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的作用原理

 清茶清清 2014-05-25

 中药的作用原理

    我自幼身体孱弱多病,因此从有记忆时起就不停吃各种药,包括西药和中药。就这样一直吃到了上初中的时候。上了中学自己开始锻炼身体,学着踢腿打拳,从那个时候身体逐渐变好,吃的药也逐渐少了。

但在记忆里,那种吃中药的感觉却一直都忘不了。记得那时候母亲把中药煮好,盛在碗里,放到我面前,然后再去端一碗红糖水。因为中药苦,所以喝完中药,母亲就让我再喝一碗红糖水。现在想起来,吃完中药再喝糖水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影响了中药气味的归经行走。但那时是不懂的,母亲总是期待的说,喝了这些药,病就能好了。

但那时候连续吃了很多年的中药,我的身体却并没有好起来,加上小时候恐惧中药的难喝,因此对中医和中药的印象并不好。上了中学后,偶尔听同学讨论起中药来,说外国人把中药拿去研究,把中药的有效成分都提取出来了,并且申请了很多专利,将来中国人吃中药就要受到限制了。从那时起,我开始把中药的疗效归结于中药中的某种化学成分,也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一直认为阴阳五行就是一种所谓的迷信。

这种认识一直延续了很多年,直到我大学毕业,虽然所从事的职业也和中药有关,但也一直认为其效果是因为其中的某种化学成分。那时所从事的职业,也便是把中药中的某种成分提取出来,并且提纯,有的纯度要达到98%以上。比如金银花,当时我就把其中的化学成分绿原酸提纯到这个纯度,并且准备申报国家新药,还要做成注射剂。

这种技术对于几千年来的中药来说,的确是非常先进了。但后来发现,这种提纯的东西几乎没有了金银花的疗效,甚至毒性大增,这种化合物已经成为和金银花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了。那个时候,我开始怀疑,这种方式研究中药,路子究竟对不对?

后来自己逐渐了解了中医理论,才发现这种思路的确是不对的。中药的理论与这些是完全不搭边的。不是一套理论,不能强拉在一起。按照那种方法研究出来的药物,只能称为天然药物,不能称为中药,因为中药是在中医的理论下指导运用的。

那么中医是如何认识中药的作用的呢?讲起来就得花很大篇幅了。因为这种理论是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的理论,现在的教育一直把这种理论称之为迷信,讲起来,读者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和所受的教育相比较,并且以所受的教育来判断中医的理论。这其实是最要不得的。

中医所强调的不是中药的有效成分,而是其气味。这个气味也不是一种东西,是气和味两个概念。气指的是这种中药中的属于天的那部分组成,味是指属于地的那部分组成。天地交合产生万物,这中药也便是不同的天气和地气结合的产物。这个气属于阳,味属于阴,阳主动,阴主静,所以每一种中药都有一种运动的趋势,或者升,或者降,或者开,或者合,这种运动方式就是中药起作用的原理。

所以中药中有发汗的,有收敛的,有上升的,有下降的,有利小便的,等等,就在于中药本身所禀的气味不同。

在传统理论中,世界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天,一个是地,天始终在不停地旋转,大地相对静止。所以天气所具备的性质就是运动,属于阳;地气所具备的性质就是静止不动,属于阴。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自然所禀的气也是天气和地气,人生了毛病,便是人体中的天气和地气出现了不正常了,所以要用中药中的天气和地气来纠正这种不正常,这就是中医理论的原理。

比如受凉了,出现怕冷的现象,这就是人体的热损失,凉气偏盛了,所以用药的话就是用热性的药物把凉气给驱赶出去,使人体寒热恢复正常。

再比如中气下陷,就是人体上升的气机弱了,下降的气机太强了,所以出现了不正常的表现,这个时候就是用使人体气机上升的药物把这个气机给升上去,使升降平衡,这样疾病也就消失了。

再比如有的人小便少,喝的水都贮存在体内了,这样太多就形成了水肿,此时用一些利水的药把水给排泄出去,这样也就正常了。

所有的中药方剂不外乎利用其所禀的气机,来调整人体的气机,使失常的人体气机恢复正常,这便是中药的作用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