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校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在30人左右,小班化教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班里学生人数少,教师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课前能更好地备好每一个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把教材具体到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但由于刚刚起步,无论在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上都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之前参加了区小学数学“小班教学课堂”培训,听了潘挺俏老师的《认识立体图形》这堂课,就想结合这堂课以及我这一学期的数学课堂谈谈我对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体验成功”的契机,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是一次大挑战,心知小班化教学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但由于刚刚接手这个新的一年级班级,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发现,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后,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合作,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实质上的合作;(2)小组合作的机会不平等,往往是优生唱独角戏,其他同学没机会发言、表现;(3)小组成员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各说各的,甚至个别学生趁机说笑或者讨论别的话题;(4)小组汇报展示没默契,其他学生不会对他人的意见和答案进行总结、补充;(5)教师未能及时有效地对小组、个人进行合适的评价和激励。 听了潘老师《认识立体图形》这堂课,对低段小班化数学课堂中的分组合作学习有些体会。潘老师在备课中就认识到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生源学前教育程度相差较大。不过在合作学习中,多数孩子还是喜欢操作性的学习形式,但缺乏倾听其他人学习成果的意识。 合作学习关键的第一步就是如何分组。在实际教学中,潘老师把学生分为4人一组,围成u字形坐,每组配一名“正组长”和一名“副组长”,而更值得学习的是,在7组学生中,特意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放在较中间的4组,(图中灰色部分)便于老师更多地关注。 而在我所在的班级中,共有学生31名,由于教室局限,我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4-6人。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小组。如其中一组的人员情况如下:
分好组后,就要把握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只有根据数学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恰当的时机有很多,比如(1)潘老师的课中,让学生对实物进行分类,有些学生按物体形状分,也有些按有角没角分,答案多样,就可进行小组合作,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再如,(2)题目有一定的挑战性,难度较大,个人完成有困难时。像一下“认识钟表”中按规律画时针分针,学生一下子很难从前几个钟面找到规律,可以通过组内交流,帮助理解。(3)在遇到知识的梳理、归纳或思维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往往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生的语言表达还不到位,在复习课中,单靠个人的思考常常无法全面地了解所有的知识体系,就需要大家一个一个地把知识串联起来。 合作学习也不能到处都用,老师要精心预设明确、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如在《认识立体图形》中,有些活动只适合学生个人独自探究,像通过摸一摸感知立体图形上的平面。而在合作学习之前,老师应该先让孩子明确活动中有什么要求,带着任务去合作。 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实施监控。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监控水平和合作水平还很低,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监控,其合作学习有时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因此,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除了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还要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是纠偏。合作学习小组开展讨论时,当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比如我在上“比高矮”这一课时,请学生小组讨论比高矮时要注意些什么,有些学生想到了不能踮脚、人要挺直等,但个别学生容易讨论到体育课时量身高的情景。这时我就提醒他们:比高矮是把两个同学的身高进行比较,要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比较。二是消除误解。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关于“学习内容学生经常有误解,这些误解在小组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控,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以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步入误区。比如在一上课本第29页“有关0的加法计算”教学中,请学生观察青蛙图片,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在讨论中有一位学生说“原来有4只青蛙,后来都跳走了,用4-4=0来表示”,小组中的其他同学也会认为图片是这个意思。三是防止冷场。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缺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另外,合作学习小组在讨论问题时,有时也可能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冷场的具体原因,或指导合作技巧,或激活学生的思维,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四是防止过度依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对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创造条件,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帮助同伴。五是关注消极学生。国外研究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穆里安认为,合作学习中存在六种类型的消极学生:沮丧的学生,未被承认的学生,灰心的学生,缺乏动机的学生,厌烦乏味的学生,炫耀聪明的学生。教师对这几种类型的学生应予以关注,加强监控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扬长避短,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