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闷,大学生流行语:大学怪事4

 无题602 2014-05-24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高校流行语中“郁闷”一词高居榜首。大一学生为“现实中的大学生与想象中的象牙塔不一样”而郁闷;大二学生为“敏感”的校园人际关系以及校园内部贫富差距显露的社会不公而郁闷;大三和大四学生则开始因为“考研、就业与恋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郁闷。

    “郁闷”是人的一种由于现实的影响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作为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正是活力四射、青春荡漾的大好时光。他们应该憧憬着未来、满怀着希望、胸怀着理想,去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地从事着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大学正是青年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更应该最有生气、最具活力、最有首创精神,“郁闷”一词本不应该属于这个群体。可是令人遗憾的是,“郁闷”却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口头禅。其原因何在?

    压力。有形的,无形的,生活的,学业的,经济的,社会的,眼前的,未来的......这些从未有过的压力一下子都集中到这些还未成熟、还未独立的大学生面前。有的他们想不通(诸如社会问题),有的他们无能为力(诸如家庭的贫困),有的他们犹豫不决(诸如对未来工作和未来出路的选择)。在想不通、做不了和犹豫彷徨中,在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巨大压力下,他们只能是郁闷。

    空虚。如今的大学生,理想、抱负、追求成了奢侈品,集体、知音、朋友成了稀有物,体验、吃苦、锻炼成了过去的天方夜谭,虚拟、网络、独往独来成了家常便饭,交流、倾诉、无拘无束成了童年的回忆,一个空虚的躯体留给他们的只能是郁闷和烦恼。

    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单调的生活内容,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功利的考研、考证和考级,贫乏的业余文化生活,以及照本宣科死气沉沉的课堂讲授和本来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这一切使得单调、乏味、枯燥、无聊构成了大学生的全部生活,如此,他们能不郁闷吗?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开放的环境中,在数字化新媒体的包围里,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的文化背景、在网络中长大的一代大学生,以及扩招后的大众化教育,大学的教育和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些力不从心,并且已经跟不上趟了。他们不能给大学生提供适合经济建设需要的,适合他们个性化成长的,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和人性化的管理。如今的大学,学校忙建设、教师忙项目、学生忙网络,都是自顾自,根本形成不了合力,也就不会出现凝聚力、活力和朝气。大学的精神、知识分子的骨气、大师的思想、学生的创造力,似乎都渐行渐远;纯洁的关系,活跃的思想,激烈的辩论,亲密的交谈,向上的氛围,以及悠扬的歌声、美妙的琴声、激烈的球赛,似乎都已远离。

    大学啊,难道真变成了甜美的回忆和痴心的梦想?!

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6b6c101017rw4.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