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空间与隐形传递的超心理学实验 宫哲兵(武汉大学教授、新空间1025实验室创始人之一) 朱念麟(云南大学教授、新空间1025实验室创始人之一) 清华(新空间1025实验室创始人之一) 王云霞(新空间1025实验室)
一、用意念移动玻璃杯的实验 1、在儿童认字培训中很偶然的发现 我们大部分的实验,是建立在儿童潜能开发的基础上。我们对儿童潜能开发上,主要在超感官认知与意念移动物体的领域。这种培训,是从“耳朵认字”,“手心认字”与离体认字开始的,儿童在额头处比较稳定地具有了第三只眼的功能,他们自已称为小屏幕。我们进一步培训他们对小屏幕的操纵能力,在小屏幕上移动物体,现实物体也会相应移动。 最初我们的培训是让小张同学超感离体认字,字写在小纸条上,对折几次之后放在玻璃桌上。小张同学用手从玻璃桌下面去接近纸条时,发现纸条发生移动。我们抓住这个奇迹,让他巩固这种能力,又把实验物改为塑料盒与玻璃杯,都可以移动它。 据实验儿童小张说,让物体移动的指挥者不是手而在脑。表面上好像是手的无形能量起作用,实际上是在小屏幕上,意念能量指挥着玻璃杯移动,现实中的玻璃杯就移动了。 在意念的隐形空间里,手对杯的牵引可以有细绳子,拉着杯子动。但是在现实空间里却没有绳子,成年人看不见这根细绳子。最初实验时,小张双手在杯子两边做牵绳状,因为在小屏幕上确实有绳子。后来小屏幕上没有绳子也可以牵引,后来用单手就可以牵引,后来手掌向上也可以牵引。培训中手掌的牵引力越来越大,玻璃杯被旋转,被推倒。 这种实验,目前是可操纵的,可重复的。除小张之外,小李等其他小学生也可以做到了。据我们所知,这种实验的成功在国内外是罕见的,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类似实验只能在不透明容器内做,公众认可度非常低,怀疑小学生偷愉将物体拿出了封闭容器。 3、小屏幕中看到的是真实的实验物 二、隐形空间的实验,“微型摄影机”升空 1、隐形空间的存在 在2011年武汉东湖小梅花艺术学校的公开培训活动中,美国著名超心理学家库皮尼教授,在一张小纸片上画了月亮与太阳,在另一张纸片上写了一个很古怪的罗马字,折迭后交给小学生辨认。不久,两个小学生识别后写在教室的黑板上,库皮尼教授表示正确。 在2011年昆明召开的超心理学研讨会上,云南大学罗新教授培训的六个小学生,坐在参会代表们中间,当着参会代表们的面,将一个纸盒里的纸片搬出来,又搬进另一个纸盒子里。每个小学生的实验表演都有监督者坐在旁边,他们的成功率非常高,达到80%以上。 小屏幕上看到的空间与物体,显然并非我们生活的空间,而是另外一个隐形空间。塑料盒里的小纸片,可以从盒子里飞出来,留下一个空盒子。小纸片通过什么空间飞出去的呢?飞出去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这个空间的人看不见呢?它又怎么飞进另一个塑料盒呢?难道塑料盒对它们来说是有缝隙的吗?除非认为有另一个隐形空间,否则很难理解这些实验现象。 2、发射微型摄影机,探测隐形空间 小张说,另外空间的人会说一种特殊的语言,他在那个空间就会使用那种语言。回到这个空间,他仍然可以对我们实验人员说那种语言,还用那个空间的文字记录了那种语言。 3、另类隐形传递 这里我们发现不少对偶纠缠的关系,比如小屏幕中的微型摄影机与实验室桌上的微型摄影机。另一个空间的MAX与我们空间的小张,小屏幕中的火柴与实验室桌子上的火柴。这种类似对偶与纠缠的关系,是发生物体的隐形传递的原因吗? 4、GPS定位器跟踪了智能手机 三、扰动性对应性:火柴实验 1、一次普通的实验 小李、小张、小陈三个小学生并排坐在桌后。桌上有三个塑料小盒子,盒子子装有火柴。三个盒子的前方都有一个反扣的玻璃盘,玻璃盘上方用报纸盖着。 大约十分钟,在我们始终不懈的注视下,小李与小张先后说盒子里的火柴断了,并且飞出了盒子。我们打开盒盖,发现里面没有火柴了。火柴飞到哪里去了呢?小李同学说,他看见火柴了,断成了十截,全部在一个箱子里,从盒子里出来后飞进去的。 小张同学瞪大了眼睛往上望,终于看见了。他说,我找到了它们,火柴在房间的墙角,现在离开了,飞到了天花板上,原来是完整的两根,现在一根断成三截,一根断成四截。 小张同学说,目前火柴离开了天花板,就在他的眼前飞来飞去。