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志强和他的“生本课堂”
荆志强,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一位普通的年轻数学教师。 郭思乐,“生本教育”理论的创始人,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广州的 荆志强,一位平常的教师,何以引起一位大名鼎鼎的教授的垂青?因为虽然荆志强不是 “上 多少年来,在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 直到2008年年底的一天,丹阳市第六中学校长朱万喜在2008年第21期的《人民教育》杂志上看到了记者刘群采写的长篇通讯《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朱校长眼睛一亮,“生本教育”,我们学校的 朱校长反复阅读,十分激动,向荆志强推荐了这篇通讯。 相见恨晚。“ 荆志强很早之前就在摸索“生本教育”,但是他并不知道有一种叫“生本教育”的理论,更不知道“生本教育”的创始人和倡导者就是著名的 兴奋异常。营造快快乐乐的课堂氛围,传授轻轻松松的学习方法,取得实实在在的学习成绩。这么多年来自己所走的道路虽然属于自我求索,但是大致的方向没错,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终于得到了专家理论的支撑! 朱万喜校长的介绍引荐使荆志强从蹊径找到了登上的道口,而 做教师就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得巧的教师,那样才有可能是一位得道的教师。 只有让自己先聪明起来,才能使自己少走弯路,才能让学生聪明起来,少吃苦头。这要求教师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抓得准,做得实,最重要的是抓住学生那一颗颗驿动的心,用心学习。 碟飞凤舞 他的双手调动全班学生 教师不是教书匠,但是教师应该具备能工巧匠的才气智慧。 不做一个单纯的教师,要联通社会,博采百工之长;不做一个纯粹的教书教师,要联系实际,做到兼学活用。 荆志强喜欢看杂技魔术表演,不光是看,也在琢磨,更在借鉴。杂技《转碟》是他每一个每堂课都使用的案例。 舞台上,一根根细棒顶着十几只碟子,杂技演员巧手轻旋轻摇,每只碟子都在转动,杂技演员功夫的深浅在于能使多少只碟子转个不停。 荆志强的心中也装着数十个碟子。而且在荆志强看来,班级上有多少个学生,他心中就有多少个碟子,他交给每一个学生一根细棒,让每一位同学都沿着自己的轨迹旋转,可以有快有慢,但是绝不允许有人停下来。 别人上课之前的第一件事是备课备教材,写教案,荆志强还要提前做好另外一件事,备学生。他必须对每一位同学的家庭背景、特长爱好,脾气性格、学习成绩等情况了解清楚,形成初始的生案。 与学生自来熟,打成一片,融入其中,这是荆志强生本课堂形成的第一步。 请学生在学校餐厅一起吃饭,出钱为学生买文具,订购资料,和学生一起体育运动。课堂是同学们的 一呼百应不代表人人皆应,时时皆应。如果遇到羁绊,荆志强就会使出开心锁的招数,非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通。 班上有一位学生学习不专心,思想开小差,成绩直掉队。荆志强请来了这位学生的父亲,当着学生家长的面继续做工作。最后荆志强要求这位学生抬起头来,看看他父亲饱经沧桑的脸,掰开他父亲的手,看看他父亲枯树枝般的手指,问他此时此刻是否听得见他父亲的心跳的颤音?这位学生终于低下了头,流出了眼泪。 对于成绩表现暂时较差的学生,荆志强一视同仁,更为耐心、细心。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课后个别给予辅导,树立学生上进的信心。学生小病小痛,荆志强端水、送药到学生宿舍,直到学生服下才走。 遇到学生急病,荆志强总是陪学生到医院,给学生垫付费用。有一次送学生到医院,一直陪着学生,直到家长从乡下赶来,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钟。 把关怀送到学生心头,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荆志强经常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学习方法,解题技巧,或者让其写心里话,进行交心。荆志强的努力就是全班学生前进的动力。跟随着荆志强舞动的那双大手,全班每一个学生像飞碟一样,围着教师飞舞,就像飞凤一样,围着理想飞舞。 