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五运六气临床研究述要

 天一藏经楼 2018-08-03
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古人用来研究天时气候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人体疾病发 生的关联性的一门学说。它作为《黄帝内经》 中独具 特色但又相对晦涩难懂的一部分内容, 其深奥至要被 称为 “医门之玄机” [1 ] 。后世医家对运气学说颇为重 视, 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将通过梳理、 总 结古代医家对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的认识, 探讨五运六 气临床应用的特点, 以期为运气学说的现代临床应用 提供参考。

1 《黄帝内经》 奠定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的基础 “七篇大论” 奠定了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的基础。 其文字最早由唐代王冰补入《黄帝内经》 , 占到了《素 问》 三分之一篇幅。运气七篇内容涉猎广泛, 除了对 运气学说上及天文、 下涉地理的基本认识介绍外, 中傍 人事的内容则主要围绕人体在自然界气候、 物候的影 响下, 可能发生哪些脏腑的病证而展开, 并总结出疾病 可能存在的周期性变化, 指导临床疾病的防治。

《素问·气交变大论》 根据不同岁运之年, 列举出 人体要注意防范的五脏相关疾病发生 , 《素问·六元 正纪大论》 根据不同司天、 在泉, 列举每年各步气可能 发生的病症。即通过对分析各年岁运的太过、 不及、 客 气的司天、 在泉, 以及复杂的运气变化因素, 探讨可能 对人体疾病发生的影响, 指导临床疾病的防范 。《素 问·至真要大论》 中根据每年气的偏盛, 提出临床药物性味选用的具体原则, 后世医家张志聪的《本草崇 原》 即应用运气之理, 从五行、 五色、 五味、 五气等方面 入手, 阐发药性、 功用与采集、 炮制, 并提出“司岁备 物” 的主张 [2 ] 。 “七篇大论” 是古代医家经过常年、 反复、 周期性 的观察总结出人体在不同气、 运的影响下, 可能出现的 病证, 以指导临床未病先防或疾病的治疗。其大量文 字探讨疾病病因病机、 辨证和诊断、 治疗原则, 为后世 医家不断发展《内经》 运气理论以及如何在临床上更 好应用运气学说都奠定了基础 [3 ] 。

2 后世代表性医家对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的认识

2. 1 张仲景 《伤寒论》 与五运六气

2. 1. 1 《伤寒论》 中的运气相关论述 《伤寒论》 中虽 未明确提出与五运六气之间的关联性, 但通过从运气 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运气与疾病发病的关系以及运气 与疾病证型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来看, 仲景创立的六 经辨证论治体系即是在《内经》 五运六气学说的基础 上, 结合外感热病的临床特征而成。

运气对人生理的影响:人的生长壮老已离不开自 然界天地气候变化。伤寒论·序》 中提出人的五脏、 经络、 府俞等的产生以及“阴阳会通, 玄冥幽微” 的生 理功能变化, 均禀于自然界五行之常气。运气与疾病 发病的关系:张仲景提出, 正常四时之气, 或者异常的 “非其时而有其气” 的运气特征, 均能导致疾病的发 生。认为此为 “非其时而有其气” , 导致时行疫病的发 生, 症状上 “长幼之病多相似” 。运气与六气证型的关 系:从 《伤寒论》 记载的六经病证内容来看, 六经疾病 所表现的证型与运气学说的六气特征基本一致。如六 经三阳证中, 太阳经病从寒化表现出的风寒证与太阳 寒水之气;阳明经病从燥化表现出的肠燥腑实证与阳 明燥金之气;少阳病从热化表现出的少阳郁热证与少 阳相火之气 [4 ] 。 此外, 仲景还将运气学说用于预测疾病的发生 :“夫 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 及时行疫气之法, 皆当按斗历占 之。 ” [5 ] 可见, 张仲景基于运气理论的指导, 已将运气学 说的 “ 六气” 用于认识疾病发生、 发展及转归上, 来指导 辨证论治, 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 2. 1. 2 后世医家从运气角度认识《伤寒论》 后世医 家中对运气理论和 《伤寒论》 关系认识的, 如北宋医家 林亿等人对 《伤寒论·序》 仲景提及的“撰用素问、 九 卷、 八十一难、 阴阳大论” , 认为《阴阳大论》 即为运气 大论。金人成无己在 《注解伤寒论》 中, 亦是运用了五 运六气理论阐发、 注解《伤寒论》 条文。刘完素的《伤 寒直格》 将五运六气学说和脏腑经络学说揉合在一 起, 用以解释伤寒病机。元代医家马宗素在《伤寒钤 法》 中, 更是按照七篇大论的内容, 根据患者的出生年 和发病日地支来推求六经病证, 用五运六气理论对 《伤寒论》 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明代御医薛立斋在 其 《薛氏医案》 中亦记载有根据马宗素钤法理论诊断 少阳病应用小柴胡汤的案例。可见, 后世医家认识仲 景 《伤寒论》 离不开运气理论。

