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杭文集---------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栀子 22克 香豉 37克 上两味,以水600毫升,先煮栀子,得375毫升,内豉,煮取225毫升,去渣,分两服。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 《伤寒论》 (真性充血,胸刺激症状剧烈时感到心懊闷不可名状,辗转反侧不得入眠。) 烦热胸中窒者。 《伤寒论》 (感到胸中堵塞,似食道狭窄的自觉。) 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 《伤寒论》 (心胸部位,有疼痛感。) 松川世德说:本方治吐血、衄血、血利、血淋、淤血,余治一妇人,年25,血下数日,心烦微热,服药无效,与本方两帖,又与数帖痊愈。 又治一妇人,年70,鼻血过多,止衄诸方无效,问其状,颇有虚烦之象,因作本方与之,四五日,服良方而愈。 又治一老人,80许,鼻衄过多,郁冒恍惚,乃与本方而愈。 又治一男子,便血数月,身体无血色,面上及两脚浮肿,心中烦悸,头微痛,时时呕,脉微。与本方加生姜愈。 按:松川氏长于血症治疗,善用栀子豉汤,医案较多,略举几例以供参考。 尾台榕堂说:此方虽栀子、香豉两味,然与其证时,其效如响,若不亲试,安知其效。 按:栀子豉汤治出血,仲景书未言及。本草说“治吐血、衄血、血利、下血、血淋、损伤淤血”。唯松川世德多治验。从仲景书看,栀子豉证,以心中懊憹为特征。懊是憹怎样一个征候,诸家解说颇多,如:“懊憹者,俗谓鹘突是也”。“心烦热燥,闷乱不宁也,甚者如中巴豆、草乌头之类毒药之状也”。“此似后世所谓嘈杂、嘈者,似饥而甚,似噪而轻”。“烦之甚也”。“憹即脑也”。“心中热烦扰谓之烦,烦甚而至反复颠倒,谓之懊憹”。当临床时患者诉此症状,没读仲景书的人很难会考虑到懊憹症,往往是会附会到胃病上,同时出现这类症,消化吸收不良及便秘又是并存的。从胃治疗,十有八九也沾不上栀子豉汤,也就无由取效了。“胸中窒者”“心中解痛”都不是患者的诉语,而是医闻后分析判断的意识,不敢认为是懊憹的互词也不算庸手。 例一: 方老师 男 36岁 病两年,长住院,忽而诊为肝炎,忽又谓之胃溃疡,又诊为胆囊炎,余接手诊之,其心下痛,患者无可名状其心下之异感,自诉“剧则痉挛一阵转小安,有时头晕明显,有时觉到胃部热感,而心下如痛非痛感从不间歇。”我想,心中懊憹或热痛《金匮》必是此症,与栀子大黄汤合柴胡剂两帖,懊憹尽除,继类方再进,最后栀子豉加芒硝三帖,共计12帖,痊愈。 例二: 76年 一农妇 40岁 诉:自七月病至九月沉重,不能食,不得眠,自觉从咽下至心下有堵塞感。诊:脉大而数,100/分。患者前是省级演员,今务农,当以情绪为主要。乃与半夏厚朴汤,又与甘草泻心汤,皆无效。忽悟栀子豉汤条“胸中窒”“心中结痛”“反复颠倒,心中懊憹”与一帖,能安睡数小时,连进三帖,诸症除
|
|
来自: johnney908 > 《经方论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