大家一起转。 看到学生的进步,荆志强告诫自己,“生本课堂”,要在心中装着所有的学生。 在大多数学校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学生有困难找教师。但是在荆志强执教的班级里却流行着相反的一句话,教师有困难找学生。 荆志强认为,一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而班上四五十个学生,人多势众,只要想办法把他们很好的组织起来,把他们的热情焕发出来,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那么你就不再是你,他就不再是他,那么这个班级就是藏龙卧虎之班,这个班的学生就是龙飞凤舞之生。 于是在荆志强的班级里,以往传统的班干部体系中出现了众多的“另类”民间组织。 在他的班上,有“班级常委会”,“班级常委”行使着班级的行政权力,安排着班级的日常工作。除非特别重大的事情,一般都由他们讨论解决。班级里有“纪律检查委员会”,主管班级纪律秩序,有“检察院”,主管学生作业考试行为,有“文体局”,主管班级文娱体育工作,有“卫生局”,主管班级环境卫生健康事宜,有中队、小队,根据各人的特长,因人设岗,每人一岗。每位学生都是“部长”、“局长”“主任”、“队长”。在这看起来是“搞笑”的任命中,激发的不是学生的“官欲”,而是学生的热情与责任。在这里,所谓的“官衔”其实就是“管衔”,人人有“管衔”,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事做,人人把事做好,证明能力,无愧“管衔”。 有了有效的管理,班级不乱而治,不弱而强。在一个积极向上,奋勇进取的班级里,学生不扶自正,见贤思齐。 近朱者赤,这就是好班的影响力。这也是一个有能耐的教师的教育能力:善于把草变成树,把蛹化成蝶,把虫变成龙。 蜕变的过程是痛苦的,嬗变的过程也是痛苦的,高明的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苦中作乐,乐在其中。 轻轻松松教学,快快乐乐学习,谈何容易? 因为现在的学生辛苦,现在的教师辛苦。 学生苦,苦在哪里?机械重复的太多,己所勿欲太多。 学习辛苦是客观存在,不苦不现实,但是这种辛苦更多的是“心苦”。荆志强认为,只要是学生愿意做的事情,高兴做的事情,学生就不再感觉到辛苦。比如有的学生迷恋网吧,废寝忘食,乐此不疲,毫无辛苦可言。所以荆志强看准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大打情趣、兴趣、乐趣牌,解放学生的心灵,为每一个同学放飞写有自己奋斗目标的巨大充气气球。 荆志强给每一个学生安装了一台内燃引擎,大家一起奔跑。 动车组的出现,使不可能出现的奇迹出现了。荆志强所教班级的学生扬起了青春的风帆,有朝气,有活力,自信心强,竞争力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 同学们做出了成绩,荆志强一声叫好,学生会更好。布置给学生的任务,荆志强一声“行不行”的高声询问,换来的是学生信心十足,更为高吭的齐声回答:“行!” 看到学生的生机,荆志强告诉自己,“生本课堂”,要使每一个学生各得其所。 龙腾虎跃 他的课堂是活力的舞台 以生为本,人文关怀,最根本的任务是服务学生的幸福成长,最直接的体现是为学生创造一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场景,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爱学不厌学,肯学不怕学,会学不混学。 颠覆传统课堂就是荆志强“生本课堂”的活力所在。 传统课堂是会议报告厅。主席台上一个人在读报告,念文件,会场上所有的人正襟危坐,鸦雀无声。 上课铃声一响,帷幕拉开,短兵相接,好戏连台。 开戏就交上火,引出问题,各路豪杰,粉墨登场。 随着剧情的变化,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指挥棒也在不断地交接。通 学生跑上跑下,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在 有次荆志强面向丹阳教师开课,各学校的数学老师来听课,发现 看到学生的参与,荆志强告诉自己,“生本课堂”,要有以生为主的主体意识。 就像体育比赛一样, 看到学生的投入,荆志强告诉自己,“生本课堂”,要有激发学生能力的机制。 荆志强的课堂中学生比教师讲得多,发现存在问题比讲授新的知识多,场次更新快,知识容量大,学生得到的实际锻炼和收效多。