2. 2 北宋医家的五运六气专方应用

运气学说发展至宋代以后逐渐兴起而被重视, 政 府编著了 《圣济总录》 , 该书前两卷据 《素问》 七篇大论 的内容, 绘制了六十年运气图, 分别介绍了从甲子年至 癸亥年每年可能出现的气候及病候表现, 以指导民众 的疾病防治。医家中庞安时、 刘温舒、 陈无择等人对运 气学说都大力提倡。刘温舒所著的 《素问入式运气论 奥》 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内经》 五运六气的内容, 且 文字相对浅显而简单明了, 对后世运气学说的发展及 流传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将运气理论落实到临床处方 的医家为北宋陈无择。

陈无择在其编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中论述 了五运、 六气与疾病的发病和治疗。该书卷五指出运 气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因素, 创造性地提出了 60 年甲子 周期的五运六气发病具体治疗方药, 包括五运方药 10 组、 六气方药 6 组。五运 10 组方药即是根据每年运的 太过、 不及等特点而制定的方药, 如 《五运时气民病证 治》 中描述的六丙年疾病的发病原因和症状, 并以黄 连茯苓汤为主治, 根据其用药特点, 所治病证与丙年岁 运太过克制所胜脏腑有关。六气方药如丑未之年的备 化汤, 是为太阴湿土司天、 太阳寒水在泉而设的运气专 方, 后又根据六气不同进行药物的增减 [6 ] 。陈无择的 运气十六方, 是根据 《内经》 的五脏苦欲补泻理论而制 定, 为现代临床应用五运六气选方用药提供一种模式、 一种方向。但在临床选用时, 须结合该年发生的具体 病情具体分析, 倘若是在风木之年, 患燥金之年的病, 亦可从燥金之年的方法求治, 并非死板恪守认为是某 年必生某病, 而必用某方。

2. 3 金元医家对五运六气的机理阐发

金元时期, 受宋明理学格致理论的影响, 许多医家 开始深入探讨疾病发生的机理, 结合中医运气所述的 天地自然造化之理与人的生理、 疾病变化的关系, 指导 临床对疾病的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的认识, 促进了五运 六气的机理研究。

刘完素以五运六气来分析疾病的发病、 病因病机 和证候。刘氏继承和发扬了运气学说的合理内核, 即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人类对自然界的依存 关系以及自然变化节律和人类生命节律的某种一致 性。提出 “亢则害物” 是运气导致疾病的原因, 总结了 疾病的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六气过亢则 “反兼胜己之化” 的理论。将运气与疾病的关系分为 五运主病和六气主病两类:五运主病联系五脏、 五气而 论;六气主病以《内经》 病机十九条为基础, 论述风、 寒、 暑、 湿、 燥、 火所导致的疾病及其证候和病理变化。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中提出 :“故此一时, 彼一时, 奈五运六气有所更, 世态居民有所变。 ” 故创新方如辛 凉双解剂防风通圣散、 双解散等, 提出了 “六气皆能化 火” 的著名论断, 可见, 刘完素的火热论是基于五运六 气思想孕育而生 [7 ] 。

金代医家张元素将运气相关理论与脏腑辨证、 遣 药制方相结合, 建立了病证、 证型、 治则和方药的脏腑 辨证体系 。《医学启源》 主要讨论五运六气学说与医 学理论关系及应用。从五运主病、 六气主病、 五运病 解、 六气病解的角度, 引用《内经 》 “病机十九条” 等运 气所致疾病与病变脏腑的原文, 对五运六气与疾病病 机、 证型的关系进行阐释, 并列举治疗风、 暑热、 湿土、 火、 燥、 寒水六气所致疾病的方剂 62 首。并提出“运气不齐, 古今异轨, 古方新病不相能也” , 根据五行生 克遣药制方理论, 创立湿制法的代表方当归拈痛汤, 为 后世医家基于运气理论来指导临床制方提供借鉴 [8 ] 。

张从正承宋代医学推崇运气经旨之风, 将五运六 气之理应用于临床辨证论治之中 。《儒门事亲·九气 感疾更相为治衍》 中指出疾病的发生受五运六气之变 和人体七情的共同影响。对于五运、 六气所致疾病的 发病特征, 针对每年运气变化, 主张灵活对待七篇大论 中描述对的干支年份与实际的气候变化, 提出“病如 不是当年气, 看与何年运气同, 便向某年求活法, 方知 都在至真中。 ” 即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运气与疾病的关 系, 与根据 《内经》 七篇大论对运气的推演来分析疾病 相比, 实属别出机杼, 对后世启迪颇大 [9 ] 。