有一个火柴飞进小张同学的耳朵里了,小张说出来大家都很吃惊啊。五分钟后,火柴从耳朵里出来了,飞到空中。 有两个火柴似乎很活跃,很顽皮,它们在隐形空间里到处飞,一会儿从小张同学的眼前飞过,一会儿又飞到高空,躲避着小张同学的扑打。其中一个小张同学认得它,说它就是刚才钻进我耳朵里的那根火柴。 我们对这两个火柴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它们好像两个微型飞碟一样神秘啊。我问两个学生,火柴是怎么飞的,他们说火柴是一边高速旋转一边飞,有时上下旋,有时左右旋,有时翻着跟头往前飞。火柴头是红色的,冒着小火焰。火柴身是白色的,冒着青光,飞动时带着红线。 它们好像有智慧,跟小张同学捉迷藏。小李同学说,感觉到它们是生命体。小张同学说火柴是能量,不是我给它的能量,是它自己的能量。如果我不推动它,它有时自己会运动,有时自己停下来不动。有一次火柴浮在空中半个小时,一动不动。后来我专注地看它,它飞走了,我的眼神可能有能量,让它运动了。 小陈同学也将盒子里的三根火柴折断了,我问她怎么将火柴切断的,她说:“首先要凝神,将额头前的小屏幕调出来。心型盒出现在屏幕上,盒子内部的三根火柴也呈现出来。屏幕上出现两只手,应该就是自己的手吧。用两只手去折火柴,折不断。我想到小张同学家有一个斧子,想到后这个斧子就到了屏幕中。我用自己的手拿起斧子,砍断了两根火柴,每根两截。第三根我用自己的双手再去折,就断了,三截。”她很清楚,自己先前找到的四截火柴是斧子砍断的两根,后来在桌子脚下找到的三截火柴是自己用手折断的一根。怎么知道的呢?她说不清楚,只是确实知道。 2、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我们通常的实验方法是:监测人将火柴放入不透明小瓶中,盖好瓶盖,交给功能人。功能人只能用一支手握住小瓶,瓶盖必需露出,瓶子不得离开监测人视线或摄像机镜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完成功能后先报告,由监测人打开瓶盖,取出被作用后的火柴,进行检查、拍照。多数功能人通常只是偶尔触摸一、两下瓶子,在十分钟左右或更短时间内完成功能。 实验时我们常常临时对生成痕迹的方式及所用工具提出要求,使功能人不可能事先有所准备,以便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可信度,功能人通常也会积极配合。 归纳功能人的成功经验,他们用特异功能对火柴进行作用取得成功的要领是: A、首先要进入功能状态,其特征是额前出现"屏幕"。 B、在"屏幕"中找到要作用的火柴。 C、再在“屏幕” 中找到自己的手及要使用的工具。 D、在"屏幕"中用类似通常的作用方法对火柴进行作用,如果在"屏幕"中看到作用成功了,瓶中的火柴样品也会产生相同的用效果。 参与实验的功能人,全都是我们自己训练出来的十三岁以下的儿童。由教师直接教会学生用功能折断火柴,曾经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现在由于观念的改变,"断火柴"已成为学生最容易掌握的特异致动功能之一。只要学生有较稳定的"手心认字"能力,让他用"天眼"观看别人是怎样做的,他立刻就学会了。两位才第三次参加培训的小朋友,看了别的小朋友用功能折断了火柴,立即就会用功能把火柴折断了。 多位功能人对作用过程的描述基本相同,都是先打开” 屏幕” ,接着在” 屏幕”
中找到要作用的火柴,再找到刀子,然后像平时用刀子一样, 如果要求功能人用剪刀把火柴剪断,断囗又是另一个样子。图五就是要求他们用剪刀把火柴剪断,并要求断截个数不得少于五截的特异痕迹照片。与前面的做法相闰,火柴放在不透明塑料瓶中,瓶盖—直处于监测中,功能人的操作过程与用刀子的操作过程基本相同,只是把在” 屏幕” 中找到刀子改成了找到剪子。
3、在火柴杆上画花写字 在一次培训实验中,我们要求功能人小李用笔在火柴上画花、写字。她是位五年级小学生,平时写的字都比较大,不可能写出这样小的字。问她这些小字是如何写上去的。她回答,先打开” 屏幕” ,找到要作用的火柴,再找到笔, 然后把自己变小,笔也跟着变小。这时看到火柴就比铅笔还要粗,再往上面写字就容易了。
