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部本草著作《一本堂药选》下载链接:http://archive.wul./kosho/ya09/ya09_00514/打开网页后,右击,迅雷下载即可。 此书是日本香川德修所著。享保辛亥(1731年)刊刻。其论药力辟空论玄谈,求真求实,为历代本草中罕见的新锐之作。 如所选药物均不录四气五味,认为药物不由气味,而是“以药之才能”取效。其论半夏,率众门人亲自尝试,知生半夏煎汤无毒,“只觉有少辛涩气味耳”。认为半夏“决不可制”。论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海藻相反,认为“非可必然之事”,不可拘泥。论引经报使及五脏六腑补泻气味用药,乃“张元素为之俑,升降浮沉阴阳始于李杲。此皆近世医家之所尊信奉事,日用首务,而究之俱是空论,无益治事,勿泥此等区区之言。” 此外,论茯苓赤白之别,当归首尾之用,皆为穿凿牵合之论。论升麻升阳明清气,柴胡升少阳清气,是附会陋说,是“一盲引群盲”。将本草中常见安魂魄、定精神、益智慧、强阴阳等语,视为道家惑世诬民、媚俗啖利之邪说,是“道家方士诳罔之腐谈”。我看了此书正文,下面把甘草的论述摘录如下: [试勘]:和众药、缓众味、治咽痛、去茎中痛、解百毒。 [撰修]:凡撰甘草,取于舶货来,呼为南京甘草,赤皮断纹坚实长直、内色鲜黄、味至甘者为佳。用时水洗,削去外皮,剉细。勿用粗大有节、内色带黑或茶褐色味恶者。古人有炙甘草法,至今观之,未见炙补生泻之实然。故炙不炙不可必别,又有头尾吐人说及别用甘草梢者,乃后人过錾之所致,亦不足取。凡用酒浸蒸酥涂炙,浆水炙熟,长流水蘸湿炙熟或炮等制,皆不可用。此邦近年出甘草唯官园重之,世间未多见也。…… [辨正]:甘令人中满,中满者勿食甘,不止水肿鼓胀,大凡痞块、疳积、呕吐、酒客之病,亦皆宜退甘味,但偏嗜甘者,不在此限。小儿多加甘草,可也。甘味中,唯甘草为最,故在此论及焉,其它甘味可以类推也。……
|
|
来自: johnney908 > 《精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