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辅行诀》的看法 铁杆中医论坛

 johnney908 2014-05-25
 对《辅行诀》的看法

 《辅行诀》在敦煌石窟中的发现,无疑是对中医界的一大贡献,其意义就在于完善了《伤寒杂病论》的称谓(有人也这样称曰《伤寒论》的),可以说是学习、研究《伤寒论》一本不可多得参考书。
 一、伤寒病虽然是建立在六经辨症论治为纲要的学说,但在基础上仍没有脱离五脏六腑的学说,其中好多病症均是用脏腑学说来阐述的,如膀胱太阳之府,病邪入府,膀胱的气化不行、、、、、胃是阳明之府,胃中燥热大便秘结、、、、、胆是少阳之府,胆热则口苦寒热往来;太阴病脾阳不振,少阴病心肾衰弱,厥阴病肝气冲逆、、、、、无不是建立在脏腑学说上讲述的。
 《辅行诀》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 由此可见:学《伤寒论》必须熟知脏腑用药,否则难以从根本上掌握《伤寒论》用药的精髓。
 《辅行诀》则是将五脏虚实证候、及其用药法要,提供学者辅行、参考的一本著作。
 二、《伤寒论》由于著作的年代与今已有几百年,历代医家对其条文理解各有见解,著有《伤寒溯源泉集》、《伤寒论惯珠集》、《伤寒论集成》、《伤寒论疏义》、、、、、、不下几十种,难免有部分内容与原著有出入,让后人学者无所适从。今有《辅行诀》的出现,有助于研究《伤寒论》,为今后的整理、修订,使其内容编辑得更加合理,恢复原著的面貌。在《辅行诀》一书中,脏腑用药法要内有《伤寒论》没有的药物,如龙胆草、栗子、桑枝等,张仲景为何不予采用;有些方药在剂量、炮制、煎熬方面也不同,都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三、《伤寒论》对伤寒病的论说条文多,而对杂病的却很少,称《伤寒杂病论》似乎言过其实,现将《辅行诀》结合研究,不仅对证治伤寒病裨益,而且对杂病的证治可以开阔眼界,结合寒邪与病人体质虚实的关系,诊断出具体的病情,制定出更为合理方药。
 先人说“有板方,无板病”,疾病往往因人而异,出现不同的症状,而且瞬息万变。我们用书上所讲的板方治病,常常收不到满意的效果。这也可能是一些人用经方治病不理想的缘故之一吧?现在有《辅行诀》做为学习《伤寒论》的参考,
可以开拓视角,了解受寒邪以前的情况,结合现有的病情,一则可以避免用板方硬套病来治病,二则有脏腑用药法要供参考,能在经方的基础上制定出新的“活方”,得到满意的疗效。毫无疑问,有了《辅行诀》做参考,对于《伤寒论》来说,岂不是如虎添翼?
  上述看法是余仓促之作的拙见,不妥之处,请同仁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