导人走上主席台时,全场观众掌声雷动,祝贺锦标赛揭幕。来自五大洲32个乒乓球协会所选派的220名男女选手和代表,分别列队按次入场。入场毕,乐队高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随后的日子里,来自5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优秀选手们进行了精彩的比赛。 

    1961年4月9日晚7:30分,春寒料峭的北京,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内,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开始了,一时间,举国上下都将希望和目光投注在中国乒乓球队身上。在比赛中,21 岁的庄则栋脱颖而出,他与队友过关斩将,最终击败了称霸世界乒坛多年的日本队,获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小球“转动”了大球
                                     庄则栋返校与部分教师合影

    在随后的男子单打紧张激烈的比赛中,硕果仅存的日本名将荻村伊智朗和庄则栋争夺前四名的比赛战幕拉开。在男子团体比赛中庄则栋曾以2:0战胜过荻村,庄则栋对荻村的打法了如指掌,对他的特点烂熟于心。战局开始,庄则栋牢牢的控制着荻村的反手弱点,一有机会就狠狠地重扣一板。轮到庄则栋发球时,他发台内小球,正反手抢攻,以近打远、以快制凶,使其无法拉出刁钻的弧圈球,有效的扼制了对手的锋芒。善于变化、斗志顽强、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荻村,在庄则栋凶狠的两面快速进攻下显得束手无策,疲于招架奔命。最终庄则栋势如破竹连胜三局,战胜了日本名将荻村伊智朗。工人体育馆沸腾了,爆发出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随后,庄则栋战胜了队友李富荣,斩获了他的第一个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工人体育馆内的全体观众为庄则栋的出色表现欢呼雀跃,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左推右攻,难免被动;两面快攻,八面威风。”兵贵神速,庄则栋以他“加速制动”的绝技冠绝乒坛,他的近台两面攻的打法不仅动作优美舒展而且极具杀伤力,在对付日本的弧圈球打法时更显威力,从而使他在26届世乒赛上一展雄风。

    此后,庄则栋一发而不可收拾,在整个六十年代,他横睨群雄,所向无敌。国家队内部三连冠、全国三连冠、世界锦标赛三连冠尽收囊中。从 1961年到 1971 年,庄则栋做为主力队员,共与中国乒乓球队分享了四次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的荣誉。为表彰他对世界乒坛的贡献,1973 年,国际乒联永久地授予他一座复制的男单奖杯——圣·勃莱特杯。

 

小球“转动”了大球
                                       庄则栋与教职员工交谈

                                       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971年3月28日至4月7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4月4日,时任主管训练比赛的副团长鲁挺带领中国队登车到比赛馆参加比赛。车子正欲启动,一个长发披肩、头扎发带的美国运动员科恩,误冲上了去体育馆比赛的班车,小伙子一看车内坐的全是中国人,感到有些局促不安,急忙转过身去,注视着窗外,他运动服后背印有“U.S.A”的字样,映入车内所有人们的眼帘,车上没有一个人与车门前的他搭讪。此时,全车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副团长鲁挺,鲁挺认为,在国外比赛运动员搭个顺风车,不是原则问题,便点头应允了。

    在到比赛场地仅需15分钟车程的最后时刻,坐在最后一排的庄则栋征得鲁挺的同意,打开手提包,选择了一幅一米长的杭州西湖织锦,走上前去送给了科恩,科恩转身接过了礼物,一边看一边兴奋地连声说:“谢谢!”科恩想回赠点什么,但什么也没带,只好作罢。

    科恩下车时,心情非常激动,个性张扬的他经常拿着那幅杭州西湖织锦举过头顶,这个小小的举动,立即被敏感的新闻记者捕捉到了。在中美关系尚未恢复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第二天,日本三大媒体——《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全部是头版头条、通栏标题、图文并茂地报道。由此轰动了名古屋,轰动了日本。

    一天,科恩发现了排队进场准备比赛的庄则栋,一把将庄则栋拽进一群记者圈子里,把一件别着美国乒协纪念章的短袖运动衫送给庄则栋,在记者频闪的闪光灯下,庄则栋与科恩的合影又成为第二天日本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

 

小球“转动”了大球
                                         庄则栋讲解击球技法

 

    随后,美国乒乓球队副领队来到中国队驻地要求接见,他提出,中国乒乓球队邀请了美国南面的墨西哥、也邀请了北面的加拿大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所以要求中国队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到中国访问。
    这个消息很快传回了国内,周总理及时汇报给毛主席。最终毛主席拍板,中国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揭开了中美外交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使得中美两国领导人互通了信息,为之后的中美建交创造了条件。

那一刻的庄则栋,显然不会想到,他那一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却正在实现着他早年许下的“要为毛主席争光,为中国人民争气”的诺言。小小的乒乓球在历史的进程中显露出不同寻常的微妙,成为了一个支点,推动了地球在宇宙间的旋转,冰封了22年的中美关系由此开始解冻。

    庄则栋在他的《庄则栋与佐佐木敦子》一书中回忆这段历史时深情的说:“我只会打乒乓球,不时地打下网,打出界。从地球这边,打到地球那边的是毛主席、周总理……”。也许,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也只有巨人的慧眼才能捕捉住这看似平凡的瞬间。从此,人们把这次行动称为“乒乓外交”。

 

小球“转动”了大球
                              2008年7月19日笔者与鲁挺老人合影

   

    笔者访问过当时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副团长、如今年已89岁高龄的鲁挺老人,老人精神矍铄,嗓音洪亮,回忆起这段往事仍激动不已:“这完全是两国最高领导人抓住了必然出现的一个偶然情节,从而引导出一个‘小球转动大球’的政治大局面。从此,中美关系打开了一个新纪元,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

 

小球“转动”了大球
                                  笔者与郭小川之子郭小林合影

    笔者的好友、写过记少年庄则栋的训练生活《笨鸟先飞》文章的著名诗人郭小川之子郭小林,对庄则栋有着中肯的评价:“庄则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骄傲,在共和国60年代初的艰难岁月里,庄则栋获得的世界冠军,无疑激励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奋发向上的斗志和决心。它的作用早已超过了获得世界冠军的本身。”

    如今,作为终身事业,庄则栋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潜心研究乒乓球理论及技、战术,结合他自己个人的经验和体会,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挑起了培养下一代乒坛健儿的重任。今天的庄则栋正在和他的日本妻子继续为中国的乒坛事业劳碌奔忙着,为中国的乒坛事业,他无怨无悔。

 

                                                             2008年7月28日

 

    得悉庄则栋先生患病后,我始终关注庄先生的博客,注意查看他博客中的照片。看到近期一张张照片中的庄先生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样子,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为老英雄祈祷,盼望他像当年三次获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那样,战胜病魔,在人生的旅途上再夺金牌!

 

                                                              2010年12月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