结果她们每人都完成了两次。小李两次都写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图八上)。问小马和小阳,字是怎样写上去的,她们也说先要把自巳变小,火柴就比铅笔还要粗—些,就好写了。小阳还反映说,笔变小后就很不好写了。 4、隐形空间里有太阳、月亮、白天、晚上 课间休息时,功能人小龙手拿一盒火柴正在玩着,周围的人突然闻到火柴点燃时的气味,看见有青烟从火柴盒中冒出,赶快打开火柴盒,看到盒中有一根的头巳烧黑,其余的火柴均完好无损。 问: 火柴是怎样燃起来的? 答: 我在"屏幕"里正在玩着玩具,见到一个放大镜,就用它把太阳光聚在一根火柴头上,火柴就燃起来了。 问:“屏幕”里也有太阳吗? 答: 有。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差不多。 问:” 屏幕” 里有月亮吗? 答:有,但是比我们平时见到的要大。 问: 答: 5、隐形空间与类量子纠缠 四、隐形空间里有超人智慧者 1、善意帮助孩子们的超人智慧者 又比如在火柴实验时,小陈有意念把火柴折断后,飞落在实验报告的各个角落,非常隐蔽的地方,小陈也能一截一截地全部找出来。我们问她,是怎么找到的,她说,小屏幕上有实验室的全图,比如桌子,柜子,书架等。图上又有一些红箭头,有的指向桌子下面的一个角落,有的指向书架上被布蒙住的一个地方,有的指向柜子门内的某器物旁边。小陈根据这些箭头,就找到了每个被截断的火柴。这些红箭头是谁画的呢?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善良的超人智慧者,他不在我们的空间,在另外的隐形空间里,因为只有小屏幕中才能感觉到他。
2、与宗教相关的测试 我问他:纸上写着什么字? 他回答:上帝。 问:你蒙着眼睛,怎么知道的。 答:眼睛蒙着,但额头上有个手电筒一样的东西,也像个小屏幕。上面有这个纸条,上面的字都显示出来了。 问:你除了看到字还看到了什么? 答:看到上帝的形像,在云彩之上端坐。头上有金色的光环,肩膀上有两个翅膀,身穿黄色衣服,手上拿着权杖。 问:它是一幅画,一个雕塑呢?还是一个活着的神。 答:不知道。 问:那么你对他说:“我爱你”,看他有没有反应。 过一会儿答:他是活的,因为他对我说:“我也爱你”,脸上有笑容。 问:你请他摸一摸你的头,看看你有没有感觉? 过一会儿答:他已经摸了我的头,我的感觉很轻微。 问:除了形像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 答:还听到了一个人的声音:“上帝”。 问:是英语还是汉语。 答:是汉语。 2012年5月,昆明参加实验的四个孩子,超感辨识纸条上的“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他们除了正确辨识了这六个字,还把图像写了下来:“大莲花上站着一个女的,穿着裙子的人。左手合什,右手执瓶。口念南无阿弥陀佛。然后出现白屏,出现了六字佛号。” 在测试时还发现,若试样是用梵文或藏文写成,虽然他们完全看不懂这些文字,却能正确感知这此文字的涵意。 下面是有关道教与伊斯兰教的测试字样与儿童相应的图像: 测试字样:道士。儿童图像自述:一个男的,穿灰色长衣服,无纽扣,头带帽子,帽子上有个纠纠模样的东西。孩子不知道道士一词,但形像描述正确。 测试字样:李耳。儿童图像自述:一个男的,短头发、短衣服。问:离开人间几年了?他做了个手式,又像4 ,又像是7 。希望见到老子,却见到个名叫李耳的现代人。 测试字样:伊斯兰。儿童图像自述:一个男的,短发,兰色眼晴,穿黄色长衣。问:你是谁?回答:X 斯兰。可能是位名叫“X
斯兰”的人。 3、对历史名人的测试 有一次,试样上写着“龙云”二字,功能人先认出了试样上的“龙云” 二字, 接着又讲述观察到的景象:一条红色的龙和白色的云朵,龙在云里飘着。又看云上有个人,男的,戴园形镜片的眼镜(实验记录上漏记),穿老式服装,短的,鞋很旧。孩子问他如何称呼,他说:“我是龙云爷爷。” “龙云”二字有两个涵意,一个是具有龙和云形貌的各种物品、图案或景观。另一个是人名。龙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是云南省最高军政长官,六十年代去世,50岁以下的人几乎不知道龙云其人。年仅12 岁的功能人把两个涵意都感知到了。尤其令人吃惊的是,她不仅感知到龙云是个人,她描述的龙云的形貌与事后从网上查到的,龙云在四十年代的照片完全吻合,连园形眼镜,很旧的鞋这些细节都丝毫不差。“我是龙云爷爷”这句长者对晚辈的讲话,孩子是不可能临时编得出来的。 另外一次,测试字样上写亚里斯多德。儿童图像自述:外国人,有胡子,穿高统鞋。 这些测试说明了什么呢?说明隐形空间里有一位善良的超人智慧者,我们给儿童出的难题,他都用全息方式,让儿童理解测试文字的意义。隐形空间的超人智慧者,总有一天会显示自己,让儿童从小屏幕中看见,那个时候,我们再来探讨超人智慧者对我们这个空间意味着什么。 五、实验后的玄想 1、物理学玄想