课堂上挥洒自如的荆志强被誉为幸运52中的李咏,开心辞典中的王小丫,星光大道中的毕福剑。因为他的课堂里掌声多,笑声更多。荆志强擅于把数学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把生硬的数学公式赋予时代的流行色。数列递推问题被他叫做“退一步海阔天空法”,恒成立问题被他叫做“走极端”,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被他叫做“里应外合”,线面平行线线平行被他叫做“顺其自然”,异面直线问题被他叫做“取点推线,相交则灵”,几十个诱导公式被他总结成一句口诀:“符号看象限,横不变竖变”…… 代名词代替数学公式,学生易记易背,充耳不忘。用幽默激活课堂, 看到学生的活泼,荆志强告诉自己,“生本课堂”,要有契合青春韵律的情趣。 高效轻负 他的绩效印证专家理论 挤在人堆里找人,踏破铁鞋,费了功夫,不一定能找到想找的人,那是因为人海障目,盲目寻找,无法实现精确定位,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如果能跃上云层,像卫星定位一样,找准方向,那么所走的路自然就是捷径,所付出的劳动将全部是有效劳动。 以教师的有效劳动带动学生的有效劳动,这才是教师的绩效。年轻时有过一段经商经历的荆志强对效益价值有着切身的体会,不能体现价值,产生效益的制造经营都将是亏本,而自己的“生本教育”如果也亏本了,那就对不起学生,唯有盈利了,才能不误人子弟。 不抓住生本,都将是亏本的教育;抓住了,就会做成大“买卖”。 十多年之前,荆志强在一所农村中学最为偏远的下属初中教数学,与那些加班加点实行题海战术的教师相比,他仅仅课到人来,课完人走,此外他并不占用学生的课时,也不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在校长的眼里,这样的工作态度即便不说是消极,也绝对算不上积极努力。可是统一测试的结果一出来,出人意料,荆志强任教的班级平均分接近100分,超过了负责中学,按理最高奖金应该发给荆志强。可是校长面对这一结果,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怎么可能。于是校长组织人马重新出卷,叫上负责中学的教务主任亲自上门监考,亲自阅卷,成绩还是与前一次不相上下。 校长惊讶无语,荆志强锋芒初试。 没有多长时间,距离丹阳县城五六十里的很不起眼的下属初中中这位能教书的教师被新崛起的丹阳六中相中,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师累、学生苦、家长忧的现状面前,荆志强笑脸相迎学生,能够让学生轻松一点;笑傲分数,能够让自己自信一点,把并非一流的学生教出一流的成绩来,他的成绩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看到学生的发展,荆志强告诉自己,“生本课堂”,要成为高产稳产的丰产方。 荆志强的“生本课堂”首先在本校落户,产生了良好绩效,引起了连锁反应。他先后在丹阳市、镇江市以及江苏省教科研基地学校开设展示课。2008年他获得国家级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赛课一等奖,他的《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享受课堂》经验分别在丹阳市高三教育工作会议、镇江市高三数学教师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他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 就在丹阳市、镇江市的教学行家、江苏大学 2009年2月中旬,郭思乐教授亲临丹阳六中,走进荆志强的课堂,看到了自己的理论的种子在荆志强的课堂里开出了花,结出了果。伯乐遇到了千里马,郭教授兴奋地写下了到丹阳之行的感受: 昨天我到江苏丹阳一所完全中学,早上听了一节 一南一北,一个普通的实践者,一个著名的教育家,他们有着不谋而合的想法与做法,他们也有着精神和志向上的情投意合。荆志强认定了这位导师, 教育之本,首在生本。这是 让孩子们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心仪和魂梦,让课堂成为我们的心仪和魂梦。 “生本教育”是教育家的一个宏伟蓝图,是教师的一个美丽梦想,是教育的一条有效出路!(周竹生 贡永清)
|
|
来自: lcweichucheng > 《课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