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筋經闡微

 昵称7614349 2014-05-26

 

陽掌:

    掌心之意,也可以理解爲掌心向上,具體方位要視動作而言。

陰掌:

    掌背之意,也可以理解爲掌心向下,具體方位要視動作而言。

起腳挂指:

   即腳跟離地,踮起腳尖,腳趾抓地之意,易筋經雲:“起功時要起腳挂指,離地升空”,就是此意,其主要作用是有利于氣道順暢,對于通後三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吐納:

    吐故納新,既吐出濁氣,納入清氣之意。具體操作就是以鼻吸(納)入體外清新空氣入内(口要閉上,牙輕扣),然後用嘴和鼻同時吐出濁氣,詳細方法有很多,後面會有詳解,因此就不多贅述了。

吸下呼上:

    《易筋經》雲:“下而擊之謂之吸,逆而行之謂之呼,下擊者,氣由正面降下而下擊也;逆行者,氣由背面逆而上沖也”,其實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吸下呼上的意思就是在吸氣的時候是以意領氣順任脈而下,呼氣的時候領氣順督脈而上行,使氣便于回環,一呼一吸,行遍全身,完成小周天運轉。

握固:

    屈指成拳之意,即大拇指抵掐無名指根節,其餘四指屈攏收于掌心謂之握固。《道樞衆妙篇》講:“握固者何也?吾左右拇指施其四指或四指總握其拇指,用左右手以挂腰腹之間者也。《道德經》講:“骨弱筋柔而握固。”葛洪講:“握固守一。”《雲笈七簽》講:“握固與魂魄安戶也,此固精明日,留手還魂法,若能終日握之,邪氣百毒不得人内。”其實簡單理解下我們就不難明白,剛出生的小孩子兩手是緊緊握着,所以古人認爲那是一種原始的無極狀态,所以起功時握固可以使心氣歸一,神氣内斂,既可以起到避免邪毒之氣侵蝕,同時亦有接通先天之氣的作用。

 

論述:《易筋經》雲:“其所言易筋者,易之爲言大矣哉。易者,乃陰陽之道也。易之變化,雖存乎陰陽,而陰陽之變化,實存乎人。弄壺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陰陽。”,古人認爲天地爲一大宇宙,人體爲一小宇宙,是既相感應而又相通的,雙手如坎離,分陰分陽,所以用掌來分陰陽,吐故納新,所以用吐納呼吸來分清濁,無極者.陰陽之母也,施握固來對應先天,以使真氣不外洩,返歸到原始無極之狀态。

 

 

天骨:

天骨指駿馬的軀幹,天骨開張多指書法上的風骨舒展,那三峰那一式的意思就是動作舒展大方。

 

導氣逆行

導氣由腳尖上行,過鵲橋、翻泥丸、至尾闾爲一轉,又由尾闾度丹由,逆提至泥丸,爲一運。

起腳挂趾

 

起腳:腳跟踮起來,挂趾:腳趾下扣抓地

 

眼觀鼻,鼻觀心:

 

眼睛半閉,餘光看鼻尖,鼻孔的方向對着心窩。這個是對頭的要求,要頭正,下颚含。書中很多都是說這個意思,像:耳對肩,鼻對胸,耳鼻相對,。

 

導氣左旋,右旋:

并沒有具體在哪裏導,怎麽導。導氣無非就是意導,意注則氣注。做龍探爪時候,目光看着探出去的那隻手,身體順勢一導。不要叫太重意念,也不是什麽在帶脈中導氣。

 

用力一撐:

 

不是說用蠻力,拙力拼命往外撐。在身體肌肉方式的情況下,把動作做到最大,沉肩墜肘,動作正确手臂會出現酸麻的感覺。

 

十指疊交:

 

十指交叉或者相疊都可以。

 

之前對“三腕天骨”不明白時,在網上查了一下,結果如下。個人覺得天骨如果指動作舒展,在此勢中似乎不太符合。因爲“膀肱曲折,兩腋挾緊”有内向緊縮之意,與舒展是相反的動作。兩腋挾緊似乎有利于三峰的開張,有利于虛靈頂勁的形成。我較支持“天骨就是腦囟骨”的說法。

 

 

易筋經之吐納--(逍遙散人)吐納的操作方法

轉自逍遙散人博客:http://yjjxsj.blog.sohu.com/87078597.html

 

易筋經雲:入手起功,漫用呼吸。未納菁英,先吐濁積。一吐一納,生新去餘。可見在起功之前先行吐納有助于吐故納新,正身圖前說明文字也對吐納的作用描述的很清楚。“恐人過了一日,宿了一夜中,有起居不潔,飲食不精,緻生濁氣,故先以吐納分之”,那麽具體怎麽吐納呢?周版裏并沒有說的很清楚,現在我就将吐納的操作方法簡單說下:

 

    第一步驟,舌抵上腭,微閉雙唇,隻用鼻來将清新空氣徐徐吸入體内,一直吸入下腹,吸到不能在吸的時候,口中默念“哼”字,用口和鼻将氣完全吐出,此步功夫是起到吐出上焦之濁氣的作用。

    第二步驟,舌抵上腭,微閉雙唇,隻用鼻來将清新空氣徐徐吸入體内,一直吸入下腹,吸到不能在吸的時候,口中默念“哈”字,用口和鼻将氣完全吐出,此步功夫是起到吐出中焦之濁氣的作用。

   第三步驟,舌抵上腭,微閉雙唇,隻用鼻來将清新空氣徐徐吸入體内,一直吸入下腹,吸到不能在吸的時候,口中默念“海”字,用口和鼻将氣完全吐出,此步功夫是起到吐出下焦之濁氣的作用。

    以上吐納功夫每次起功前至少練習一遍,三遍更佳,等到将重濁之氣排盡,輕清之氣就會自然布滿全身,此爲易筋經吐納之絕妙法門,也屬于口傳部分,希望廣大愛好易筋經的朋友多多體會。

 

哼哈海三字法不是黃氏易筋經之專利,太極裏就有"拿住丹田練二氣,哼哈二字妙無窮"之說法用法,技擊有技擊的用法,養生有養生的用法,你所說的隻不過是你個人僅從黃氏易筋經裏看到而已,但這不代表這個是黃氏易筋的發明,這三字妙法古以有之,隻不過各派用法各不相同罷了;

 

隻發音,不出聲!   本來面目是真如,舍利光中認得渠,萬劫迷頭今始悟,方知自性是文殊!

 

關于呼吸吐納我還是有點不明白,以上的方法似乎是參考了黃氏易筋經中的方法,目的是爲了排出體内三焦中的濁氣時使清氣能布滿全身,但爲何周老夫子爲何在文中沒有這樣說呢?按說這點他不會密而不傳,在文中有對吐納和呼吸的說明.吐納解:氣由鼻出,謂之吐氣,由鼻入,謂之納.吐維細細,納維綿綿.環拱正立勢中也有氣由鼻出的說法.所以我覺得周版的吐納說目的是和黃氏易筋經中的一樣,但操作方法是深呼吸.我現在練習的時候一般是這樣做的:先按周版站好,哼\哈嘿三遍,再環拱正立勢,三次深呼吸.不知道這樣是否可以,請指教!!!謝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