火柴进入隐形空间后,没有意念能量,它在隐形空间也能飞行,旋转,有时还冒着火焰,这种能量是隐形空间的真空具有的能量吗?还是火柴本身具有的一种未知能量呢?它们是不是与暗能量有关呢? 隐形空间的物体,可以被儿童的第三只眼看见,可以被我们实验室发射的微型摄影机拍摄到,但是我们成年人看不到,这些成年人看不到的隐形空间的物体,是不是与暗物质有关呢? 2、哲学玄想 认为物自体是客观实在并且可以被认识,是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自体不存在,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物自体是理念(柏拉图)或者绝对精神(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物自体是神,是各种宗教的世界观。 我们新空间1025实验室,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物自体可以被经过培训的儿童所经验到,可以被微型摄相机拍摄到。假如这种假说成立,康德的“鸿沟”被跨越了。更重要的是,实验发现,每一个现象体,在另一空间都有相对应的或者一模一样的物自体形态,它们之间有类似于量子之间的纠缠关系。扰动物自体形态,现象体的形态就会发生对应的或者一模一样的改变。 量子之间存在着的纠缠关系已经被大量实验所证明,根据量子纠缠原理而创造的量子隐形传递技术也在各国展开研究,中国科学家走在世界的前列。不久以前,中国量子研究人员成功发送一个质子穿越一个中国湖泊,使其达到到97公里远的地方。他们希望这项隐形传递的研究导致超快速通信系统。 新空间1025的一系列实验,证明物自体与相应的现象体之间,存在纠缠关系,类似于量子纠缠。我们还通过实验,实现了现象体形态物向物自体空间的隐形传递,也实现了物自体形态物穿越隐形空间进入了现象界。 3、超心理学玄想 新空间1025实验室经过几年的无数次实验,证明小学生年龄段的儿童,有一定数量者,经过简单培训可以在额头上出现小屏幕。小屏幕是人类在儿童时期的一种特殊器官,它可以透过现象界看到物自体的空间与物体。作为沟通现象体与物自体的感官工具,小屏幕的功能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到成年后就消失了。 小屏幕上的字,是物自体世界的存在物,是另外一个空间的字,它与我们现象界的字在形体上是同一的。但是在丰富程度上不同一,因为小屏幕上的字是立体的,有声的,带有图象的,带有往事记忆的等等。 当我们在一张纸上写字的时候,这个事件有双重意义。这个事件发生在人的世界里,现实世界里,我们的感官可以感觉到这个字的字形,颜色,大小等。同时,这个事件也发生在物自体的世界里,即使没有眼睛等感官,我们也可以通过额头屏幕,了解这个字的字形、颜色、大小,以及它的读音、图象、往事记忆等。 我们感觉到,实验主持者与功能儿童的关系,好像是盲人与导盲童的关系。对于隐形空间来说,实验主持人是盲人,看不见。盲人培训了导盲童,导盲童将盲人带进了隐形空间,通过导盲童的叙述,我们这些“盲人”也知道了隐形空间的一些秘密。 以上这些虽然是玄想,但是它是以大景的实验为依据的,许多科学发现发明就是在前人的玄想下实现的,今人生活在物质丰厚的时代,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被物欲泯灭了自己的灵性与玄想。多看看天空,多想想内心,愿我们永远保持着童心与好奇心。 2013-6-5初稿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