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图论医8

 johnney908 2014-05-24
     诊病是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入浅出。现象不仅指病人主诉的症状,而且包括病人当前所有的状况和过去发生过的异常。他的病史、他的饮食、他的居处、他的心情等等,都是现象。本质则是病人的症结与根本,不仅要找到致病的病机,而且要理解这个病机的背景,也就是病本。病本就是推究至根本的阴阳五行有何失衡,是什么病因导致了这个病本,继而形成病机。这是一个深入探究的过程。深入之后继而浅出,估计病机在人体寄寓和与正气对垒的形态,也就是病形,以求达到看得见、了然在目的地步。必须探求病本,明白病形,制服病机,针对病因,否则邪气不服而病不可去。因此,知诊者知治,知治者知诊。 中医诊病有望闻问切,西医则借助生物化学检测与物理侦察。西医只能检测到有形的东西,对于功能性的病变往往查不出来。即使检查出了一些名堂,也只是以西医的知识加以解读,而不明白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例如,发现病人血液凝固系数高,就用肝素,肝素是从肝脏发现的一种物质。然而为何肝素就能活血呢?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提出肝素可能和血液发生一些什么反应,然后就算解释了。中医不这么看,从血流缓慢就知道这是太阴的迟缓脉象,是土气重滞。肝为木,木达土,因此用有肝木之震性的东西就能活血。运动、喝酒等等都会活血,更不要说肝素了。这个时代,西医的检查手段日新月异,病人也可能接受过各种检查,发现了一些异常。这也可成为医生的资助,但是得用中医的眼光重新解读西医的指标与结论。
望诊指看人的面色、形态容貌、舌苔等;切诊指切脉,包括人迎寸口脉、尺寸脉、三部九候等。闻诊指听人的声音,从其五音六律的变化而知病,这已经没人会了。孔子从师襄学琴,三月不知肉味,从乐曲中听出了作者的模样。高山流水已成千古绝唱。现在的闻诊通常指听人的声音有何异常,以及病人喜歌唱、呻吟等,以及嗅病人的气味。我不学医,对闻诊一窍不通,基本不会察色、切脉,只会有限借助问诊之巧。
四诊合参,任何疾病都无遁形。其实,望闻问切四者精通一门,也差不多了然其病。例如望诊,最基本的是看明堂五色而辨五脏吉凶。若深入,则有五脏六腑的报告按分部写在脸上,有人的阴阳五行禀赋见于形体面目,有病情的深浅变化见于气色等等。这就要有知几之明了。知几的人从别人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可能就洞穿他的为人,蒙昧的人则浑然不觉。扁鹊见蔡桓公,就是望诊到了精深境界的写照。为何一门深入也能全察?因为一物一太极,每个显象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