2. 4 明清医家对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的深入

2. 4. 1 运气类医案专著的出现 五运六气理论发展 到明清时期, 形成了运气临床应用的代表性医案专著。 如明代医家王肯堂所著的《医学穷源集》 是第一部运 气临床应用的医案专著。该书以《内经》 运气理论为 基础, 吸收历代医家五运六气研究之长, 论述了运气与 疫病的起因、 过程和治疗, 记录了 113 例五运六气医 案。对疾病发病和证型的认识, 由天之五运, 联系地之 五行, 再演及人的五脏, 认为疾病因五行的生克乘侮之 变而发, 故所有疾病均可取五行生克制化, 并配合五运 六气理论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论述中肯, 灵活变通, 发 前人之未备, 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临床价值 [10 ] 。

2. 4. 2 运气理论在疫病防治中的广泛实践 明清时 期疫病流行, 运气理论的临床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现, 对疫病机理与辨治及温病的临床防治起到了积极的指 导意义。最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如余师愚、 薛雪、 吴鞠通 等。

余霖在 《疫疹一得·论疫疹因乎运气》 中论述了 疫疹发病与运气的关系, 其明确指出疫疹发病由天地 之间的 “疠气” 所致, 而“疠气” 则是由运气所致, 并根 据当时戊子岁少阴君火司天、 五六月间又为少阳相火 之气的运气特征, 创立清瘟败毒饮。薛雪认为疫病流 行与前三年和当年的司天在泉导致的气候相乖有关, 治疗必须结合运气用药 [11 ] 。吴鞠通引七篇大论原文, 阐明运气与温病的关系, 认为温疫的易发时段与六气 分布格局密切相关。如《温病条辨·痘证总论》 中阐 述痘证的病因, 形容 “盖人生之胎毒如火药, 岁气之君 火如火线, 非此引之不发” , 指出岁气的君火是导致疾 病发生的重要外部条件 [12 ] 。

2. 4. 3 运气综合类专著的出现 新安医家汪石山著 有运气专著 《运气易览》 , 该书对五运六气晦涩难懂的 内容,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介绍, 尤其是关于运气理 论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阐发。温补大家张景岳在其 著作 《类经》 中, 设立运气类 8 卷深入探析运气理论, 另有 《类经图翼》 , 对五运六气的基本理论和推演方 法, 采用图文互解的形式, 作了极为详尽的阐述 。《医 宗金鉴》 卷 35 专述五运六气内容, 将 《内经》 有关运气 载述, 编成歌诀, 并加注解及附图, 使后学者便于深入 浅出, 易于记忆。

3 讨论

五运六气学说是基于中医“天人相应” 之理, 通过 研究自然界及人体内的一切变化后, 认识到二者之间 息息相关, 并相互渗透、 影响。运气理论的价值在中医 界虽仍存在一些争议, 且关于如何应用五运六气理论 指导临床, 古今说法莫衷一是, 但通过分析古代医家对 运气的认识, 我们可发现:两千年来, 医家们基于中医 运气理论, 用大量的医理论述及医案记载, 探讨和验证 了五运六气的学术理论及临床价值。因此, 笔者认为, 五运六气是历代研究运气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是 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 对五运六 气的研究方兴未艾, 通过分析古代医家对运气的研究 和应用, 对当今运气学说的研究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是对运气学说的现代阐发。五运六气的内容晦 涩难懂 , 《内经》 的相关文字令人望而生畏, 古代医家 从临床、 气象、 历法等多角度对五运六气的机理和内涵 进行深入浅出的阐发, 力图使后学者更易理解和接受。 当今的运气研究, 同样应与时俱进, 借鉴现代多学科的 研究方法, 采用为人理解的文字阐发五运六气的内容, 使之更容易为中医临床和研究者所接受。例如:可采 用小波分析、 ARIMA 模型等统计方法, 分析降水量、 温 度、 相对湿度、 风速等气象数据, 探讨运气理论中关于 气候预测的相关认识。

二是对运气学说在疾病尤其是疫病防治中的应 用。明清以来的医家根据运气理论治疗各种疫病, 积 累了丰富的医案记录和诊疗认识。整理和挖掘古代医 家运用运气理论治疗疾病的经验, 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并选择重点病种开展相关临床研究, 探讨其发病规律 与运气的关系, 评价应用运气理论治疗疾病的疗效, 从 而更好地发挥运气理论所应有的临床价值。 三是对运气学说在现代临床中的方法应用。五运 六气的实质体现了中医学在防病治病上的基本特点。 它要求医者从 “天人相应” 的整体观出发, 分析疾病的 病理变化, 反对其倘徒知执方书以待病, 因而治疗疾病 必须 “因时制宜 ” 、 “必先岁气, 毋伐天和” , 只有先掌握 当年岁气的盛衰情况, 根据实际的天时气候特点, 综合 人体病情, 才能基于运气之理构建起具有中医特色的 临床诊治思维, 真正地将五运六气应用于临床。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作者:汤巧玲 张家玮 宋佳 贺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